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体现出鲜明的新文化特征。从意象的角度微观剖析,科学意象体现出现代科学精神,景观意象体现出个性解放精神,人物、地名意象体现出开放精神。《女神》意象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女神》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成果,其在写作中所受到的多种影响值得探讨。其中,屈原辞赋的宇宙观和性别叙事对于郭沫若《女神》的想象力和抒情方式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女神》中的"抒情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极其"惠特曼式"的,因而能够对屈原的影响有着精彩的发挥。屈原和惠特曼的影响既使郭沫若的独特抒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正是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3.
自我在现代性话语中异常重要,尤其关涉催生现代中国主体性与民族性的宏大叙事。郭沫若那部诞生于1922年中国现代性启蒙始初的诗集《女神》值得我们重新细读、研究,进而重塑其诗的特异性、文本性与多重性。我们有必要对其中那首众所周知的作品《天狗》进行文本细读,欲求厘清郭沫若在《女神》中如何通过对身体的唤醒从而创造自我主体性。通过对《天狗》一诗中"身体的双重运动"的文本细读,可揭示郭沫若在《女神》中如何通过对身体的唤醒而创造自我,从而重构郭沫若诗歌中的身体诗学与中国启蒙大业中的现代性修辞。并且,我们还可以窥察在进步自我中涌现出一条历时的轨迹,即身体的扩张生成使得面向现代性的进步自我之诞生成为可能。1  相似文献   

4.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期“诗人的宇宙观”元维社《女神》以完全不同于旧诗的姿态出现在“五四”新诗坛.宣告了完全现代意义新诗的诞主.从而也奠定了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数十年来.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对郭沫若早期思想、艺术观及《女神】从不同侧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对于郭沫若文学创作思想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郭沫若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价值取向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分析与定位,很多具体的学术问题就很难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女神》为“五四”郭沫若的代表新诗,当人们在解读这部典型之作时,似乎忽视或遗忘了其创作思想的另一源泉—客家传统文化.只有对郭沫若文学思想之源进行全面的审视,深入剖析其与客家传统文化之渊源,才能对《女神》思想具备切实而开阔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女神》散发着扑面的青春气息。她的青春气息源自中华民族逢迎青春的时代气息。《女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四”时期的审美意象。鲁迅意在暴露旧社会的病根,郭沫若心在中华民族“更生”的诗境里。因此,鲁迅笔下的艺术形象是“狂人”,郭沫若笔下的艺术形象是《女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解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女神》和抗战时期的《屈原》,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研究其对个体和民族群体文化身份的构建,凸显其作品的新的诠释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战国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的反秦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观察视角的局限被搁浅了。本文试图从作品蕴涵的楚文化因素入手,打开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深层奥秘,这样,反秦问题之意义也就了然分明了。一楚文化是崇尚自然的,这与南楚故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绕”(《汉书·地理志》)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美"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1.
《女神》的泛神论与太阳意象沈光明撇开“女神”时期郭沫若所受泛神论的影响,要想准确地把握与理解《女神》中频频出现的太阳意象及其内在底蕴,在我看来容易陷入一种空疏浮泛的尴尬,尽管我们已充分注意到了郭沫若选择太阳意象是时代的赐予,是过去经验的一种回忆等等。...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女神》是诗人主体精神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完美统一,并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典范。从不同的角度用《女神》同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进行比较,将会更为生动、更为鲜明地表现《女神》的时代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的“奠基石”——《女神》,出版至今已将近六十年了。对于它的强烈的时代精神的评价,可以说在评论家中间已不存在什么分歧。早在一九二三年(即《女神》出版之后的第三年),闻一多先生就曾敏锐而中肯地指出:“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然而,对于《女神》在民族形式方面的评价,即它是否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是否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人们的意见却并不是一致的。当年闻一多先生在高度评价《女神》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他又严格地批评《女神》缺乏民族的色彩。他断言《女神》的“形式十分欧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领军人,郭沫若曾主张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脱离旧诗的约束,而诗集《女神》却在题材意象上大量地借鉴远古的神话资源.同时这一时期,郭沫若又创作了专篇论文《神话的世界》,从神话和诗歌创作的双重视角来考察古老的神话,形成了强烈而独特的神话意识.以往对于《女神之再生》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其对于女娲神话精神的重塑,强调其所蕴涵的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而对于其中“颛顼与共工”的环节较为忽略.而结合郭沫若的神话意识和文学观念,我们可以在这饶有意味的改编环节中丰富对于《女神》诗歌意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在《女神》中,郭沫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大我"。这个"大我"一方面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反对封建的束缚与压制,追求立人这一时代主题,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的启蒙与改造,追求民族的新生,参与到立国的时代浪潮中去,实现了立人与立国的完美结合。"大我"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前期的文艺观,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观的支配和影响,而通过前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表现出来。一九二五年结集的《文艺论集》,是诗人直接阐述自己对文艺的见解,而他前期的诗集《女神》、《星空》等,又是诗人对自己文艺思想的实践。《春蚕》呢?则不仅是他文艺思想实践的产物,而且是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诗的语言直接显示诗人前期文艺观的一篇重要诗作。(收入《女神》被删节)尽管这一篇不足以概括郭沫若前期文艺观的全部,但它确实是用郭沫若所特有的诗句,表达了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透露出郭沫若的泛神论在文艺观中的印痕。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及其《女神》与荆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热爱家园、独抒性灵、崇尚自我、追求创造、想象奇幻、气魄宏大、生动瑰丽、浪漫多姿的艺术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文化内质与审美取向上都深深烙上了荆楚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和我们永别子!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的战斗道路,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一开始就是以战士和诗人的姿态投入战斗的。他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初诗集就是《女神》。今天,我们重读《女神》,难免会有“风去台空”的惆怅,然而“五四”时代诗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反映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浪漫主义的个性。郭沫若高出同时代诗人的地方,是他在“绝端的自由”的诗形中贯注了真正的诗情,坚持了他情感一元论的诗学观点。他的狂放的诗风主要与惠特曼有关,他的泛神论具有时代的内容,《女神》不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品,它是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