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10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学评论杂志社和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召开了“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研究方法论全国学术研讨会”,就文学的新理性精神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在将有关代表性观点整理成文发表,以进一步推动这个问题的讨论。新理性精神是钱中文先生倡导的新的文化和文学观念。新理性精神的命题和思想之所以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首先在于它切中了困扰着当代中国人、也困扰着文学界的中心问题,这就是以什么心态面对现代性和以什么精神面貌走向现代社会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现代性,而现代性的核心是理…  相似文献   

2.
许明 《社会科学》2004,(4):104-112
文学研究离不开意识形态属性 ,追求新的理性精神和进行理论建构不仅成为个人的追求 ,也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的大课题。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对问题的提出和追问更加尖锐 ,从而导致了新理性精神的提问和建设性思考。从 80年代中期起 ,学界对文学研究方法的关注也非常突出。上述两个板块 ,构成了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理性建设和新方法论探求。这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都关涉到人文科学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3.
许明 《社会科学》2004,(3):109-116
文学研究离不开意识形态属性 ,追求新的理性精神和进行理论建构不仅成为个人的追求 ,也最终成为这个时代的大课题。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 ,对问题的提出和追问更加尖锐 ,从而导致了新理性精神的提问和建设性思考。从 80年代中期起 ,学界对文学研究方法的关注也非常突出。上述两个板块 ,构成了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理性建设和新方法论探求 ,这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都关涉到人文科学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源于对历史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思维模式的不满。当前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整合与转型意味着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 ,确立文学史写作的现代理性精神 ,从而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新中国文学50年研讨会于1998年11月9日至13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中国文学50年”的总主题,就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进、经验与教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对新中国文学50年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2 0世纪 90年代后 ,上海形成了新海派批评群体。他们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启蒙意识 ,借鉴了 2 0世纪西方后现代精神 ,在解读当下社会、文化、文学方面表现出深刻的同情态度和新锐的批评精神。是当代中国较有代表的批评群体 ,已经显示出某种独立的批评流派特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文化/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性的反拨,再度推向了从解放到神话的自我异化之途,演绎出一种可称为“欲望辩证法”的文化/审美逻辑。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既反映了90年代以来文学转型与文化动力的复杂性与逻辑必然性,也体现出这一时期文化精神式微的内在症结。  相似文献   

8.
陈静 《文史哲》2005,(1):167-168
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1 8日至2 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4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发言、专题讨论等方式 ,就审美文化的界定、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文化产业以及生态美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审美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于 2 0世纪 90年代 ,相对于传统的美学理论研究而言 ,它既包含形而上层面的思考 ,也包含形而下层面的审美文化经验研究。十几年间 ,有关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中国古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 8 0年代初的“美学热” ,对于文学界摒弃此前“教化论”、“工具论”的文学观 ,恢复文学的审美本位 ,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对美的本质等形而上问题的探讨已不再引起学术界太多的关注 ,但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 ,却一直在文学研究界长盛不衰。“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发展 ,与上述的总体学术背景密切相关。在 2 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刻 ,对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似乎已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1999年 11月 2~ 5日 ,由《文艺研究》编辑部、暨南大学中文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6月 2 8日至 3 0日 ,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各科研院所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 ,围绕消费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语境变迁与学术取向章国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认为 ,消费社会导致了人的本质的歪曲、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动以及文化文本和商品的相互占有。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以至于商品的泛文化化和文化的泛商品化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特征。文化语境的这种变迁 ,使得文学与文化视域内的中国问题变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文学基本理论研究 ,在经历了新时期发轫之初的拨乱反正、80年代中后期的“方法论热”和 90年代的“体系大战”以后 ,现在又受到高科技的挑战———当现代高科技犹如文明时空的一只仙鹤飘然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 ,人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高效与便捷 ,也有精神审美领域的新奇与变异 ,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首先是新技术革命带来文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近年来 ,就在人们扼腕喟叹文学一步步走向沉寂 ,深感理论拓新举步维艰的时候 ,忽然发现文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已经悄然变化。随着高科技对文学艺术的不…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转折之际 ,回眸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历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以“现代性”为参照 ,深入地分析、探讨 2 0世纪中国文学 ,更使当下的文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1996年 ,杨春时、宋剑华在《学术月刊》第 12期上发表了《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一文 ,对于被惯常接受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是现代性的观点提出质疑。该文以西方文学史为参照 ,指出现代文学是发生在现代社会 ,带有非理性倾向的文学阶段 ,它以现代主义文学为标志 ,而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发生在前现代社会 ,是理性 (科学、民主 )主义指导下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9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国文坛可以说是“新”旗帜林立:新写实、新现实、新乡土、新体验、新市民、新状态……。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个时期称为“中国文学的标新年代”。也就在这个标新年代,深圳《特区文学》(1994年第1期)打出了“新都市文学”...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国内文艺理论和批评界积极关注文坛现实,呈现出活跃之势.在文坛颇具实力和影响的《文艺争鸣》和《钟山》两家刊物,联合推出了“新状态文学”,推动创作,组织研讨,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文摘报》等十余家报刊对此作了报道.“新状态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时值90年代中期,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深入改革,中国文化的深刻转型已日益显露出不同以往的“新状态”,中国文坛和文学发展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惑和调整之后,也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示着重新获取的信心和活力.一大批长篇新作的问世和规模广泛的新散文创作热潮,表明着文学对90年代新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的极大敏感,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出现了不同于80年代文学的一种整体性的新趋势.“新状态文学”即是对时下文坛出现的新创作趋势的一种把握和描述的企图,它旗帜鲜明地宣布了告别80年代文学,倡导文学直面90年代新的生活,鼓励探  相似文献   

15.
“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有利于为两岸现代文学与华文文学研究寻找到新的连接点,作为文学遗产的“民国”应该跳出政治定义的窠臼,发掘其更为深远的精神价值,共同关注1912至1949的民国文学则是理性梳理现代文学传统的需要,也是发掘“台湾文学”民族文化基因的当然,民国文学为两岸华人记录了共同的历史命运,是我们相互观照、彼此对话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五四文学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五四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至4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五四文学的评价与研究是多元化的自由阐释,方法多样,立论驳杂,但基本上是沿着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的健康轨道展开的;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五四文学研究呈显为文化型与政治化两种充满悖论的解读方式,并日益趋于政治一元化的研究模式;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经历了从“拨乱反正”,恢复五四文学本来面貌到深入反思并力求超越五四文学精神的过程,研究视野与方法再度表现为多元化的格局,文化学研究、比较研究、语言本体研究等都取得了空前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滥觞于 2 0世纪 80年代欧美文学评论家对文艺复兴的兴趣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海登·怀特、英国的路易斯·蒙特鲁斯等。 1982年格林布莱特为《文类》杂志“文艺复兴研究专号”撰写“导言”时 ,他就论文中出现的某些共同的东西称之为“新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是对 2 0世纪欧美实证性研究以及文本中心论的反拨 ,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跨学科研究”性 ,即跨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界限 ,使其具有了多维视野的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古典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使其具有了"文以载道"的理性精神.文学现代性是对现代性(以启蒙理性为核心)的反思、批判,而新老理性主义阻碍了文学现代性的确立.在"五四"启蒙运动中,古典理性受到冲击,同时也被改造,形成了启蒙理性精神;文学为启蒙理性服务,产生了理性主义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学思潮,把古典理性改造为政治理性,文学为政治理性服务,产生了理性主义的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新时期启蒙运动批判了古典理性及其现代变体政治理性,但复活了启蒙理性精神,形成了理性主义的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由于中国文化理性主义传统的的影响,中国文学带有强固的理性主义倾向,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障碍,特别是造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迟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张俊才、李扬合作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主潮》)一书,堪称力作。该书的学术价值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我更为看重的是充溢在全书中的“让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精神。 《主潮》一书依次论述了20世纪出现的如下七种文学主潮:世纪初的新民文学主潮、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文学主潮、30年代的革命文学主潮、40年代的救亡文学主潮、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改革主题小说的发展演进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80年代前期的“改革文学”、中期的农村改革小说、90年代“分享艰难”式的作品、后期描写改革的长篇小说。这一主题从关注政治开始 ,中经道德、文化 ,最后落脚于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其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向是 ,从侧重改革理念的表现到侧重改革生活的再现。这反映了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深刻变化。改革主题小说创作的历史实践说明 ,现实主义的本质不在于理性认识而在于感性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