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机构, 他们也逐渐将对学生的培养过渡到了全面化发展基础上。因此,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他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 活以及以后的工作都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将其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这已然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要重视的任务。 本人先阐述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这两个方面,然后又对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素养教育相融合的 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五大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胡叶茂 《职业》2012,(3):153-154
高职院校在对旅游类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以学生职业礼仪教育实践为切入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培养旅游行业准职业人。着重围绕职业形象塑造、职业行为培育和职业态度养成三个方面来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实践,有效提升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无形的文化熏陶和有形的职业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形象、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的全方位、系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性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正面临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浪潮。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则需要在人才培养上从能力本位培养转向为素养本位培养。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职业素养,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融入高职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核心素养来重组综合素养管理方案。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管理方案重组设想进行研究,为高职院校培养拥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第二课堂是培育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阐明了加强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两者的融合,即举办高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夏波  卢桓 《现代交际》2014,(5):180-180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开拓与创新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间差距较大等原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因此,中高职教育不是职业与技术培训的最终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自身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交礼仪在人际关系中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学校来说,无论是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社交礼仪都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喻念念 《职业》2017,(8):35-36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一直有重技能、轻人文的特点,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违背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本文就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进行探究,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对策,认为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晓芬 《公关世界》2023,(3):100-102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认识基本国情、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对其道德品格、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包括多种类型,在参与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在院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师应当落实科学的社会实践策略,更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包括日常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践。教师通过指导高职学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能够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品格,提升其专业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需求。通过概述高校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结合的意义,分析二者相融合的原则,围绕组织建设、课程设置、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提升学校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精神乃至日后工作中的工匠精神,做到爱岗敬业,提升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主要是由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低效造成的。这就需要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进行系统变革,主要是通过界定职业素养的内涵并建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为高职院校破解职业素养教育低效的难题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叶海涛 《现代交际》2014,(11):186-186
高职教育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近年来,市场竞争环境愈演愈烈,就高职学生来说,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工作生活。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为出发点,对高职学校职业素养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栾玲 《职业》2016,(5):71-72
当今旅游业不断发展的现状对培养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旅游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职业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延展学生未来在旅游业的职业发展空间.具体而言,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意识;建设融入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搭建旅游职教联盟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4.
覃方彦 《职业》2023,(12):88-91
自2018年开始,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财经素养教育活动。通过2018年和2022年两次对高职学生的财经素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短期学习与长效教育融合实践进行追溯,证明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活动对促进大学生财经素养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提出,为发挥财经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作用,应该更新培养理念,促进学生在财经素养活动中“知行合一”;线上线下结合,拓展财经素养教育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整合资源配置,完善财经素养教育支持系统;组建稳定教师队伍,推动财经素养教育活动向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和重点高中、普通大学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职业和人文素养不强,这种现状与职业院校重技能培养而轻人文教育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培养出兼具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人才,学校应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职业院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融合,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东铭 《职业时空》2009,5(9):75-77
传统高职教育中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注重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素养的培育。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齐头并避、能力与素养相结合才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也切合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精细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推行深化产教融合新形势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加强职业内涵建设出发,提出探索性改善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职学生能否在职场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扎实,更在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目前,高职生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最大不足是敬业爱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等职业素养欠缺.因此,如何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姜淑荣  赵欣  高家颜 《职业》2014,(30):54-55
校企双主体育人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浸入式"培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思路。通过构建校企融合、"浸入式"食品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实现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融合、与教育内容的融合、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与实践活动的融合、与评价标准的融合,为培养高质量食品职业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高校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学生应用能力在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常以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等方式表现。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非技能性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是当前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应用型高效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