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营经济的细胞。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需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此,要努力提升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此,才能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并在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战略的主线。而技术创新作为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一)当前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1.从内部因素来看。在技术创新机制和理念方面,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普遍不足,不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短期行为严重,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长远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在技术创新水平方面,民营企业主要进行的是“模仿型创新”,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改进等自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自贡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成为自贡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亮点。如何探索自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体弱多病的现状,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为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从战略性的角度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指出了民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战略分析缺乏、战略选择盲目、战略调整缺乏敏感性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引入标杆管理思路,全程改造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并指出标杆管理可以在事前确定目标,事中改造行动,事后改善考核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主要问题和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的考察,我们认为必须从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源重组四个方面同时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要抓住主要问题并确定思路,具体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调整改造的方式,调整改造的前提,调整改造的微观基础,调整改造的途径,调整改造的资金筹措与运用,调整改造的政策协调,调整改造中的就业问题,调整改造与市场出口,调整改造的规划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福龙 《理论界》2004,(2):67-68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民营企业占整个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6.4%,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1998年,民营企业从业人数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达到9657万人,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46.7%。民营经济税收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稳定提高,同时也成为地方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振兴地方经济、改善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出口方面,非外商民营企业的出口比重还微乎其微。除民营企业受到的种种政策限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支撑起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且它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  相似文献   

7.
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坚 《社会科学》2004,(4):16-22
文章从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 ,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实践为背景依据 ,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基本途径、基本条件、基本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城市功能不完善、发展空间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进行调整改造,培育新的内生增长动力。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新型城镇化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供了新的路径,两者必须同步协调推进。洛阳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实践,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提供了经验。为此,应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纳入到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框架当中,采取综合措施,促使二者同步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9.
石红 《晋阳学刊》2007,(5):54-57
政策工具因具有调节稀缺性资源的功能,使其本身便成了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的配置势必会受到政府的偏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也影响着民营企业的收益方式。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发现现有政策的诸多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渐进的改进,同时对现有政策的某部分或者全部特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幅度提升改造,产生一个新的更能刺激民营企业活力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蒙之 《兰州学刊》2011,(3):183-188
当代女性身体工业对女性消费商业价值的开发体现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女性身体的身体改造工业,另一个是女性的身体炫示工业。改造与炫示是当代女性身体工业的事实和逻辑。当代女性身体工业通过审美霸权的建构和商业意识形态的传播建立起女性身体工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在"十一五"乃至到2020年长远发展规划中,应当特别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解决以下十个重大问题:(1)全面理顺对外开放思路,实现全方位发展;(2)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对国内外客商投资的吸引力;(3)适当鼓励和刺激消费,以消费增长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4)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5)明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6)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7)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带动全省经济健康发展;(8)实现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科学定位;(9)实现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的接续发展;(10)进一步理顺生态建设的思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翼,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看,加速黑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更为迫切,当务之急是构建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起点,包括研究规划的高起点和进行完整科学性的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省经济发展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一历史良机,深化国企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技改更新力度,推动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优惠激励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省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使我省成为国家的重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关系,与西部地区联手拓展我省对外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发展生态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产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是推动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黑龙江省生态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就黑龙江省而言,发展生态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并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发展品牌经济是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黑龙江省品牌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也逐步扩大,但仍存在数量不多、价值不高、发展不快、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就黑龙江省而言,其品牌经济发展要重点突出产业和区域特色,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新型工业品牌、现代服务品牌、区域城市品牌四大板块等。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县域经济要走产业互动、工农互动、城乡相融的协调发展之路.着力培植集群式产业、支撑型龙头企业、创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三产、规范化发展环境,推动工业科学发展;打破城乡和区域分割的体制,变"版图经济"为"板块经济";切实做好富裕农民、转移农民、安定农民、提升农民、服务农民等"五篇文章",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为黑龙江省提供了良机。抓住机遇,对老工业基地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造,必须以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制度和新技术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全省的绿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力较弱。为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真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黑龙江正处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经济的竞争力。从宏观的角度对黑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对黑龙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产业优势是黑龙江省当前"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针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和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从科技体制、资金投入、科技活动参与主体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将黑龙江省高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产业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