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意义 ,并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四大子系统角度 ,结合我国水泥工业的现状 ,提出了面向 2 1世纪与未来推动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丞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革命的崛起与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悖反,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求一条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的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经过了短暂的繁荣之后 ,很快便陷入困境。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剖析 ,并从企业的发展模式、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经营理念入手 ,提出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尽快完成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并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摘要]山地旅游是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山地旅游自身的特点和西部地区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西部山地旅游发展应树立“国家公园”的理念,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依托“智慧旅游”平台,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来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战略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优势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根源的分析指出 :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发展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 -经济 -自然大系统中 ,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尤其是在我国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 ,恶化的环境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但经济发展也不可忽视 ,两者协调统一才能达到系统优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西部干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干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 结合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地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路子,针对这一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农业 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从而加快和促进西部干旱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对连云港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连云港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明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连云港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对连云港现有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拥有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基础、海洋环境及海洋科技条件,以及制约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提出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实施"科技兴海"等一系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绿洲生态系统环境特点及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从控制人口、环境立法、合理和有偿使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和发挥资源优势、治理和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等六个方面贯彻实施,就能实现绿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安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西安文化遗产特点,探索西安文化遗产的发展道路。结合西安历史文化背景讨论分析了西安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实现文化遗产增值和文化内涵扩展,使文化遗产的社会化模式符合文化遗产的本身特点,建设西安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平台,实现西安文化遗产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知识化就是使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过程.知识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知识化要求实现的目标与标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生产中不可再生资源投入总量R、人口总数P、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ER、非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比例EnR、产业资源利用率UR.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提高知识经济成分,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指数S;必须遵循知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消费决定生产原理,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大量浪费;树立知识经济的生产消费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的知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科玛奈尔(Commaner)方程、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Curve)以及各种经济模型分析中国经济,人们可以看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课题是:一、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非均衡性,即把中国各区域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二、产业结构调整的非均衡性,即一个地区工业污染强度与工业经济密度的差异,一方面受工业经济发达程度制约,另一方面也受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西、中、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性问题;三、可持续发展中的投入、产出的非均衡性;四、各地区间人均GDP的非均衡性;五、各阶层间人均GDP的非均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健康旅游基地是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适宜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所在;但开发与利用程度低、品位不高、基础条件差、管理水平较低等不利因素是其面临的挑战。加快人才培养、增加投入、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打造精品等,是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环境政策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手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其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政策的演进,可以看出环境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重要的影响。为建立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应该做到:(1)正确把握环境政策全息性的理论支撑;(2)采用战略、政策、法规三位一体化的双向调控模式;(3)遵循设计环境政策体系过程中的三大原则;(4)借助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作出理性、非理性以及综合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精髓文/贲克平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共同的纲领,分别载入各自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在世界未来的进程中,可持续作为发展的中心思想和行动准则,在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中,将取代传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对连云港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连云港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明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连云港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对连云港现有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拥有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基础、海洋环境及海洋科技条件,以及制约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提出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实施"科技兴海"等一系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关注与生存环境相关的技术层面研究 ,而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视农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技术和政策研究。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但却均将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生态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等 ,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这充分体现了人类走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主体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 ,手段是科学技术 ,中心和目的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