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文贻锋 《国际公关》2021,(23):133-135
宋代书家米芾论书强调入人,以此为基点来考察传统书论,可以探寻总结出三种较为普遍的表达方式,即物象化表达、人格化表达、哲理化表达.分析这三种表达方式的特征及其异同,不难看出,感悟对学书者研读书论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费密通过对程朱道统论的反思和批判 ,提出了他的“中实之道”传承的两条途径 :在帝王之间传承不息的称为“道统” ,在圣门师儒之间传授不断的称为“道脉”。道统是“中实之道”传承的主线 ,道脉是辅线。因此 ,在中实之道的传承上 ,费密表现出了“尊势”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本质是道说,道说向人类传达世界的本真存在。道说是无言之言。人语是人际信息交流的媒介,道说经人类之思转化得到人语,发生在人类生存活动的现实场景之中。符号如物符、形符、音符、影像等都是人语物化而来的,可以离开具体的生存场景跨时空地进行传播,符号是传播人类文化的媒介,也是人类文化的信息载体。道说、人语和符号可以在人类思维中实现可逆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医"脏象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中医"脏象说"的基本认识规律及其与气功、武术炼身、健身的密切联系,并据此提出多种与健身手段密切结合的方法和操作要求.对促进气功、武术炼身的科学化,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正确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道是老子哲学中之核心概念。依据清代哲学家戴震的解释学思想,运用现代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方法对老子哲学中“道”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子哲学中“道”具有多重意义,其中“本原之道”与“规则之道”是老子道概念的基本内涵。作为“本原之道”,意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可以从存在论与演化论两个角度去考察;作为“规则之道”,意谓道所蕴含的规则属于次生意义,可以从“天之道”和“人之道”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6.
7.
老子的道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活动年代、思想流传的形式上相似,道的规定性和“四因说”的规定性相当。老子的道论的理论性质大约相当于亚里士的德的“四因说”,但在某些方面又与“四因说”有重大区别。在对道的规定性的表达方式上,则和《金刚经》相似,体现了东方人共同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语言的理解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在<存在与时间>中,他已开始突破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话语";后期海德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自己早期的语言观,把语言理解为"道说".他对语言的这两种理解,既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也存在着重大差别,但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粟特人与青海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特人是中古时期以善于经商著称、并主要活跃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商业民族之一。近年来 ,随着安伽墓、虞弘墓、史君墓等一批粟特人墓葬在中原一带的考古发现 ,引起学术界对粟特人来华活动路线、居住范围、文化传播及影响等若干问题的热烈讨论。然而 ,粟特人的足迹是否踏上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是否到达过中国的西南边疆 ?这些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文献与新出考古材料的分析 ,认为汉唐时代粟特人不仅已经活动在青藏高原 ,而且通过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青海道” ,与中国西南地区很早便有可能产生了商贸交往 ,拓展了对粟特人活动范围及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合我国需要的工业化建设道路,毛泽东在“以苏为鉴”和立足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尽管这一指导方针在实践中没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主要探索了这一思想的基本涵义、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元范畴 ,其语源学根据源自《老子》。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通常将“道”视为“无为”、“无己”的自然之道 ,主张从无形观察“道”的美妙、从有形的变化观察“道”的界限 ,从而使道家之“道”呈显出素朴、变易、博大、玄妙四个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语汇"与"词汇"称名之争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并不一致,主要有称"词汇"、称"语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不同的称谓。比较而言,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称"语汇"还是比称"词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相对更科学一些。"语汇"具有特定的内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中,格助词に和で的用法很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这里就它们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依据性动词、动词的表现意识等方面阐释了它们容易误用和相区别的地方,揭示了两者的共存现象,指出了在实际运用中,要依据其存在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说话人的表现意识或意志以及与格助词有直接关系的谓语动词来正确选用它们.  相似文献   

15.
"对称"和"不对称"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在反义形容词的功能和用法等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借助对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测查,对"对"(正确)和"错"(错误)这组反义词在功能和搭配方面呈现出的"不对称"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同时发现这组反义词的部分功能和用法并不完全符合标记理论对"不对称"现象的理论归纳,进而对这种特殊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残雪的中篇小说《单身女人琐事纪实》,突出表现个体对生存环境的恐惧和焦虑感,勾勒了一个在不停哲思与灵魂叩问中追寻存在意义的女主角,以特立独行姿态坚持自我,坚持与庸俗抗争、与现实对抗的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降服义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依据降服的不同原因将降服概括划分为八种类型 ,并分类进行了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X霸”新词中“霸”的语义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霸”为类后缀的“X霸”新词中,同一“霸”字形成了两类不同的“X霸”新词,其分类依据在于类后缀“霸”语义的不同。探析“霸”语义的古今演变,可以发现产生这种语义现象的原因。另外,作为类后缀的“霸”,其语义也发生了不完全的虚化。  相似文献   

19.
释 "所"     
从“所”的字形分析,它的本义应是名词“处所”,由此又引中为名词“意思”。后来由于名词的虚化,“所”虚化为虚 位代词,表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此外,“所”字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作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研究副词“接连”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兼与“连连”、“一连”、“连续”、“陆续”作一比较。“动作或性质的相接或紧接性”是“接连”区别于“连连”、“一连”、“连续”、“陆续”的重要的语义特征。对“量”的强调,从极强的主观性到相对的客观性,形成了一个“连连〉一连〉接连〉连续〉陆续”的连续统,“接连”处于这个连续统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