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学生教育中,这是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方向的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重视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蒙晓影 《职业》2016,(6):113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本文提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五大途径,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贯穿于两课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建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于惠 《职业》2012,(24):75-76
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要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实施特点,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对学生日常服务、管理、指导、咨询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刘芳芳 《职业》2013,(21):44-4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把财贸素养教育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始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财贸素养教育相互结合,实现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E时代的到来,有助于增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提升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但网络信息的传播对青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趋向复杂化。当前,强化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直面E时代的宏大背景,通过完善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推进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是公民立身之本,在高校思政教育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提升学生诚信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本文对高职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高职学生诚信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上分析,将其思想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意义。全文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述为开始,解读了高职思政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现阶段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夏艳  吴洁 《职业》2016,(2):110-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引.本文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提出立足"三个坚持",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舆论氛围;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形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关系密切。对138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网络空间自我意识得分相对最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且现实生活中更易得到认同,但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内心接受程度相对最低;网络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网络素养中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最大的是网络责任与道德,其次是网络关键行为能力。这些结果为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立足的根本。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若无正确的引导,易产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对于个体的人生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学生骨干入手,起到风向和标杆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接力使力"弘扬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重塑大学生的评判体系和价值信仰。  相似文献   

11.
许建华 《公关世界》2022,(14):118-119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文章从“大思政“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思政教育班级的重要性,探索当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班级建设的具体路径,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思想建设和思想引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结合当前职业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及引导展开研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入手,对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积云 《职业》2015,(2):60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芳芳 《职业》2014,(29):37-3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施中,要以"财贸素养"为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理想信念和中国梦"为主线,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心思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设计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短视频在宣传思想工作上起着重要作用,对青年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推动短视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其与青年价值观的融合共生是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之举,是短视频在全媒体时代持续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时之需。解决短视频碎片化、娱乐化、去中心化、同质化与青年价值观形成之间内在矛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视频内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创作模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作用,传播方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作用,评价机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作用,真正实现网络短视频与青年价值观的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俨然已成重要且紧迫之势。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56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但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社会信仰等方面具有诸多民族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族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碰撞。从自我评价与他方评价层面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现状的研究认为,应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关注族性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张丽丽 《现代交际》2014,(12):229-22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满足时代需求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本着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学生跨文化比较理念的根本目标,研究和探讨高校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总结理论与实践的经验。通过具体剖析吉林化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并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发现并总结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具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依据,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生命进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提炼出来的理性精神,它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念,而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创新和新的引导方式,本文就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波波 《公关世界》2024,(2):181-183
在全球教育大格局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构建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相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价值观相融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相融合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改进优化过程中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帮助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