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会读书、爱读书的一代新人,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我们语文课是要“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怎么教语文可以殊途同归,而“教阅读”一定不可绕过。  相似文献   

2.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还要求小学生在1至6年级中课外阅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结合课文学习,延伸阅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阅读学习,才能获取新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读物。1、由节选看全篇,由改写读原作。有些课文是从某首诗或某篇文章中节选…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还要求小学生在1至6年级中课外阅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的读书状况令人焦虑,而传统的举措效应又不断弱化。文章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中职教育目标出发,提出在中职学生中实施读书认证制度的思路,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践,证明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世界多元都强烈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以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变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就成为了当代所有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7—9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也应积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寓意深刻的比喻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人变得聪明睿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以书为伴,将书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们酷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名人们对书的比喻给人以极大的启迪,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读书。  相似文献   

7.
朗读可以使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文主义的精神,去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去塑造坚毅的品格,去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去升华“以史鉴今”的真谛。朗读对历史教学的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文化教育和服务社会的前沿阵地,同时是发展我党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在全党起到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我们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党建工作,因此我们一直以全国高校第十二次党建工作会议中指出的“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标准在努力,我们力求从基层做起,抓好支部建设,真正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更为我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让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无论大班额还是小班额都可以进行有效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大班额教学存在的困难要多一些,弄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进城农民工子女大量拥进学校,尽管校方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学生人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还是逐年递增,到了六年级平均每班也在70人左右。这就有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搞好大班额教学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和培养习作的信心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结合多渠道学习,我们三年级语文组老师认为,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和培养信心,应尽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组织员工开展读书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较大的效果。为此就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读书?亦即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讲,我们读书大致包括几个层次的目的:一是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与解决生存问题有关。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与提高生活质量有关。三是为了国家、集体的发展。这与升华生命的意义有关。明确了读书的这些目的,才有读书的自觉、自励,才会坚持下去,有不竭的动力,不只是一时一事读书,而是天天读书、终生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一个干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生存问题、生活质量问题、生命的意义问题三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坚定地树立起“认真读书学习”的意识,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读书,使读书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必备的内容和乐趣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当干部就应该做读书人,这种传统由来已久。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历来重视干部读书学习。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获得启蒙,由"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走向成熟,在"实事求是"中阔步前进,正"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给了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无穷的精神力量。的确,读书充盈人的精神,读书人也异常自信。曾经有位读书人以一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反问,把戎马一生的皇帝也镇住  相似文献   

15.
陈文斌 《决策探索》2009,(18):72-72
在课改的大形势下,诵读文本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学生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逐步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又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渐渐学到读书的方法。我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教学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两年来,我校各年级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一、二年级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从要求集学生做放声朗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且学会与人交流入手;三至六年级学生则从学会浏览、精读、选读、连读、摘录、圈画、批注等各种读书方式进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技巧。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方法),终生之用。”当然,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在课文上教学生方法外,更应在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让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一本教科书的学习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几百本优秀课外读物的主动阅读,才能使小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大大丰富和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享受书香     
英国作家汤玛斯说:“书籍可以超越时间的藩篱,把我们狭窄的目光延伸到过去和未来。”我亦相信,读书是深入心灵的探险旅程,书籍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底蕴,有了这种探险历程和文化力量,我们就会在书本中看清自己,看清过去和未来,并在不间断的思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出狭隘,驱散浮躁,在心中开启一扇扇智慧之窗,为幸福快乐的人生旅途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能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今后发展影响极大。所以,低年级看图写话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涉及到看图写话,但每个年段对看图写话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何写好看图写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话训练。  相似文献   

19.
杨中兰 《科学咨询》2010,(18):61-61
上学年任教的是五年级语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只读读书上的课文,很少看见他们看课外书籍,即使偶尔看看,也只是囫囵吞枣,没看见有学生做读书笔记,作文也写得差,知识面较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下决心要改变此状况,除了要上好语文课外,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