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 ,西部边地散文的创作为研究者所关注 ,但这种关注常常局限在对西部地域风情 ,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审视上。本文试图换一个角度 ,从文化多元杂交时代 ,作家身份的选择和认同的角度 ,从文化视野 ,去观察西部散文写作者的创作姿态和心灵轨迹 ,从而揭示西部边地散文与作家文化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中处理民族宗教文化问题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丽 《学术论坛》2002,(3):125-127
民族的神灵信仰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习俗、道德和价值观等 ,是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 ;西部开发一方面能加速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必将冲击西部众多少数民族传统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了规避民族文化消亡及民族消解的危险 ,必须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的特色文化 ;在西部开发中 ,运用民族特色文化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由此提高该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这是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西部散文四人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西部散文崛起 ,与学者散文平分秋色 ,雄踞文坛 ,出现了西部散文的代表作家 :周涛、张承志、马丽华、刘亮程。他们的散文有着鲜明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趋向 ,构建了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体现了西部散文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审美特色。它的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解读这些代表性西部散文家将是十分有意义的文学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4.
乔清举 《文史哲》2008,4(2):57-64
河流的文化生命是指河流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文化、精神和文明方面所具有的生命。历史上,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具有文化生命的。河流的文化生命广泛地表现于文字、语言、一般理论思维、哲学思维、人生修养、艺术审美、文明类型、民族象征等各个方面。河流的自然生命是河流的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的文化生命则是自然生命的升华;河流文化生命的产生晚于自然生命,灭亡则早于自然生命,"川竭国亡"是民族心理和生存的沉重打击。只有拥有健康生命的河流才能产生文化生命,所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人类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梦文化常与理想文化相关,西部梦定与中国梦相通。作家多有梦且善写梦,西部作家阿来的西部梦即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主要结合其"博文"(博客与微博之文),从阿来之梦与西部之梦的关联中探讨相关问题。进入网络时代,博文亦是文献,博文可通心灵,从作家"博文"可以便捷地接触到作家的心理世界,窥见其若隐若现的心梦或新梦。本文认为,阿来是一位"触网"水平很高、流露心迹较多、民本意识强烈的西部代表性作家,其博文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库,对人们了解文学文化以及蕴含的西部梦都多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西部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周涛、张承志、马丽华等人的散文创作的陆续问世,西部散文结束了此前的萧条与沉寂,逐渐走向兴盛与繁荣.西部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无疑为作家们的精神探寻提供了极为丰饶的土壤:极少受机械文明的损害,使西部更多地保有原始的活力,严酷的环境造就了生命存在的孤独与苦难,不同的文明形态、多民族的聚居、深入民间的宗教信仰、瑰丽的神话传说……这一切在西部作家的笔下化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西部风景、风俗、风情画;散文表达方式的自由与灵动,又使西部靠散文的这一审美特征比其他文体的西部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本土民族生活为源头,深切地探讨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家庭伦理、情爱伦理和人的正义观等人伦道德的嬗变,揭示当下道德变异和人伦困境。进入新世纪西部少数民族作家从关注现实人伦转向生态伦理的探索,提倡走近自然,保护生命的人文关怀。西部少数民族作家坚守民族文化立场,追求日常生活审美叙事的现实手法,又在世界文学背景的映照下,自觉地借鉴西方现代小说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冉敏  李文远  蒋育红 《理论界》2009,(7):184-185
西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多元文化信息的切入正在对西部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心理稳定性构成冲击,尤其是正处于同一性建立期间的青少年.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青少年的认同危机原因及其潜在危险,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是复杂多样的.以陈白尘、汪曾祺和陆文夫等人为代表的乡土散文具有江南水乡气息,表现的是婉转悠扬的寻根与乡恋之曲;以刘成章、周涛等人为代表的西部散文表现的是西部风情高亢雄浑的赞歌;贾平凹的乡土散文是乡村文化的惋歌,贾平凹与韩少功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大地悲歌"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 ,西部散文再次受到关注。但许多人对“西部散文”的认识本来就很含糊不清 ,而这或与人们没有一个清晰的“西部”概念不无关系。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指出前人的某些认识误区 ,以期重新认识“西部”与“西部散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剖析张承志、周涛、马丽华、刘亮程的西部散文书写,挖掘其中的人文追求和文化情感,从而探讨90年代西部散文的生成背景及其与中东部主流文化精神的关系,由此思考西部散文创作对新世纪文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50年代至今,台湾涌现出一大批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如:倚君、徐钟、张秀亚、钟梅音、艾雯,以及张晓风、陈幸蕙、简等。她们既写身边事、心中思,也写国家事、天下情,既寓女性的柔情缱绻,又呈刚健雄浑的阳刚之美,意象丰奇,句法独创,表现出当代女性对于散文美学品格与生命意义的双重探求,与那些卓越的男性作家一道,汇入用散文解说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生命意义的诗性思考中去。简,生于196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80年代登上台湾文坛。著有散文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浮在空中的鱼群》、《月娘照眠床》、《私房书》…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中心并成为重要的政治议题,战局发展促使作家融入全民抗战的时代洪流,现代散文的岗位意识逐步明晰。抗战通过其强大的吸附作用使创作与政治形成深度关联,促使作家明确了以抗日救亡为价值核心的抗战立场。抗战强化了作家作为一类责任主体的自我认知,促使他们立足反侵略语境进行文化身份的重新塑造,进而形成基于知识、信仰与坚强意志的文化战士的自我身份定位。抗战强化了作家心灵与现实碰撞的激烈程度,促使他们用怒火与血表达对侵略者暴虐行径的愤怒,对战火纷飞中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死存亡之际民族灵魂的自省,使他们将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为文字从笔端倾泻而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电影"从产生到发展的2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绝大部分的西部电影创作与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相互应和之势.由其改编而来的电影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撞,并在具体的改编中呈献出阶段性变化:对民族特色和西部原始风土人情的展示;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双重揭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省;以及超出文学改编的"新"西部电影的产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慧 《人文杂志》2006,(4):86-90
西部文化呈现为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西部不仅是经济开发的对象,也是中华文明的生命源泉,应以历史的多元的视角探索西部文化。西部文化形态可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再生提供一种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关系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桂霞 《青海社会科学》2005,(1):119-123,145
以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交流为主线 ,分析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本文的立足点。基于此 ,本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阐述了西部开发对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引发的种种问题 ;并就如何在大开发的进程中推动民族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政策,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重点部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在中国西部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按美的规律创造着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负载生命的自身.在求取生存发展的艰苦实践中,促进了他们对自身生命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并逐步形成了以生命为美的审美意识.正如古人所说:“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诞生仪礼作为人生的开端之礼,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不断向人们传递着生命的信息.这一人生仪礼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审美空间是用特定艺术语言、通过情感性想象完成的有关生存的意向性场阈,它包孕整个宇宙生命、涵摄大千万象.西部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等与西部自然风貌为艺术审美空间的创造奠定了丰厚资源基础.西部电视剧将通过创造类型外部空间、价值意义空间等,建构起令人游目骋怀的宽广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大开发中的西部地区城市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在制度供给、经济拉力及文化心理等方面有着充分的动力 ,但其进程同时也面临着资本欠缺与文化滞后的双重约束 ,西部各省区应针对其城市化动力基础与约束力量的不同 ,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化模式 ,这些模式可概括为城市化的“西北模式”与“西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