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子宁 《兰州学刊》2023,(3):143-160
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具备的“包容性高、普及性广、门槛低”等特点为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提供了可行路径。文章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老年人消费潜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且在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条件下,数字普惠金融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优化了老年人消费结构,促进了老年群体的医疗型、发展型消费。从影响机制上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门槛、提供理财产品以及信息通讯技术三种渠道影响老年人消费潜力。研究结论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提升老年人消费潜力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并为促进老年人消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将老年群体置于国家、社会和媒体重点关注中,老年人的媒介形象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本研究基于多元无知理论视角探讨老年群体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都对老年人形象呈积极正面的认知;但老年人高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负面态度,低估了中青年人对老年人的正面态度,老年人感知的态度与中青年人的实际态度存在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媒介说服推论和敌意媒介效果解释了这种认知偏差。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老年群体对他人认知的准确判断,更好地认识自我,通过自知建立自信与自尊。  相似文献   

3.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金融创新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的推动因素包括有效市场范武、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流动性的扩大、监管套利以及非对称信忠下的量身定做.在一定条件下,金融创新可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但是金融创新如果不加节制地过度使用,则可能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美国金融危机体现的是名义金融创新的失败,实际金融创新只是遭受到危机的较小冲击;促进实际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应该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目前尚没有文献对过度金融化一词进行专门的定义。从金融发展理论和西方金融发展史的视角,过度金融化是指随着金融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化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根据当前国内经济现象以及金融化指标的国际对比评估判断,中国存在总量的过度金融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则显示,除总量过剩外,中国的金融化还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大量金融资源集中于少数行业和领域,导致部分行业金融资源过剩,形成局部泡沫,另一部分行业缺乏金融服务,面临融资困难,且这种结构性的过度金融化对经济发展已经造成不利影响。从改革开放至今40年的时间中,金融发展在银行业和货币化水平上的深化并没有对经济增长率做出显著的贡献。控制过度金融化、防范金融风险,短期应控制总量增长,防止放水漫灌,长期则重在调整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5.
面对金融领域内愈演愈烈的金融诈骗犯罪,依法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学术界对于金融诈骗罪的界定存在补充修订之必要。重新准确定义金融诈骗犯罪,对于认定、惩罚这种犯罪,进而防范犯罪,维护经济秩序、金融秩序,以及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认定金融诈骗罪,有利于制度建设,进而有效防范金融诈骗。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口养老需求日益旺盛,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计划生育老年人口是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的一类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生活保障状况也引起了关注。本文基于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家庭的实证调查,经过对比和因素分析,深入分析了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及其需求评估,提出未来政策的核心要义思路,为建构老年人兼顾计划生育老年人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负债和流动性资产配置是家庭的重要经济决策。我国家庭负债的持续攀升导致13.5%的居民家庭具有财务脆弱特征。本文以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作用效果。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金融素养的作用效果表现为风险转移效应、风险分散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投资组合分散化和信贷约束缓解等理性行为来避免陷入财务困境。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城镇家庭的金融素养对财务脆弱性有更大影响。推动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全民金融素养水平,能够更好地引导家庭适度和合理地负债,有效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结构内生的视角下,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金融边界与金融过度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运用全球217个经济体近5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各经济体金融发展的结构演化效应以及金融边界的存在性。研究表明,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边界效应,并受到金融中介资本占比的影响。特别地,当金融中介资本占比较高时,收入水平较高的经济体会表现出过度化发展的态势。由此,相关政策的制定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中介资本占比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背景下,老年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创新养老模式及发展老年教育都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调动老年群体的消费,提高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对养老有着不同的诉求,传统单一化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养老的需要,只有创新养老模式,才能真正满足实际需求,提高老年人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其掌管钱财,历来为犯罪分子所觊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金融诈骗案件,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财产和利益,阻碍了我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分析和研究金融诈骗案件特点及防范对策,对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金田诈骗案件的种类及特点从目前发生的金融诈骗案看,可划分为以下两大类:l.信用诈骗。信用诈骗是指诈骗者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先从银行骗取有关信用,再以此信用从其他金融单位或企…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创业的关系对双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约束促进创业是直接机制、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促进创业是间接机制的结论。其次,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农户创业。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户创业,且覆盖更广。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农户创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尤其是社会网络维度广的农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创业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化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房地产金融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09—2019年的房地产金融化程度进行测度与研判,并利用VAR模型测度我国房地产金融化水平与住房空置、货币政策等重要经济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居民、房地产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金融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居住属性与投资属性的转换会形成房地产金融化,且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导致房地产过度金融化。整体上,我国不存在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处于低金融化水平,但存在潜在过度金融化风险;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可能性最大。而对于房地产金融化影响因素,住房空置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化水平冲击最大,货币政策、心理预期与国内经济形势次之。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金融素养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第一,金融素养与劳动供给时间、劳动供给质量均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金融素养能够通过提升工作收入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增加劳动供给;第三,初级金融素养与高级金融素养均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差别不大的正向影响。促就业需要重视金融素养的作用,提高金融素养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普惠金融发展,改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4.
经济金融化加速形成过程中实业投资率稳健下降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但该谜题尚未真正破解.本文构建包括7个维度的管理者自信评价体系,并采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自信影响实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管理者自信抑制企业的实业投资.但是,适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进行实业投资,而管理者的过度谨慎与过度自信将削弱实业投资意愿,导致管理者自信与实业投资呈现出"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管制利率下的信贷配给制为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信息不对称是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性原因;非正规金融既具有宏观效率又具有微观效率;实践中,不仅要认识到非正规金融存在和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还应当区别不同的非正规金融形式,对破坏金融秩序、破坏安定团结的投机诈骗性组织应当予以坚决清理、严厉打击,而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非正规金融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坚持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地关系;剖析了开发性金融的内涵;通过日韩德等国外成熟的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模式比较,指出我国开发性金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建设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养老需要不断增加,既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忽略了农村老年人及农村社会中蕴含的养老资源,对相应的养老福利制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优势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适度满足其养老需要。农村养老需要分为物质、公共文化、空间、情感、照料等层次并具有显著的老龄分层偏好。农村老年人协会中的老年能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实现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通过礼物馈赠、空间再造、主体感培育和情感补遗,实现乡村养老需要公共品的内生制造与持续供给。对农村养老需要满足的自组织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的方向是:以内置金融激活养老自组织造血功能;以民政资金盘活养老闲置资产,增加乡村老年社会福利空间;强化地方政府引导,创新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并发展公共文化型老年人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关键是金融要素资源的乡村配置,这既需金融供给侧发力,也要提高金融需求有效性。金融素养是影响有效需求的重要变量,金融素养缺乏会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知偏差与非理性决策,抑制有效金融需求。CSQCA模型定性分析发现,金融素养是产生金融需求的必要组态构成,借贷行为由主体认知与决策环境共同决定,验证了Simon的“有限理性”;通过Probit模型实证,得出结论:金融素养对金融需求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存在需求型金融抑制。因此,通过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素养,拓展金融交易边界,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均衡水平,将显著增加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居民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家庭部门的就业率。其中,自雇佣就业率显著上升,非自雇佣就业率未受显著影响;创业型自雇佣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就业率的重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镇家庭和中等金融素养家庭就业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村家庭和低金融素养家庭的就业促进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20.
老年阶段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趋于衰老的过程,还是一个拥有生命宝贵经验、利用生命宝贵经验的过程。把握金色时光,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要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摈弃不良心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脆弱,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心理失常影响生活质量提高;全社会都要尽最大能力关注老年群体,完善家庭医疗保健、日间照料、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多层次的选择;老年人要学会善待自己;培养多种爱好兴趣,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