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汉字部首在初创时具有明显的表义功能。随着汉字字体的不断演变,汉字符号性增强,汉字部首也随之发生了分化、混同、变异等方面的变化。适应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编纂目的的需要,《说文》后的字书部首多被用于检索,表义功能大大降低。事实表明,汉字部首表义功能弱化、检字功能增强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符号的本质是在特定结构关系中承担着某种功能并产生着一定意义的媒介物。其最核心的概念是“系统”、“功能”和“意义”。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 ,也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在文学符号的内部 ,又包含着各种代码 ,其中最重要的文学代码有“性格代码”、“背景代码”和“情感代码”三种。这就决定着文学符号又是一个具有着强烈的自主功能性、清晰的层次性和内在的编码性的有机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4.
“望文生义” 是中国人学习汉语的基本途径,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认知本能,但它却不宜移用到英语学习中。作为一种表义符号,汉字是中国文化 “比类取象” 思维的产物,具有表现力强,意象丰富,适于意合的特点。 “望文生义” 与汉字汉语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且天经地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从抽象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符号系统。仅凭这一点,我们便不难看出模糊语言学和模糊数学的师承关系:模糊数学的建立从理论上为模糊语言学奠定了基础。模糊语言学正是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中语言变量及其一致性函数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我们知道,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叫“自然语言”,其特点是带有模糊性。它是用字或词作为符号,并用它代表主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观念、行为和情感,是社会成员交换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如果使用计算机的话,则须编成刻板生硬的程序,用一系列符号去代表机器的动作和被处理元素的状态,这就是“形式语言”,其特点是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文字的早期形态是象形表义的视觉符号,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现在除了汉字继承了象形文字的表义特征外,大多数古老的象形文字都衰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拼音文字。语言文字和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所有研究文化的人都清楚的。但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非拼音化的汉字?汉字的特性昭示了怎样的民族文化内容?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界并未给人以清楚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哲学视域里“精神”的本质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反映”而形成的思想结晶。“反映”活动应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对信息简单感知——“反应”、对信息抽象加工——“反思”以及对信息创新重构——“升华”。这样复杂的“精神”内质结构可以划分为“情感世界”“理性世界”和“意义世界”,这三个“世界”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9.
海丰福佬话里的“仔”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地闽南方言里都有一个表示细小义的名同后缀“仔”,其含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的名词后缀“儿”和“子”。“仔”尾在闽南话里使用频率很高且有极其丰富的表义功能和区别词义词性的功能。本文着重探讨粤东闽语海丰福佬话“仔”尾的运用情况,从“仔”的读音,“仔”尾词的结构及其语义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是”字存在构式在不同语境中语义语用有所差异,我们视不同语境下表义有所差异的“是”字存在微观子构式为“是”字存在构式的微构式。微构式在凸显事物存在状态或属性判断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语义上具有连续性。我们把“是”字存在构式放在构式网络中考察,发掘微观子构式的形成演变机制及表义特点。在构式网络中,“是”字存在构式节点承继于存在构式与“是”字判断构式,体现了构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 ,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 ,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 ,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 ,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 ,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 ,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 ,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12.
“V,来V2去”与“左V,右V2”格式,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表义功能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V”的选择、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语流中所体现的信息含量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较为丰富的例句,对四川省彭州市市区的中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得”的各种语义、用法、表义功能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重视常用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符号,具有精确的理性意义,但在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汉语语言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阿拉伯数字或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词具有谐音表义功能和隐喻象征功能,在网络、媒体及日常言语交际中出现了许多创造性的变异用法.阿拉伯数字的符号功能正大逐渐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拓展了现代汉语语言体系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5.
排比的篇章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排比各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可称为“排比块”,这样的言语板块是语篇中特别醒目的言语片段。处于散句中的排比块是说写者表达用力、表义突出、用情最深的部分,也是听读者感受特别鲜明之处。排比块与上下文有其联系类型、造句功能、谋篇功能、语篇位置、连用情况、表义传情效果等。将排比作为一个整体放在语篇中来考察的思路和视角使我们对排比获得了更为全面、更富有新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问题重重的“以上”和“以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以上”和“以下”两个语言形式,仅从有文献可查的上古汉语算起,就已经使用将近三千年了。三千年来,随着时代的演进,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这么广,出现频率这么高,如果表义不明确,用法不规范,那危害可就大了。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语言形式的使用,表义从来是明确的,用法一直是规范的。而到了现在,不仅语言学理论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和错误,实际使用中也越来越混乱,而且已经影响了其他一些表达形式的正确使用。深入地研究“以上”和“以下”的表义和用法,在深入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今天,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极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极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符号学”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符号学”的五种不同概念 “符号学”一词是多义的,看来我们可以辨别五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有五种符号概念,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第一,符号学可以等同于符号的语形、语义或语用性质,或者等同于以上一种、两种或三种性质或特征。而且,我们可以考虑其中一些性质,也可以考虑全部。例如,我们可以不问一个给定语句的符号学性质,而问那个句子的符号学。同样,我们可以问它的语形学(句法学)是什么,它的语义学或语用学是什么。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探询的都是性质,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用语:“符号学p”,“语形学p”、“语义学p”、“语用学p”。  相似文献   

18.
“ 、■”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 、■”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 、■”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 、■”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说法”一词发展出了新义、新用法。作为新词新义现象的“说法”具有新的语义特点和形式特点,也具有特定的语用价值。笔者从语义特点、形式特点、语用价值和方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名词“说法”的新义、新用法展开多角度考察,考察中也涉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说法”新义、新用法的产生,符号同表义的矛盾是内因,追求婉转的心理和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进是外因。  相似文献   

20.
“拟物化”的兴衰:手机交互界面的符号修辞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界面的发展正在摆脱“拟物化”,这看上去是一种设计风格的改变,实际上隐含着深层次的符号演进与历史信息。拟物化可以溯源至人类文明之初,是贯穿人类历史的久远概念,而手机界面的“拟物化”探讨则将拟物化缩减至一个狭小的空间,讨论功能可见性与符号噪音的关系。“拟物化”的衰落实际上是拟物噪音的滑落,这个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加广阔的符号修辞四体演进,我们可以由此管窥交互界面的未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