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明正理门论》(以下简称《理门论》)是印度因明大师陈那(约440-520)奠定新因明的代表作,也是玄奘所开创的中国汉传因明系统的最重要的经典。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理门论》的研究很不够,书中丰富的逻辑思想和一些深刻的论述仍不大为人所知。本文只探  相似文献   

2.
八门二益是因明学的总纲,其内容在陈那的(一说为大域龙所作)《因明正理门论》(简称《门论》)中虽已有所论述,但首次把八门二益作为因明总纲加以标举的是商羯罗主的(一说为陈那所作)《因明入正理论》(简称《入论》)。在《入论》中商羯罗主开宗明义地用醒目的初颂形式提了出来。初颂是:  相似文献   

3.
因三相是陈那新因明逻辑的核心,对它的理解和解释在国内学术界虽有分歧,但黄志强同志在《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发表的《再论因三相》一文(下称黄文),对因三相作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使人耳目一新,由于这关系到陈那因明的逻辑性质问题,本文仅就此与黄志强同志商榷,也盼学界仁者赐教。  相似文献   

4.
堕负论札记     
古印度正理派和佛教的因明学都有对堕负的探讨。佛典《方便心论·明负处品》列有十七种负处;正理派扬弃《方便心论》,整理出二十二种负处,公元四世纪富差耶那作《正理经疏》,正理派的堕负论遂得完备。世亲又吸收正理派所发展了的堕负论,写成“堕负处品”一章,编入《如实论》中,它比较全面地吸收了《正理经》第五卷第二章内容,但并非全面照搬,而是在许多问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可以说,世亲是堕负论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
因明是古代印度“尼也耶”派,即“正理”所创立并在后来不断发展而趋向成熟定型的逻辑科学。它正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逻辑一样,也是关于推理、论证的科学。印度学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指出:“实际上,正理的意义就是逻辑,也就是正确推理的科学。它在许多方面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相类似,虽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基本上的不同,……”他对因明与亚氏逻辑关系所持的这一见解是正确的。但他并未对此作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四单位联合发起组织的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10月17日-1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湖南、云南、河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藏汉因明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周绍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心川、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吉才旦和著名学者王森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会议共收到论著4部,论文16篇,译文3篇,围绕下列几方面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一、藏传因明的概念与历史分期,剧宗林认为,“藏传因明”一词的提法有问题,直译过来应该是“藏传量论”,因明只是量论的一部分。阿旺旦增认为公元7-10世纪是西藏旧因明时期,其标志是陈那  相似文献   

7.
玄奘大师于公元647年和649年,先后译出商羯罗主(音译商羯罗塞缚弥,Sahkarasvamin)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Dignaga)的《因明正理门论》,印度佛教逻辑学由此传入中国。其中,《因明入正理论》(Nyayapravesa)还保存有梵文原文。现有两种梵文校刊本:(1)达鲁瓦(A,B.Dhruva)校刊本,1930,收入《Gaekwad东方丛书》中。(2)米洛诺夫(N.D.Mironov)校刊本,1931,发表在法国《通报》第28卷中。吕澂先生曾经参照梵文本和藏文本对玄类译《因明人正…  相似文献   

8.
有体与无体的问题在因明学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因明的许多过失和为避免过失而形成的简别方法都与它有直接的联系。因明的有体与无体充分体现了因明学适应论辩需要的特点,也是传统逻辑所未曾接触到的。遗憾的是过去国内外一些研究因明的学者或以其不见专章而疏忽,或以其难解而回避,鲜有深入论述者。笔者不揣鄙陋,试为之作专题的释论,以呈教于专家。在因明学上,宗、因、喻都有有体和无体的分别。什么是有体、无体?陈那师弟未曾论及,唐代诸疏也没有作专章的释论,而后世解者又众说纷纭,令人颇难索解。细读散见于《大琉》(唐代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的简称,下同)各卷关于有  相似文献   

9.
陈那将古因明的五支论式改为三支论式 ,这是因明史上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 ,它使因明论式益臻完善和定型 ,这无论是对因明的发展还是对社会崇尚的论辩之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言三支因而成为因明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 ,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其定位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讨论 ,以一得之愚求教于学界方家。一我们一接触三支论式 ,首先碰到的无疑是其定位问题 ,也就是它的逻辑性质问题。因明学者习惯于将言三支与亚氏三段论作比较 ,认为两者虽然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都是一种推理。1这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末木刚博是专攻世界逻辑比较思想的。他在《现代逻辑学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中,对中国、印度、希腊的逻辑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用现代逻辑工具解释了印度逻辑学,尤其是对“新因明逻辑”的解释所下的功夫最大。用现代逻辑方法对“新因明逻辑”加以研究解释是值得提倡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澄清新因明逻辑中的一些含混问题,把自然语言的一些含义用表达式明确地表达出来,这可把因明研究引向深入。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是用晦涩艰深的古文写成的,极易产生歧解,而对原文理解的误差,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就新因明逻辑中的“因三相”、“三支论式”、“九句因”中的一些问题与末木刚博教授商榷。一、关于因三相《问题》把因三相中的第一相“遍是宗法性”、第三相“异品遍无性”分别表述为“S  相似文献   

11.
因明就是古印度的逻辑学说。探讨因明思想的起源,对研究思维的发展史和认识论都有重要意义。逻辑思想的起源也和艺术、哲学的起源一样,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佛道神仙的天启,也不是某位天才头脑中的固有物。因明的起源,人们从前认识模糊不清,并受到僧侣主义的曲解。窥基在《因明入正理论疏》中说:“劫初足目,创标真似。”又说:“因明论者源唯佛说”,本世纪30年代,我国的一些因明论著,也因袭这种说法,认为因明“源于佛说。”  相似文献   

12.
一、玄奘一生的弘法活动 玄奘是中国著名的佛学家、佛经翻译家。其毕生的弘法活动,先是西行求法,后是翻译佛典。 他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五万里,所闻所履138国。他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当时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娑论》、《因明》、《声明》等论典,重点钻研了《瑜伽  相似文献   

13.
再论因三相     
陈那建立了三支因明,把因明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科学阶段新因明常举的一个例子是: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喻:诸所作者,见彼无常,如瓶。我们可以用图一来表示该三支论式中几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三支因明就是依此来组织论式进行推论的。形式上看,三支因明迫求的不是命题之间的蕴涵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其中心概念是因法,即考虑通过因法怎样与宗上有法和宗法联接起来。为此,新因明提出因三相理论。可见,因三相在因明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逻辑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张忠义教授近年来发表了几十篇有关中国逻辑史和因明方面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读了忠义新著的《中国逻辑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一书,更使人感到欣慰。我认为,该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明显的特色。一、不泥旧说,创见颇多“变项”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在《中国古代逻辑中变项与常项》一文中,从纵的方面说明“彼”、“此”等确实具有逻辑变项的性质,而且从横的方面与西方逻辑、印度逻辑作了比较,指出在人类逻辑思维发展初…  相似文献   

15.
逻辑与怀疑--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4,31(5):46-51
“可说的东西”和“不可说的东西”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的界限 ,逻辑与怀疑同构其中。实在论、遵从逻辑语法的语言记号、记号的指谓前提是构造《逻辑哲学论》的脚手架 ,但它们因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而表达着《逻辑哲学论》的怀疑 ,《逻辑哲学论》所内涵的怀疑及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承诺决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主题 ,从而成为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三支作法是印度新因明的主要论式。对于三支作法的性质。有关的论述颇多,不胜枚举。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是,三支作法与西方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相当或者说类同,三支作法可以转换成三段论。我们认为,这种“类同说”是很值得商榷的。三支作法不是三段论,它在本质上不是逻辑推理程式,而是一种辩论程式。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来源     
研究《周易》,自古称难。这部书从书名到内容,历来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又于“术数略”载:“周易三十八卷”。许多人认为《周易》的“周”是指周人,然而,郑康成早即以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研究《易经》的著作,《系辞传》可称为早,其亦谈到《易》之为书也“难知”。求象者,易无达象;论德者,附会儒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传说,是古人难于《易》的绝顶之论。“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古代研究者如此叹难。除了《周易》本身之难解和文献资料不足以外,主要是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研究因明学的学术著作——《因明学研究》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因明,这门古老的学问,在几成绝学的境地中,终于又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这是令人欣慰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对《金刚经》经文的研究,提出此经作于公元一世纪。文中系统分析了《金刚经》的思想内容,对经中的逻辑思维方式与西方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比较,提出思维外涵的推演是东方人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还分析了《金刚经》的思维方式与因明学三支作法传入中国后遭到不同命运的原因,指出因明学作为东方人企图建立系统严谨的逻辑学的努力,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出壮观的悲剧。文中分析了《金刚经》在佛教全面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由此重新评论了慧能的历史作用,认为中国人自创的佛教始于慧能,全面形成于怀海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