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中插入的诗词韵语数量非常多,堪比早期的"三言"。分析其在小说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可以概括为:刻画人物、描绘场景、引导读者阅读、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作品娱乐性。通过对比《五色石》与"三言"中的诗词韵语的这五种作用,能发现《五色石》的作者更注重对拟话本小说的娱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自清代蘅塘退士孙诛编成《唐诗三百首》、近代来古徽编成《宋词三百首》以来,诗词的选注本一发而不可收,且一般都冠以“三百首”之名,以应“诗三百”之意。在时下众多的宋词选本中,江西社科院李华先生的《宋词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简称《详注》),是颇具特色的一部选注本。其品位之优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一是注,《详注》的选与注都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长处。《详注》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性,文笔条畅生动,分析深入浅出。其鲜明特色可用六字概括:“涉猎广,研磨深。”一、涉猎广。涉猎广是指这本《详注…  相似文献   

3.
郭伟宏 《东方论坛》2013,(6):99-105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主人公诗词,诗词中继承了许多传统的诗歌意象、典故和旧题。同时,这些诗词又反映了文人渴望爱情、追求功名、显扬才学、不满现实的心理情绪,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共有的情感体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也是对传统诗词的创新应用。主人公诗词是此类小说兴盛的一大促因,小说借助诗词而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唐宋诗词中一些经典的诗词流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成语,很多就源于中国的唐诗和宋词。对出自中国唐诗和宋词的成语加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日语成语。  相似文献   

5.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了73首唐诗,这些唐诗在小说中具有分回的体制功能、情节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功能,以及写人、写景、咏物、场景描写等叙事功能。在章回小说史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大量唐诗,可以提高小说地位、丰富小说审美内涵;标志着章回小说体制由韵散分离走向韵散融合;显示了章回小说中韵文创作的另一种路向,即不是依赖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而是从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中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来写人、写景、咏物、描写场景,诗歌的来源由民间的说书表演及话本小说转向文人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一位驾驭语言的大师,他以精当传神、生动形象、通俗质朴、幽默风趣的语言创作了五十余首颇具美学价值的诗词,为我国新诗词的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清人以指点学词门径、阐述词学主张为目的而展开对宋词的评点.清人对宋词的评点在外部形态上兼采小说、戏曲评点之众体,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学评点的形式特性;在批评体系上则以结构章法论、修辞论、风格承继论和主旨论为其主干;理论来源方面主要以时文、经学、诗学思想为其依据.清人的评点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多元到单一的过程,这正是清代词学由雅俗并存到以雅为尚、由词体不尊到诗词同尊的过程,也是宋词在文学史上雅文学地位得以最终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神道”传统进行道德教化是话本小说叙事特色之一。话本小说中“神道”种类众多,神道叙事灵活,富于策略性。小说大力宣扬神道好恶及力量,以种种善恶报应来引导或警惧世人,或宣扬天命迷惑民众。神道叙事与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情节的建构紧密结合,将世俗社会的伦理道德评价融入其中。神道叙事既暗应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意图,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通俗性。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神道设教”的形式、策略及场域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道德教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是一部淹没近四百年的明代拟话本小说集,是话本小说大系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它再次面世的时间短,只有十多年,它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及通俗性的具体表现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通俗的内容,“为市井细民写心”;二、通俗的目的,“暴露劝惩”;三、通俗的手段,“俗中求雅”。从分析中我们也可看出,它与“三言二拍”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散曲是继词以后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独具一格的一种抒情诗,它和诗词一样,“原是民间物”(鲁迅语),后来在元代文学史上,夺得了盟主的地位,成为当时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诗体。在元代九十多年间,涌现了大批作家和作品。《全元散曲》收录了二百一十二人(不包括无名氏)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套(残曲在外),这比起四万八千多首唐诗、二万多首宋词来说,是为数不多的;但就元代仅有九十多年来说,却也不失一代文宗之誉。  相似文献   

11.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值得引起重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苏过的诗     
苏过在宋代诗坛上虽不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但其诗歌创作颇具个性特征,值得研究。苏过的唱和诗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其纯审美性的山水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其准山水诗和抒怀诗多抒发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3.
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格局 ,后世常有宗唐和宗宋之争。这种“唐宋之争”最早出现于金代 ,本文主要沿着这个线索来谈金元诗的发展。本文是作者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所编选的《金元诗选注》之前言 ,提前交由本刊发表 ,有所删节。  相似文献   

14.
姚鹓雏是南社杰出的诗人,也是南社唐宋诗论战的当事人之一。本文对姚鹓雏的诗论和诗作进行了论述,主张学术界应当给姚鹓雏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历代出土了许多重要的青铜器,其铭文内容涉及了商周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的乐器铭文对音乐活动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先秦诗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从分析陕西乐器铭文入手,以吴镇烽的《陕西金文汇编》[1]为底本,结合近年新出土的乐器铭文,对其所反映的诗乐文化观念进行探讨.青铜乐器铭文中的诗乐批评思想主要反映在诗乐功能观与诗乐审美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与分离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明显趋势。歌诗总是不断转化为诵诗,诵诗又总是补充歌诗,二者作为平行发展的两个诗歌系统,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形成了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17.
首先探讨近代诗歌的先在形式——文言古诗 ,考察了其演变的原因 ;其次探讨了“诗界革命”在演变中起到的作用及“五四”时白话新诗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交通行旅风俗对汉诗有突出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汉代诗歌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表现出行情景和心理的,并反映了汉代人民在走马驰适中追求快感、通过出行观光来愉悦心灵和出行时重排场讲气派以自我炫耀的风习;汉诗对出行之艰险的描写和感叹、对时人惜别思乡心理和自由行游于四海九天之愿望的表达,都与汉代交通行旅风俗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的诗思同源理论,意在把我们带向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在语言上取得一种经验,以便使终有一死的人重新在语言中诗意栖息。同时,二者的同源关系,使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英诗歌中都涌现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作,虽然二者存在着一些相似性,但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英抒情诗情景表现模式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主体观念的差异性和情景关系的差异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