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说,至今已历时二百余年,期间“经济人”假说不断发展,逐渐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理论共同支撑着经济学大厦的发展。本文在对“经济人”假说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其演变,进一步阐明“经济人”假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中宏观调控的思考———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谈政府的宏观调控兰英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西方国家曾对现代市场的作用崇拜互极,对现代市场的神奇功效赞叹不已,西方经济鼻祖亚当、斯密对比作了形象的比喻———“看不见的手”。但...  相似文献   

3.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经济的调节手段。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阶段,亚当·斯密主张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这种调节方式和手段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看不见的手”暴露了种种缺陷和不足,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理论,即政府通过经济计划调节经济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调节方式被喻为“看得见的手”。 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两只手”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是任何社会制度和体制框架之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又采取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纯粹的计划或纯粹的市场都不能较好地配置资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市场调节基础上有政府干预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弥补市场缺陷又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然,计划和市场如何结合,结合的范  相似文献   

4.
伦理与经济     
伦理与经济[意大利]G.科拉济亚里侯宏勋译斯密、马克思和韦伯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往往超乎法规,有时甚至背离法规。靠贸易和工业活动致富的资产阶级,其政治纲领令行政和法制机关的功能降至最低。应用亚当·斯密的摆脱了先前法规缺点的“看不见的手”的原则,当可提高人...  相似文献   

5.
王楠 《社会理论》2008,(1):247-273
作为西方思想中的巨人,亚当·斯密的形象似乎早有定论。普遍的看法是,他是从经济的角度为自由主义奠基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受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的作用,自爱(self-love)的个体在经济领域中的自由的交换和竞争足以实现整个社会的繁荣。自爱者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追求实现了社会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6.
一、X假定的提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没有经济动力就自行运转的社会制度。所谓经济动力,就是社会成员主动地,而不是被迫地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自觉努力。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关经济动力的思想,以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最具有影响。按照斯密的说法:“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原因。”也就是说,他认为社会生活的经济动力仅仅在于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努力。这个思想,也就是斯密建立他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基石。由此看来,对经济动力问题所作的分析及其结论,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理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权力寻租是指利用某种垄断权力取得非生产性利润。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规律叫“看不见的手”,针对这种理论,有学者把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形容为“看不见的脚”,那么,权力寻租实际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发育底蕴不足,需要“营养”,仍然摆脱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管制,如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乃至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限制等,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导致有租可寻。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寻得租金,就要利用“合理”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拉关…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设是个历史概念。通过对斯密的"经济人"、古典的"完全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交易经济人"、"契约人"等的历史梳理发现,在自愿交易和强制交易之间有着很多可能交易的情况,这种自愿和强制之间交易意愿的多种可能可以用"交易意愿度"来界定。经济主体交易意愿度的大小取决于他对交易对象的影响力即经济权力。为此,提出了"权力经济人"假设,"权力经济人"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经济权力,在追求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同时最大化地分配自己的利益,同时保障契约执行的行为人。  相似文献   

9.
储丽琴 《学术交流》2006,1(1):68-71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它抽象掉了人的其他属性,只研究人的“经济人”属性。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演变。随着“经济人”假设的变迁,其条件和边界不断地被修正、补充和重新界定,已由“传统经济人”演变成“新经济人”。在其变迁过程中,“经济人”始终是适应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从某一层面、抽象地分析一定经济现实背景下人的本性及其活动,是时空相对的。正是“经济人”假设的这种时空相对性,才消除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经济学研究带来的困惑,推动着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叶明华 《学术交流》2006,(1):125-128
稳定的发展是许多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追求的重要境界,而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社会平衡性决策。平衡可以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杰作,更要成为决策集团“看得见手”的操作理念。而要把握它就需理解平衡的意义以及使决策平衡的砝码和要求。民众的认同、尊重文化特色以及事业发展是决策平衡的三重重要砝码。决策平衡要坚持适度、有序、联系、补弱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中,有些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说”的源头追溯到英国18世纪经济学家兼伦理学家的亚当·斯密。如果通观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我们就会看到,亚当·斯密并不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划界说”的倡导者。一伦理学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不道德的社会,因而从启蒙时期开始就有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把市民社会转化成一个道德化社会的问题.弗格森的转化方案是恢复古代社会的所谓"公民美德";斯密在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中提出了作为"内心的那个人"的道德情操,同时辅之以"看不见的手"去达成市民社会的道德化;黑格尔凭借其辩证法优势而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道德话题的设想.在黑格尔的思想中,其实包含着一个通向当代公共性问题的理论胚芽.  相似文献   

13.
李莹 《探求》2002,(Z1):26-2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创新 ,是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身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理论创新的过程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及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的总结 ,批判和超越了亚当·斯密、李嘉图、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学说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列宁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江雪莲 《探求》2002,(1):12-15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商业道德构成特质与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商业道德构成特质与模式初探胡光明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活,无一例外地经受着价值规律和商业道德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和驱使。价值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认,而商业道德为何也摆到...  相似文献   

17.
一、财产的作用亚当·斯密在阐述他是如何看待经济学领域中的本体论时,这样写道:“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其完全自由,让他得以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进行竞争。”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斯密也承认,经济领域内允许自由竞争,但还是要有所限制。自由竞争必须承认正义的法律,因为它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关于财产,斯密写道,“就保障财产的安全而言,民政组  相似文献   

18.
讨论孔子学说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从方法上会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前现代”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许多持社会历史“进步观”的人会说,作为“前现代”即农业社会的孔子学说或儒家学说,与现代市场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不能“同日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济进步、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伴生着诸多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人类的自利心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所导致的。这种冲突就是人们所说的"斯密问题"。"斯密问题"是德国历史学派对斯密的理论体系的质疑,百余年来人们一直为"斯密问题"的存在与否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它并非是斯密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而是演化为市场经济中个人的自利心理的膨胀与社会道德规范冲突的一个代名词。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都是统一的,因此所谓的"斯密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黄学胜 《唐都学刊》2008,24(6):59-63
"斯密难题"即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自诞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肯定的态度认为斯密著作中的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两者无法贯通;否定的态度则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出于对斯密著作的误读.但前者过于绝对,后者又更多地局限于"难题"的存在与否当中.两者均未能在启蒙哲学的背景下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加以探讨.而后者,却正是理解和把握这一"难题"的关键.思考"斯密难题",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其必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