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名师 (首批 )姓 名单  位备  注王锺翰历史系戴庆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施正一经济学院牟钟鉴哲学与宗教学系授予“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名师”称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姓 名单  位项 目 名 称杨圣敏民族学系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力提甫·托乎提维吾尔语言文学系最简方案—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班班多杰哲学与宗教学系藏传佛教觉郎派名著《山法了义海论》研究李俊清管理学院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匡爱民法学院民族经济法研究“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姓 名单  位项 …  相似文献   

2.
喜饶尼玛,又名郭卫平,男,藏族,1955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兼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1995年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8年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生班研修。曾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处处长等职。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1年评为全国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藏学研究的发展,要求从藏学的客观实际出发,建立新的藏学学科理论体系.随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我国围绕藏学的概念、学科分类和特点,藏学研究范围和对象、以及藏学发展的历史分期等问题,讨论热烈而颇具争议.但是关于藏学科理论和学术术语依然没有得到统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藏族文化性质入手,以一般学科理论为依据,从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现代藏学学科理论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加强对藏区周边和周边藏区的研究,理由:一、我国四川甘肃等省比西藏还要大的藏族地区,本来就属于藏学研究的范畴。周边国家锡金、不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也是藏文化圈地区。那里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与我国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历史上藏族的活动范围很广,不仅在上述地区,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中亚、东亚大舞台,都留有众多的藏族历史文化遗迹。三、我们必须了解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藏区改革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凉山藏学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研究和传播藏族文化为己任。学会持续开展藏学研究,办好一刊一会一节。从凉山藏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角度,探讨符合国情的藏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6.
藏学是指专门研究藏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单一民族的综合性学科特点。藏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传统藏学学科体系和现代藏学学科体系。传统藏学学科只限于“大小五明”、地理、历史和传记等范畴,而现代藏学已形成了多学科、深层次、广领域的世界性学科。近30年来,藏学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但是,藏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待建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科学的理论定式、统一的分类界限和规范的名称术语。  相似文献   

7.
牙含章自少年时代就与藏族宗教、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特殊的涉藏经历和在西藏的工作实践以及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修养,为他以后的藏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并完成了《达赖喇嘛传》《班禅额尔德尼传》等藏学力作。  相似文献   

8.
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系联合主办的《2 0 0 2年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 2 2日至 2 4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开幕式由香港中文大学顾阳教授主持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陈理教授、中央民族大  相似文献   

9.
对藏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藏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指出了藏文文献开发中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提出应当采取成立协调机构、编制地区性的藏文联合目录和全国性古籍总目、利用科技手段共同开发利用藏文文献等举措。并指出,这对于发展藏学研究事业,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进藏族地区和藏族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学”或“藏族学”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也是一个全方位研究藏族文化的理论概念。说它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于80年代以来,藏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开放的研究境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藏学又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唐代以前的文献姑且不谈,唐代及其以后的史书中多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作者在西藏大学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所作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点谈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二)从高原地理环境认识藏族的生活方式;(三)从高原环境认识藏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四)藏族的文化性格。文中许多认识源于作者多年从事藏学研究的积淀和在藏区进行田野调查的体验、观察与思考。文章对异文化背景的人如何认识和理解藏族及其文化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与思考角度,不乏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3月10日下午,《丹珠文存》出版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陈庆英、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等来自我国藏学、文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丹珠文存》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行了热烈研讨。《丹珠文存》全书共六卷8册,总计400多万字。其中,三卷5册关于藏学和民族文化的专著、论文、访谈文章等,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藏学的含义、内容及其发展 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藏族人民创造了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形成了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学科藏学。实际上,藏学是以西藏地区为代表的我国藏族科学文化学的总称。它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的学科群。  相似文献   

14.
王德和(吉满·徳和),男,藏族,四川甘洛县人,出生于1955年10月。硕士,藏学研究员。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彝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西昌学院藏彝走廊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二级)"主任,西昌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全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凉山州藏学会副会长、《凉山藏学研究》副总编;四川  相似文献   

15.
汉藏关系或藏汉关系,于唐代而言亦称唐蕃关系,这与之后内地与西藏地方关系或者说藏区与中原各民族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里所谓汉藏关系或藏汉关系并不是狭义的汉族与藏族的关系,而是广义的表达,指以藏族为主体的藏文化民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多元文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的关系史。在藏学领域甚至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汉藏关系史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史地研究永久不衰的话题。文章在阅读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1911-2010年百年来的汉藏关系史研究主要成果作一系统介绍和总结。谨供学界同行参考,不揣冒昧之处还望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王尧,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涟水,卒于2015年12月,享年87岁。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对中国藏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曾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大学客座教授,生前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以及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7.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多维精神资源。以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习俗中蕴涵的和谐向度的宗教思想可知,其宗教的核心理念是“和”,力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学人风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F0002-F0002,F0003
王德和研究员 王德和(吉满·德和),男,藏族,四川甘洛县人,出生于1955年10月。硕士,藏学研究员。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西昌学院彝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西昌学院藏彝走廊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二级)”主任,西昌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全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凉山州藏学会副会长、《凉山藏学研究》副总编;四川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民族文化与教育、民族古文字、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9.
多杰,笔名华热·多杰,男,藏族,1962年12月24日生于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乡北沟脑村。1982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青海民族学院法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青海省法学会特邀研究员,青海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青海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家研究指导委员会成员等。 多杰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学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主讲“民法”、“中国法制史”、“民族法学”、“司法文书写作”、“中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在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严谨执教,教学效果良好。1996年荣获青海省高校小岛…  相似文献   

20.
王沂暖先生为藏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延续鞠躬尽瘁、奋斗终生 ,其在藏学上的辉煌成就 ,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他的爱国情操、他治学的缜密与实事求是堪称后人的楷模 ,而其简朴的生活、健康的人生也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