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的精华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与未来。本文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对农耕文化进行解读、提炼,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农耕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职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高职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  相似文献   

3.
陈涛 《公关世界》2023,(1):58-5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涉农专业高职学生存在的“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的突出问题,涉农高校应把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机结合,认真审视并完善涉农专业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转变职业观念,激发人生理想,引导其树立“学农、爱农、为农”的专业思想,这也是乡村振兴对高职人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要在21世纪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农业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从一亿五千万的农村青年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以充实我国农业生产第一线。文化环境从精神层面作用于人才素质,其影响力更为直接和持久,对此,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阐述了如何优化农村青年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促进农村青年人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能够使用英语与来自其他国家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际。本文重点介绍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新世纪英语人才的必要性,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二字,培养的学生面向实际需求、面向生产一线,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品牌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常抓不懈的工作,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展示平台。应用型本科文化品牌建设要紧紧围绕自身特点,将品牌建设与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相结合,贴近学校学科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邢晓学 《职业时空》2008,4(10):38-38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高知识群体的聚集地、高新技术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者,对社会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校园的和谐氛围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深刻的影响,没有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就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和谐校园建设的质量,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个体素养和群体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8.
蒋龙余 《职业时空》2008,4(9):232-232
我国的高等院校担负着教育、科研,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是人才塑造和人格培养的摇篮。作为高职院校如何选择最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与市场“无缝对接”的专业人才,这一问题已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生管理人员的面前。本文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质量管理模式与其他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龙英  陈涛 《职业》2023,(20):90-92
基于邹鲁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升班级凝聚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可从环境氛围营造、制度规范建立和精神文化引领三个层次着手,通过完善班级文化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系统化推进。本文结合学校和班级实践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文化,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和制约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培养"素质高、技能强、能吃苦、可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内涵发展、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及内涵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个性发展、校园精神、学生社团、网络文化建设的途径等予以阐述,充分肯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康美娟  崔扬 《现代交际》2023,(2):113-120+124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做出顶层设计,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组织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和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应通过加强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训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及职业教育促进人才振兴的方式有效解决乡村人才引进面临的困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新时代适宜乡村人才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李玉珍 《职业》2017,(3):60-61
农业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从业者职业化为导向,着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河北省教育厅随后出台了《河北省教育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认真开展培训试点.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下,各行业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国家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人才的竞争最终演变成培养模式的竞争。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缺乏对中英美文化的教育。毕竟文化有着其形成的土壤,了解中英美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在职业发展中拓展国际视野。职业院校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任。现如今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国家内部的竞争,而是国际间的竞争。因此,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是相当重要的。其中,英美两国作为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在职业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职业院校教育中融入英美文化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局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对象。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肇庆学院自建校以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结合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采用实际调研方法,站在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实际角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干部培养和发展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能否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作为社会高等人才的培养机构,在大学生文化培育过程中,应该融入文化自信、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在文化教育落实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保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展迅速,为了使保定文化走出国门,并满足入境游客对地方文化的了解需求,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尤为重要。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把科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服务保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葛富有  沈大为 《职业》2012,(27):131-132
技工院校是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在加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环境,本文主要围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王日升 《职业》2014,(2):123-124
本文重点探索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通过提升高职文化品位,建设精神家园;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重视师德建设;加强思政教育教学,密切联系实际;交叉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等方式,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预示着农民手工耕种的时代即将快速被替代,落后的手工生产将被先进的机器生产所替代,因手工生产而形成的农民生活方式和因此而积淀下来的千百年的农耕文化即将成为历史。处于转型过渡的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对于农业现代化引起的变化作出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