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震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2-86
元好问编写的《中州集》是第一部金朝的诗词选集,共辑录了251位作家的2062首作品,意义重大。收录了宋代使者5人的84首诗词作品,还收了由辽入金的作家,和由金入元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上称为金代诗歌总集,不够确切。元好问在编写选集的时候,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尽量不收关于《楚辞》的作品。但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价、《楚辞》的意象分析,以及金代人对屈原和楚辞的评价,《中州集》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4):38-42
元好问《中州集》由魏道明编辑、商衡手抄的《国朝百家诗略》与其所"记忆前辈及交游诸人之诗"两部分组成,这是造成《中州集》前后体例不一的关键性原因。《中州集》不仅是集金代诗人诗作之大成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具有明显的编年性质,为后人研究金代诗歌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中州集》每人一篇的作者小传,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料学价值:一是众多小传中的传主事迹可补《金史》之阙;二是小传载录了数以十计诗人的各类书目,而成为了《金代艺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小传中以例举或评曰的形式,收录了"正集"之外的82人的207首"集外诗"。《中州集》"诗传合一"的编辑体例,"以诗传史"的编辑思想,"以年为序"的编辑方法,对后世诗选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4.
裴兴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41-43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5.
裴兴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58-65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相似文献
6.
裴兴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52-58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85-95
元好问的民族思想由金即宗国的家国观、仁民爱物的民族相处观、中州一体的中国观组成。元好问民族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和当时的历史现实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元好问的个人因素有关。元好问的民族思想对金末元初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树林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43-46
《诗文自警》辑佚十五则,系统地反映了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儒家的“中和”思想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理论的基石,“不随人后,自成一家”是元好问散文审美的创新追求。在立意与遣辞的关系上,元好问凸显“意”的表达。同时他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散文写作艺术技巧问题,提出许多精辟见解,表达独到的散文审美接受理论。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研究的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基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3):55-56
元好问是文学史总要提到的诗人 ,但大抵是在金代文学的一小节里。在人们的印象中 ,他只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地区的一位诗人。这或多或少是一种错觉。前人虽也有南北观念 ,但评元好问 ,则总是把他融入我国诗歌发展的滔滔长河中来认识 ,而且评价是很高的。譬如元初的郝经说他“独以诗鸣 ,上薄风雅 ,中规李、杜 ,粹然一出于正 ,直配苏、黄氏”。[1 ] (第 432页 )清人这类的评价更多 ,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 :“元遗山诗精深老健 ,魄力沉雄 ,直接李、杜 ,能并驾者寥寥。”郝经说他“中规李、杜” ,李调元则干脆说他“直接李、杜” ,把两宋以来…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8-71
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和多位禅师的交往加深了他对佛教的认识,生成了对佛教精神内涵、社会意义等方面的独特看法。并将其诸多见解揉入到文学理念之中,形成了颇具风格的丧乱诗、词,以及以真、诚为本的诗文理论。体现了宗教与文学相生互异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静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9-73
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最早的版本是蒙古宪宗五年新刊本与元至大平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明代有宣德广勤书堂本、弘治李瀚刻本和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光绪读书山房本;民国间有武进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四部丛刊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皆影诵芬室本.另外,《中州集》在日本多次翻刻刊行,后出转精者为近藤元粹评注本.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评析,表现出对唐诗“初、盛、中、晚”分期的认识,是明人高木秉所言唐诗“初、盛、中、晚”阶段论的先声与桥梁;在对这些唐代诗人的评析中,元好问不仅准确评价了具体诗人的特点与得失,还从整体上表明了唐诗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具有一种唐诗发展史的意义。这些对唐代诗歌的评价,充分展示了元好问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独到眼光,以及博识、智慧的评价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唐诗鼓吹》的选诗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33-39
元好问所选《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较大,许多著名学者如钱谦益、何焯、纪晓岚等都曾为之批点作序。此书共选录96位诗人的596首诗,分十卷。作者排列不依年代先后,各人所选诗歌数量亦不定,多则三十余首,少则一首,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盛唐仅6人,比例甚小。就选诗内容而言,则偏重于感怀离乱诗,由此可见选者在去取方面应有一定的标准。文章就此书的入选诗体、题材、风格及入选诗人年代加以分析,以探讨其不同于其他选本的独到特色。 相似文献
15.
段少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6):64-68
金代诗人元好问亲历金、蒙两国之战,遭遇国家与个人的沧桑巨变,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人生处境影响下,他的诗歌在社会与人生思想方面对《庄子》多有接受.元好问极力反对战争,抨击官场,追慕庄子所推崇的淳真质朴的理想社会.为获得精神的自适,元好问努力看淡生死,不慕荣华,希望能够隐逸于山林之间来超脱现实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吴凤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1):85-89
元好问一生的著述,无论是他的文集,还是他所编的诗集,以及他所撰述的杂史类著作都饱含历史内容并具有史学价值。作为史家,他以存信史为己任,对有金一代文明百年作了客观的记录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李献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3):48-49
元好问《续夷坚志》采用以小说存史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宋、金、蒙交战的实况 ,有些作品表现出对这一段历史回顾的凄苦余韵。其关于战争描写的特点 ,在小说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满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7-40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自清人以来就有编次失序的质疑。本文对这组诗编次失序的现象和原因作了全面的讨论,并附论元氏另一部著作《唐诗鼓吹》亦有编次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杨松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4-79
本文认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教坡诗百态新"一首,皆为肯定意义,意谓苏门如果有忠臣,定会如苏东坡一样,在"百态新"方面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而不会独让苏东坡在这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