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反作用于生活。东北秧歌脱胎于原始歌舞,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和作用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初以前主要是“娱神”、“娱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是“娱人”、“娱己”。  相似文献   

2.
岐山完颜氏祖碑和泾川完颜氏祖先画像证实岐山王家村1200多口王姓村民和泾川老鸦窝500余口完颜姓村民是女真人后裔.凤翔重修存真碑、皋兰杨氏族谱和永登火氏族谱证实凤翔紫荆村2500多口屈姓村民,皋兰新湾村1000多口杨姓村民,以及永登、皋兰、白银、榆中、红古等地的火姓村民是蒙古人后裔.这五件实物证据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摆是云南傣族村寨仪式生活中最普遍、最重视的一种仪式活动,特别是帕嘎摆时间长、场面大、消费高,主要内容及核心部分是“卤”和“阿祚”。其中做摆助兴过程中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又是最热闹、最吸引人的部分,能达到娱神佛、娱人又娱己的目的,蕴含着东方式的休闲娱乐健康观。  相似文献   

4.
凤翔位于关中西部的渭河流域,是周秦的发详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这里文物荟萃,古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12月14日到凤翔任签书判官,凤翔地区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使他赞叹不已。作为一个有优秀文化素养和艺术气质的诗人,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之火点燃了他心中的诗情,短短几个月中,便写出了八首诗来咏歌凤翔八种文物遗迹,题名为《凤翔八观》。本文试就《凤翔八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邵小萌 《南都学坛》2007,27(6):19-20
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是汉代宴饮助兴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汉画乐舞百戏画像与宴饮、车骑出行、炊爨庖厨画像的结合是其娱人功能的具体体现,汉画中乐舞百戏精湛的技艺是其娱人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花间词的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娱人———与女性合体作为男性世界的消费品:花间词塑造的富贵、美艳、多情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地满足了当时社会上男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二、娱己———词人个体情感释放:词人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生活,感受自己的情感,在词中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明至清所修五部凤翔府志反映了明清时期凤翔地区的社会状况:1.明末战乱使凤翔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清初豁免地丁、兴修水利和道路,恢复了凤翔经济,又广泛任用汉人作官并旌表忠孝节烈,稳定了凤翔社会秩序.3.乾隆年间,凤翔地区人口耕地增加、市镇恢复、城池修葺、学校兴办,呈现盛世繁荣景象.4.生产力低下和剥削残酷使农民生活仍然贫困,政治体制的僵化和教育落后导致的民众观念的保守愚昧,使凤翔社会盛世局面的难于持续.  相似文献   

8.
论荆楚踏歌民俗的"达欢"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踏歌习俗,是以足踏地为节奏,连手而歌。载歌载舞的群众自娱性歌舞习俗,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喜闻乐见,尤其唐宋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汉族到南方少数民族都嗜好踏歌。与其他歌舞习俗一样,踏歌也经历了由娱神、娱人到自娱的转变,它的文化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  相似文献   

9.
辽建国后 ,在乐制方面继承了唐代十部乐的传统 ,形成了既融合了西域、渤海、汉及契丹先源民族鲜卑、乌桓等各种音乐样式 ,又具有自己民族独特风格的乐舞形式。辽代契丹人的乐舞 ,按作用可分为三类 ,即娱神、娱人和自娱 ,从中透视出契丹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 ,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溪社火是一种集武打动作、戏曲、鼓乐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承载移民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的活态文化形式。通过田野调查,对本溪社火的历史渊源、展演形态作出详尽的介绍。分析了本溪社火的独特之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同时也探寻了本溪社火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民间祭祀一旦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需要,它天生就具有了一种娱乐意义。而且,随着科学的兴起以自助思想的传播、城市生活的发展,人类对于环境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民间信仰随之不断衰落,遗存的民间祭祀也出现了多重文化时空层叠整合的现象。民间祭祀娱神的成分逐渐减少而娱人的成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怀梆是豫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梆的娱乐功能有一个从娱神到娱人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主要表现在怀梆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的变化上。从狂欢化的视角来看,怀梆的娱人功能逐步加强之后,全民参与性、从现实关系中解放民众和插科打诨及戏谑的特点也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外许多轻松的场合里,总有些人时常起哄,一时兴起请人上台,或是高歌一曲,或是表演拿手才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外籍人士,他们落落大方,都有些不俗才干,都具备在适当场合娱人娱己的能力。然而换作国人,却往往十  相似文献   

14.
《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第三部分中第四、五、六盏戏曲插演为折子戏演出,该簿所承栽的折子戏剧目有110多种。祭仪中插演的折子戏以历史戏与婚恋戏为主,插演历史戏主要随顺祭仪之庄严与恭敬,插演婚恋则是出于娱人的目的。《礼节传簿》呈现了明万历前折子戏演出之原生态,是折子戏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15.
广昌莲农对莲神崇拜的起源,主要有三说:一是天神救莲说,二是社公演化说,三是江南荷花生日古俗说。太和莲神的祭祀形式也可分为闰年祭、年节祭和夏祭三大类,其中夏祭又包括神殿客祭、娱神文祭、游神轮祭、庙市公祭等方面。太和莲神祭祀的特色与功能主要体现在:具有农事季节性与原始宗教的遗风;既有排他性,也有包容性;其庙会文化融娱神、娱人和莲贸活动为一体;莲神太子庙会扮演了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16.
火与人类关系极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可以说火的发明和利用真正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和动物一样不自由,是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火还开拓了生产,为刀耕火种提供了条件,扭转了人在自然屏中的被动局面,并且最终使人完全“脱离了动物”。为此,长久以来,崇拜火成为全世界各个民族的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以文化人类学观之,随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新生节日的增加,饮酒习俗的不断恢复发展,其酒歌的社会功能也日益丰富。土家族《咂酒歌》、《调年酒歌》等在民俗中则主要起着娱人娱神、传递感情及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长林 《国际公关》2023,(23):41-42
<正>随着MBTI人格测试的火出圈,“i人e人”成为社交新名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亮出标签,为自己定义“社恐”,就在大家都乐此不疲的时候,各大品牌却敏锐嗅到营销的另一个风口,重塑行业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行业迭代层出不穷,社恐经济是否会如“社牛”效应带来的流量?商家又该如何紧抓风口,搭上新经济的快车?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从“社恐”现状讲起。  相似文献   

19.
陇南白马人的“池哥昼”是一种带有巫术和宗教性质的“面具舞”,但具有社火的本体特征,并符合社火的原始文化含义。陇南的民间“黑社火”以丰富多姿的花灯为主,突出“灯火”的视觉效果,保留着古老的“土地”祭祀仪式。将二者进行比较后可发现,陇南民间“黑社火”与白马人“池哥昼”都体现了对“土地”的祭祀与对“火”的崇拜,总体上都符合社火的本体含义,二者在演出时间、宗教信仰和仪式、组织形式、表演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均体现出许多相似性。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陇南的民间“黑社火”深受氐族文化艺术尤其是白马人“池哥昼”的深刻影响,具有较鲜明的古老氐族文化特征,其中部分表演节目应源于“池哥昼”。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凤翔民间艺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风格质朴、造型饱满独特、装饰手法灵活、色彩单纯,极具装饰特色。在中国民间美术领域中,凤翔彩绘泥塑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