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小说创作的盛况,基本上是指上海一地而言。上海集中了晚清小说的创作者、读者、刊物,甚至故事。上海空间对晚清小说创作的风貌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租界化上海的邪僻特性,制造了海上梦境的生命感悟,上海梦魇渗透到晚清文人的观念中,影响到他们故事的讲述和对上海的想象,替换了明清小说故事的惯常背景和故事启动方式。上海视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晚清小说创作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影响到世界图景的建构。上海租界占据晚清情爱小说的故事空间后,带来了其品格风貌的嬗变,所产生的狎邪小说与租界的情欲道德状况相呼应,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和香港都是港口中心城市,属于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上海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3,000人,香港市区则高达28,500人左右。两个城市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许多人类的群体文化,从社会制度考虑差异很大,但从文化的实质来看,共性不少。因此,从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其设施状况,联系上海的城市文化,探讨一些问题,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机械工业应如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心脏。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状况和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和质量。无论是外延型或内含型的扩大再生产,都要靠机械工业提供技术装备。我国要走投资较少、收益较大、提高经济效果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路子,逼使我国的机械工业在结构和质量上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改变。这是因为:如果再不抓紧对机械工业的调整,要实现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含型扩大再生产的转变是根本不可能的。从上海的经济状况发展来看,情况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4.
方志权 《社会科学》2006,(11):67-70
农民收入增长状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最为全面与综合的指标。本文系统分析了上海郊区农民历年收入状况,剖析了影响上海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商业史的研究向来薄弱,由于资料散见,爬梳不易,有关货运线路的状况更是少有涉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许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从挖掘乡土资料入手,对上海与由重庆维系的川滇藏货运网络的组合,作一梳理,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一)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位居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则是“四川之咽喉,而扬子江上游之锁钥。”但受三峡险道的阻隔,它与长江沿岸其他各省的经济联系相当薄弱,与上海的交往更少。上海开埠后,经由汉口港的中介,沪渝两地交往渐密,1891年重庆开埠后两地间的直接沟通更是空前紧密,据…  相似文献   

6.
南京与上海股市的联网已近在眼前,上海股市状况如何呢? 上海股市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还很不成熟。根据国际证券市场的一般发展规律,一个股市的发展大约要经历五大阶段。即起步冷淡阶段,狂热投机阶段,惨跌调整阶段,巩固成熟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从上海股市的总体情况看,目前尚处于狂热投机阶段。 与深圳股市比较,上海股市的落后是明显的。股价指数的变动情况是衡量一个股市状况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如以1992年4月上海证券公司股价指数的变动与1992年1月深圳股价指数变动情况比较,深圳股价指数的上下波动幅度在,10个百分点之内,而上海股价指数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市与上海市民法律素质--对5000位市民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检视了上海法治建设过程对上海市民法律素质与上海法律环境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在上海社会的作用得到显著增强,二是市民的法律素质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建设的需要,上海市民的法律素质仍有待在自上而下推进的法治建设与市民社会的型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最近,上海经济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上海建城700周年学术交流会”。与会者就上海建城原因,七百年来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特点、原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总结上海700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推动上海的改革、开放颇有借鉴意义。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状况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产生着很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生态状况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文明观从“经济文明观”转变为“生态文明观”,生态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实施新型的“生态文明观”,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经济的发祥地,进入本世纪以后,上海的民族资本企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成为上海这一远东工商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上海民族经济的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某些思想观点对当前的改革,不无借鉴的意义。一、对企业改革紧迫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上海航运发展与城市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上海航运发展与城市变迁凌弓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基础设施,其中交通运输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力图通过对近代上海航运的发展及原因的阐述,从一个方面了解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近代上海航运的发展与特点上海航运真正发达,是入近代以后。近代上海航...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历来比较密切,最近几年又有更快的发展。 三年来,香港是上海出口的最大市场;内地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总额中,上海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沪港工业合作更为密切,投入上海的港资比重不断扩大,合营企业日益增多,合作气氛越来越好。在当前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本刊综述: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喜庆前夕,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战役研讨会在黄浦江畔隆重举行。这次盛会,是上海的一件大事,也是上海社会科学理论界的一件大事。改造上海、振兴上海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筹帷幄,制订最优战略方案。这次来自首都的著名经济学家,以及中央、国务院和部分兄弟省市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为振兴上海竞献良策,也使上海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得到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上海市长汪道涵在开幕词中说:在上海工作的同志,对上海的认识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识庐山  相似文献   

14.
邢恩源 《理论界》2015,(2):126-131
3年大跃进期间,上海的工业"跃进"及"技术革命"搞得轰轰烈烈,声震全国。相比之下,上海的农业发展状况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其实,与工业相比上海的农业"跃进"毫不逊色。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不仅极力推动大跃进的发起,而且在上海农村大力实施,上海的农业"跃进"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由于背离了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恶果。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上海农业损失也十分惨重。但在运动失败后,柯庆施仍极力维护"三面红旗",维护"左"的路线,不愿认错。  相似文献   

15.
1993年7月至10月,本课题组就上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状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加快上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开放条件下的上海咨询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咨询业是现代大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以智力服务为特征的“头脑产业”。中国入世后 ,上海咨询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和地位。因此 ,研究开放条件下如何将上海咨询业做大、做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海金融改革近期对策的若干思考徐国贞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着改革与建设的双重任务,以改革促建设,以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来推动上海金融的发展,应是上海发展金融的一个基本思考。一、上海市金融发展状况及改革的难点至1994年一季度止,全市专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伴生于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民企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技术创新状况及其绩效面临一系列问题.根据问卷及专题调查结果,围绕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上海市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和判断,从动因、形式、因素等十个方面对上海民营企业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非均衡模型框架下,采用跳跃式回归方法,探讨了上海服务业的总体供需非均衡状况以及上海与江浙两省在服务业发展上的相互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上海本地工业的发展对其自身服务业发展具有负面效应,而江浙两省的工业发展对上海服务业的影响却都是正面的;上海与江浙两省在服务业方面的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但相对而言,上海与江苏的竞争更为明显,而上海与浙江的合作则相对突出;上海与浙江之间以及上海与江苏之间在服务业方面的结构差异程度远高于江浙两省之间的结构差异程度;上海服务业供过于求的趋势日益明显,预示着上海产业结构的特色与优势正在偏向“都市型”经济。因此,上海应坚定不移地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上海的“都市型”经济功能不仅要服务于其自身,而且要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上海的历史记载,以散见于唐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成书的《吴地记》为最早。宋代以来虽代有方志,这些方志的作者,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兼之历史视野不广,取舍繁简失宜,我们不能象章学诚那样推崇谓“志属信史”,而只能有批判地加以采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历史文物、遗迹的考古发现就有了重大意义。它是上海先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和活动的实物遗存,可以填补历史空白,而用来和方志记载相互参证,又利于纠偏、辨讹,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解放以前上海考古发现属于少数嗜古家的活动范围,收获可谓极微。建国以来,由于党的重视,人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物法令、指示;在中央和地方普遍设立专门管理文物的机构;在中国科学院和各地分院设立考古研究所,并通过高校和训练班培养文物干部。配合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新中国考古工作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后,采访征集、调查发掘遍及全国。上海也不例外,三十年来,上海科学考古工作者发现和出土了大量地下地上的文物和遗迹,使考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应予详细占有,科学分析,综合整理的对象,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现就个人见闻所及,选要将这部分材料札记于下,供关心上海史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