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学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秩序巳初步形成.从个体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个体由一系列现代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结形成个体结构,要素问的均衡与协调生成个体秩序,个体秩序通过结构性互嵌形成新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使得机遇与危机并存。一方面,“产消合一”的劳动形式突破了传统劳动时空的限制,非物质性的劳动资料推动着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非雇佣性的劳动关系使得数字劳动更加灵活,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个性推荐更加精准;另一方面,劳动数字化与数字化劳动使得一切要素都被数据所中介,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随着劳动条件的发展与隐私观念的流变,数字劳动中出现新的隐私困境,包括隐私边界的时空困境、隐私主体的认知困境以及隐私行为的自主困境。现阶段,人们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劳动中隐私困境的可能出路,突破数字监控的隐形规训,从而实现数字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劳动的自然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生产商品的劳动越来越以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成为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科技劳动逐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 ;直接操作劳动正在让位于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 ;劳动协作更多地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等。从劳动的社会形式看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有 :由市场关系联结的两个层次的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 ;多种社会形式的劳动并存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劳动阶级内部的分工 ;经营管理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的有效性由世界市场来决定等  相似文献   

4.
从人性之体看,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节约资源才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充足的物质基础。从人性之用看,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人性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核心要素是劳动。劳动的效果取决于人的劳动能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是提升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劳动法作为一项正式的劳动制度安排,预期其会提高劳动要素的价格。劳动要素价格的提高,势必引起劳动要素的替代和区域间的流动,这种替代和流动会影响各区域的劳动要素市场,最终影响区域间的工资差异。基于区域工资差异统计指标显示,新劳动法实施后,中东部工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而东西部工资差异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Oaxaca静态和JMP动态分解的结果显示,报酬率不同以及由此造成的差距效应(gapeffect)仍是造成区域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绿色经济是新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与环境和谐的生态经济,体现为循环经济、绿色GDP和绿色劳动。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西方人本主义、人力资本和福利经济等经济学说、绿党生态观、现代管理和后现代管理理论等为构建绿色劳动理念提供了思想渊源。从本质上说,绿色劳动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实现劳动与自然和谐、实现社会关系和谐的生态劳动,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现实的绿色劳动。绿色劳动还要求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关系的调整,促进二者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推进,开设劳动教育专业,探索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推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极为迫切而必要。作为新设立的专业,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系统化构建的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认证标准缺乏、多领域跨学科联结松散、多方协同沟通阻隔等现实问题。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对于解决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困境,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极具启发性。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以“自我指涉”的确立逻辑形成系统参照的标准,“结构耦合”的运行逻辑进行系统功能的联结,“二阶观察”的沟通逻辑促进系统协调的开放。在实践路径上,从劳动教育陶养的自我标识、课程模块设置的耦合共振、课程体系实施的二阶观察等推进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把制度定义为经济系统对它的经济元及其子系统的约束和影响(称为制度要素),以及这些不同的约束和影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可以形式化地表示如下:经济制度=(狖制度要素狚,狖不同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制度的层次性和全息性,以及不同层次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论述了制度要素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局整关系和因果关系。从本文研究中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各层次的经济制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大系统,任何一个层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都与其他所有层次的制度密切相关。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必须采取系统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是将各主体跨越时空界限相连接的复杂技术革新。马克思等经典作家较早地就对技术、劳动力的未来发展,以及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等作出预见性的论断,这为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向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人工智能的要素属性具有资本和劳动的二重性,实现了人与物的复杂性结合。在劳动属性方面,其兼具超越组织边界的高度社会化和超越复杂劳动的指数化两种特性,在资本属性方面,以一种新的资本形态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由于其带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涵的深刻变化,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都产生了新变化,进而在劳动收入份额、劳资关系、劳动力技能偏向等方面带来就业含义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类享受型小家电应运而生,破壁机就是其中一种。破壁机集合了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一机多用,可以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让你享受细腻的饮品。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款功能多样、破壁快速的破壁机。  相似文献   

11.
<正>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要素和发展的思想的阐述,是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的最后一篇论文.上文谈到,作为总体的人类实践,是由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交往实践、生活实践等不同形式的实践组成的.而不同形式的实践和每一具体的实践活动,又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实践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又是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也作过经验的考察和理论的阐述.这是我们考察新哲学的实践范畴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关于实践的要素第一,从基本框架看实践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的要素的揭示,是以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主要对象.因为作为人类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的物质生产劳动,集中地体现了各种形式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共性.同时,他们对物质生产实践要素的阐述,是先从构成它的基本框架着眼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基本框架是由若干骨干要素来构成的.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12.
张亮  樊梦瑶 《河北学刊》2022,(4):154-161
中国现代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发展是各自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趋势,但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存在匹配性较差、培育体系不完善、自身认知和市场行为局限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扶持政策不能协调统一等问题。从典型案例得知,“两新融合”本质上是缔结增强双方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消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前提,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三方协作”的融合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3.
吴小坤 《东岳论丛》2019,40(7):33-39
社会秩序是社会结构与制度的基础,随着社会构成变动而发生改变,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反映出最基本的社会整体性变革。本文从个体、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改变出发,探讨互联网作为新的"社会联结"要素,对单位制、城乡格局、政治参与、公民权利等的冲击,从一个侧面阐释互联网在实践层面上如何部分替代原有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联结要素、改变传统的资源分配模式、强化个体权利生成的可能性,并最终促进社会各部分之间的新型协作与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速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改变过去那种用扭曲要素价格方式创造人为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率先在内涵、特征和功能上进行转型升级。产业政策的率先转型升级,可以助推经济发展平稳地渡过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期,降低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战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转向创新驱动,产业政策的目标、手段、工作机制等也要随之进行根本性变革,尤其是要从物资资本为重心转向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为重心。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微观基础,建设统一市场必须调整旧常态中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式,消除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确立横向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在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其中既有周期性、阶段性因素,也有结构性、体制性因素,需要通过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与动力加以应对。从供给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从需求视角看,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因素。中国经济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潜力主要来自新型城镇化、逐步形成的人才红利、大国经济优势以及数字经济四个方面。同时,人口老龄化、能源资源约束、消费需求不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构成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的主要瓶颈。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推动短期政策应对与中长期经济治理有机结合,以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潜力,以高水平开放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以高质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近代租佃制的认识关乎传统农业经济的顺利转换。以往租佃制被视为地主经济乃至封建制度的基本要素,而超越这一叙述框架并展开技术分析,却可发现其本土色彩浓厚的独特构造:从租佃制的形态看,租佃比例和地租率反映了土地占有权和收益权的分割,而一田多主则体现了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的复杂化;从租佃制的功能看,租佃经营不仅是一种组合各类要素的生产方式,更是以土地为中介的资金运作方式,发挥着现代金融工具产生前的财富保值增值功用;从地权构造的内涵来看,无论是权利的类别与主体,还是权能大小、时间长短、交易和衍变过程,租佃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是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反映生存智慧的产权形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数据已成为新生产要素,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纷纷建立起各类形态不一的数据保护制度,不同的数据保护制度间相互交叠、嵌套,构成了制度复杂性的基本图景。东盟在构建数据保护制度的过程中亦受到制度复杂性的影响。从形态上看,东盟域内外的不同数据保护制度相互嵌套;从功能上看,东盟域内外的数据保护制度的碎片化程度加剧,不利于东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鉴于此,东盟主动介入制度复杂性的演化过程中,开启了数据保护制度的“一体化”进程。东盟积极构建一体化的数据保护制度,对制度复杂性的演进起到了负反馈的作用,阻止了制度复杂性加剧,为制度复杂性与东盟数据保护制度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机会,进而推动了东盟数据保护制度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劳动制度变迁、变革状况,对于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变革乃至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变迁、变革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由聊城大学苏树厚教授主编的《新中国劳动制度发展与创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对新中国劳动制度产生、变迁、变革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整理、对蕴含其  相似文献   

20.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不断释放劳动者就业动能,稳住经济大盘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在价值理念上仍然面临诸如是劳动者权益保护还是劳动权益保护的真假问题交织之幕,在制度规定上仍然面临法律位阶不高、制度规范调整滞后以及可操作性不足的诟病,在制度实施上仍然面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效果不理想、保护水平明显滞后等问题。以体面劳动、多中心治理和利益动态均衡为法理基础重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制度体系,基于劳动本身而非劳动关系来完善新就业形态用工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并细化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的认定规则,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实施机制,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