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禅宗北宗以本源清净之心体作为其心性论的理论基石,以妄尽还源、真心自现作为其修行实践的基本路径,由此决定了其在超越论上的空无所得之特点。既然真心本有、不从外来,心性本净、体与佛同,那么修行的最高境界则是通过不离有无、心无分别、离境离心等方式而体认那既有的明镜之心、清净之性。虽然北宗诸派多以体认清净之性为超越之境,但其在解脱方式的具体选择上却不尽相同,从而彰显出心善解脱与慧善解脱、性净解脱与障尽解脱的殊别。  相似文献   

2.
李帮儒 《殷都学刊》2011,(3):150-152
北宗禅作为禅宗的一个支派,其必有尊奉的佛教经典。通过对北宗禅相关文献的考述,文章认为其所奉的佛经为《楞伽经》、《文殊说般若经》、《思益经》、《大乘起信论》、《维摩经》、《法华经》和《华严经》等。  相似文献   

3.
以神秀一系为代表的禅宗北宗在当时号为正宗,是禅宗的主流派系.北宗兴盛之时,也是密教兴起之时,以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为主要代表,创立了唐代密宗,因此两宗关系相当密切.北宗门下著名禅僧,如神秀门人嵩山会善寺景(敬)贤曾与善无畏交往,对谈禅法,并被认为是善无畏门人.神秀门人义福也相传为金刚智门人.普寂门人一行先后师从善无畏、金刚智,参与翻译了许多密教经典,并作《大日经疏》,也是当时密宗的重要人物.嵩岳一向是北宗的大本营,而担任金刚智翻译《瑜伽念诵法》、《七俱胝陀罗尼》笔受的温古也号称“嵩岳沙门”.善无畏住持圣善寺,而普寂最重要的门人弘正后来也长期住持此寺.因此两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对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佛教文献中对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相关论述 ,概括出两种禅法的主要含义 ,并且指出 :其区别在于藉教悟宗与教外别传、真心体用与自心显用、渐修顿悟与无修顿悟、人格理想与艺术境界四个不同的方面 ;其历史界限为从菩提达摩至弘忍是如来禅 ,从慧能至禅宗五家形成前是由如来禅向祖师禅的过渡形态 ,五家的形成标志着禅宗进入祖师禅阶段 ;祖师禅的提出与流传是受中国固有文化影响的结果 ,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和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民华 《河北学刊》2012,32(2):193-195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不可说"的命题,这与禅的"不可说"不谋而合。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二者的言语观:什么不可说,为何不可说,如何说"不可说",以期探寻中西方哲学思想中"不可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神秀北宗禅法的修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冰 《江淮论坛》2010,(4):80-84
现象学说明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即一般如何在个别中显现,这与神秀北宗如何将人性贯通到佛性,有着相同的理路。在理论层面,如何从本质还原到先验,现象学作了大量说明,而在实践层面,如何通过"观空看净"到"观心看净",也就是如何从形下修持到形上本体的渐修工夫,神秀北宗则给出了具体步骤。因此,现象学的还原与禅宗的看净在逻辑理路上一致,二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可以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社会性和主体间性特点为语言承担心灵净化的功用提供了先天条件。禅的实践和诗歌创作所营造的境界有其特殊的相似性,非功利性、心理距离及物我同一等是禅修与写诗的共同心理条件,这一切都指向人对现实性的超越。禅境、诗境的相似性催生了两者互相选择的禅诗的出现。诗人的禅诗成为了作者和接受者塑造强大人格、净化心灵的一剂良药,它使得人可以从现实的利害性中超拔出来。  相似文献   

8.
"狂禅"一词在晚明及以后尤其在清代,屡屡被提起,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唐宋以来的五家禅,其二是指晚明思想界的一股思想潮流.综合考察,狂禅使用最多的是用来指称晚明思想界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潮流,它突破了程朱理学所要求的思想和社会规范,对晚明及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股思想潮流的主要特征是以禅证儒,以儒入禅.  相似文献   

9.
郜林涛 《晋阳学刊》2005,(3):101-106
诗禅相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长久以来,学者关注的焦点是以禅喻诗,而对与之相反的以诗证禅则研究甚少。事实上诗对禅也有明显的反作用,禅师常引文人诗句示法、开悟、颂古,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禅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对生活禅作了新的诠释和思考,把生活禅研究引向了深入,引向了具体,也为生活禅的理论与实践开出了新生面.本文试图对“禅在当下”概念及其意蕴作初步解读,探讨其所以成立的内在机理、鲜明品质以及其之于生活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禅结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形态.自中唐起,偈颂诗意化的过程越来越明显,禅偈越来越具有诗的韵致,出现了自创清丽诗句以明禅的现象;发展至北宋中叶出现了大量引用现成诗句证禅的现象;引诗入禅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引诗笺注即引用诗句对示法之句进行再解释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禅籍俗语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春媛 《兰州学刊》2007,(2):204-205
禅籍俗语的语义在动态使用中往往有别于其他语境,它们被赋予了禅的意韵.论文从禅籍俗语的字面意义、实际意义和终极意义三个方面着手来论述了禅籍俗语语用语义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光山派"的运作方式,对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禅诗意象与普通诗歌意象有诸多不同的特殊点。本文论述了随着禅宗思想进程而产生的禅诗意象的变化 ;幽雅美等 18种艺术美的形态 ;意象取象的广泛性等五个特性 ,以及佛家诗意象与道家诗意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禅宗典籍历来被认为是唐宋时期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典籍之一,其语料价值可与敦煌文献媲美.禅籍中存在大量唐宋时期的俗语和谚语,故而唐宋口语是构成禅宗语言最主要的部分.谚语口语化的特点,正好适合禅籍语言的口语化,因此,谚语不仅大量出现在禅宗典籍中,也成了禅籍中重要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禅与诗的共通之处是“悟”或“妙悟”。但由于参禅与作诗毕竟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活动 ,因而 ,禅之悟与诗之悟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悟”的途径 (“如何悟”)不同 ;“悟”的凭借 (要不要文字 )不同 ;“悟”的结果 (“悟到了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吴正荣 《船山学刊》2010,(2):128-130
"禅""净"本是诸佛本源的不同陈述方式,因宗派之见而呈有为法差别。慧能从终极层面出发,将宗派意义上的禅净归摄于自性,以禅释净,建立"净土禅"观。不但不曾割裂禅净,更为禅净合流之肇始,从而开出永明延寿及其后者之禅净圆融观。  相似文献   

18.
《樵歌》与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敦儒约有禅词 5 0首 ,它们主要反映了南宗禅思想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渗透 ,包括“切要自信”、“莫受人惑”及“平常心是道”等方面。其中不少禅词不用禅语而暗含禅趣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另外 ,禅宗语言风格也对朱词通俗、戏谑风格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俗谚是禅宗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从纯形式上看,可分为谚语和歇后语两种。一方面,禅籍中的俗谚来自民间日常生活,而赋予其独特的宗教意义。另一方面,禅师临时方便随口创造的宗门语,也反馈于民间,变为一般非宗教性的俗谚。禅籍中俗谚的使用,与禅宗基本的宗教观念和农禅的生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鲁克兵 《船山学刊》2011,(4):131-135
本文在承认杜甫对南宗禅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否定了部分学者认为“双峰寺”与“七祖禅”不宜定论的观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双峰寺”在潭州、“七祖”是南岳怀让之说,是由于地理误解并由此产生过多联想所致。通过对杜诗的具体分析,重申“双峰寺”在蕲州,“七祖”为普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