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藏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江河的源头和上游,并以万山之巅的地位而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同时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年纪最轻的高原。所以这一切决定了西藏高原是一块生态重地,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优劣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很低,国家又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使得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持了较…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和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的新世纪,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使民族地区人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内涵的认识中国的发展内含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包括民族地区的复兴。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属。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有二十多个春秋,成绩是辉煌的,但在人的思想方面也曾一度放松了教育,一些沉腐的思想上浮,“拜金主义”无声地侵蚀着人的灵魂……国内外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党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西部民族聚居区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到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劳动力素质)、传统产业结构和旧的经济发展模式等三大限制,故区域发展中普遍存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恶性循环。因此民族地区只有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持续发展、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因地制宜等三个基本原则,并建议在实施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首先注意突破两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即搞好以产业生态化为目标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确定教育的“超级产业”地位以便尽快培养出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口与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一项带全局性的根本战略措施,就是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经营粗放的民族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的认识。一、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科学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词典和党的文献中并没有“社会建设”的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变迁加剧,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建设”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我们的四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主题之一,强调耍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那么,什么是社会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将“统筹城乡发展”列为“五个统筹”之首,并将“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七项任务之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城乡发展不平衡。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国家对于边境地区施政的重要方针,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本质要求、历史时期、施政客体和发展目标上存在交集。乡村振兴战略下兴边富民行动在边境乡村的开展面临人口资源、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重视乡村人口资源保护、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完善边境乡村产业结构的策略来补齐短板,使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合力,加快边境乡村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正处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干 《民族论坛》2002,(3):9-10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部分和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江源地”,西藏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地位突出.当今,世界遗产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遗产事业相对落后、遗产资源丰富与遗产数量偏低构成了西藏自治区遗产事业的基本矛盾.区域遗产战略构建对自治区世界遗产的遴选、申报及生态文化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其实质上看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的重大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国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还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甚至有的还在贫困线上。而这些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同时,要全面实现小康,发展民族经济首当其冲,而且刻不容缓。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民族经济要跨越式发展,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但怎样实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然要选择“创新”二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就越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人口仅2.85亿的我国西…  相似文献   

18.
彭利顺 《民族论坛》2003,(11):62-6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保持资源、促进发展的历史重任。在新的时期,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林业要寻求新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大林业建设,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进程,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保靖县而言,退耕还林必须要坚持以下四个结合。把退…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基本经济支撑,在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发展生态产业。本文以生态民族学理念为指导,分五个部分先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探讨了该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和破解现存约束的制度创新途径,最后总结了几点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重要启示和结论,为我国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最终实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解读“五普”的少数民族人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中国各民族在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和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良性发展态势。这是中国政府实践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人口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为21世纪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