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胥乃丹  王硕 《现代交际》2023,(3):103-110+124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将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铸牢”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在解析中华姓氏文化历史地位与融入课程思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铸牢”视域形成,明确高校“铸牢”教育意义与关键,辩证得出中华姓氏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高校实现“铸牢”教育具有互为表里、双位一体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研究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新时代研究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研究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会共同体意识铸牢资源,在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研究生应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同时家庭也要营造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提升城市认同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城市观察》2012,(2):154-160
城市认同感体现着城市对于主体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城市文化和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维度。网络媒介作为一种强势崛起的新的文化范式和传播范式,在城市认同感的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要加强对于网络文化提升城市认同的路径和机制的研究,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时间、空间、符号、仪式、共同体等维度对于城市认同的构建作用,促进网络所形构的城市记忆、城市地方感、城市符号、城市媒介仪式、城市共同体想象,增强网络主体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记忆和审美等纽带联结,使网络媒介成为构建城市认同、增进城市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影响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认同基础。对上海15所高校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平总体较高。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响因素方面,学习时长、知识结构、环境感知、家庭状况、民族交往情况等因素作用明显。对不同学习时长、不同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家校联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是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源头。本文以基层党组织弘扬传统文化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心,以进一步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目的,探索基层党组织以传统文化为媒介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基层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了构建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与社区"组织联建""文明联创""阵地联享""文化联谊""服务联帮""活动联办"的"共建共治共享"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为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丰厚的精神财富,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它培育了中华民族精忠爱国、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道德教育中,通过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彤  李妍 《公关世界》2022,(2):131-13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举措,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的 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五大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教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思想,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园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夯实青年学子文化底蕴,增强发展软实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值得细细探究。本文主要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崔铭 《公关世界》2022,(2):121-122
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瑰丽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依然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优秀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还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主体认识不足、内容结合不够、运用形式单一、文化氛围欠缺等诸多困境。本文从改进课堂教学、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校园网络和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旨在突破困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校史文化是校园的独特精神宝库,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和传统。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索提升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皆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方面因素,及高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对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较大。进一步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于五千年历史之中,流淌在炎黄子孙的每一寸血脉里,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大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自觉自信不够、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学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应直面风险挑战,注重思想建设,规避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夸大和妄自菲薄,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小学是培养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要让少年儿童知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在德育课上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新时代,若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则能够为后者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高的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引领,完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的实现形式,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