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近700名上网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及网络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情况。结果表明:除了在网龄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外,大学男生在网络使用和网络心理与行为表现上都显著强于女生,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女生更喜欢网络交往的方式,她们对待网络交往的态度和行为比男生稳重和保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现有研究多以网络成瘾或网络的消极影响为研究目标。现有研究很少探讨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不同的网络功能、上网时间、网费、年龄与性别等都可能是影响大学生知觉网络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网络新闻、网络聊天与网络娱乐(看小说或电影)可以正向预测网络使用受益,但是年龄与性别两个人口学变量可以负向预测网络使用受益。同时,研究也发现网费、年龄、网络游戏与网络聊天可以正向预测网络使用的消极影响。网络功能对大学生知觉网络影响有重要意义。大学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新闻与网络娱乐功能,回避或限制他们进行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明大学生上网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因为上网引致心理及学习问题则是个别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对网络及其作用持积极态度 ;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工具或渠道的作用不明显 ,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加强网络教育建设 ,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癌程度与成就动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1)性别对网络成瘾程度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网络成瘾程度高于女性:性别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男性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女性;2)是否独生对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独生被试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非独生被试.3)网络成瘟程度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4)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成就动机的学习、控制2个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认为: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成就动机水平预测其网络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5.
网络与中学生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表明 ,我国 2 0 - 40岁的上网用户占总数的 83.5 % ,中学阶段网民占 1 4% ,从上网目的来看 ,中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 ,占 48.8% ,以下依次为看电影等娱乐( 4 0 .5 % ) ,看新闻 ( 4 0 .2 % ) ,玩游戏 ( 39.2 % ) ,辅助学习 ( 38.6% ) ,收发电子邮件 ( 34.8% ) ,参加论坛讨论 ( 1 0 .4% ) ,其他 ( 1 1 .7% )。由此可见 ,网络对中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交际圈 ,中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自由、快捷、廉价的交际服务 ,在交际时空、动机、态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93名中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女中学生网络交往的总体状况、交往的态度、交往对象、交往场所及交往内容等方面,结果显示女中学生整体上网交友率不高;对于网络交往的方式,大多数女生持无所谓或否定的态度;女中学生网络交往的内容多集中于个人感情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儿童①接触网络的实际情况,探讨网络文化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机制,寻求学校德育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对策,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辅之以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11所中小学的1117名学生进行了研究,并与200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网络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网已成为儿童上网的主阵地,儿童上网和网络教育的总体情况较好。学生对网络知识都很有了解,上网比例高达91.1%,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上网频率以一周1-2次为主,每次上网时间多在1小时以下,怕上瘾、怕学坏、怕影响学习而不想上是没上网的主要原因,对网上黄色信息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2)网络文化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儿童与网络互动实现的。至于说这种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上过网的学生对网络影响多持消极态度,这主要与大众传媒对网络危害的过分渲染有关。事实上,网络对儿童学习、心理与品德的负面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环境,是发挥网络积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之途,也是学校德育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探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KS·Ya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江苏工业学院12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程度,进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8%。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尊等与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测验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网络交往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社会交往方式,本研究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适合青少年群体的网络交往行为量表。量表包括7个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发现了青少年上网行为的一般特点,而且探讨了青少年网络交往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在网络依赖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在网络依赖、上网自评以及5点量表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呈发展趋势,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稳定。根据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广西5所高等院校共21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行为表现、不良影响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仍没有有效抑制大学生上网成瘾的治疗方法.该文是笔者对我院一名大学生所进行的为期两年的戒除网瘾的跟踪研究,旨在倡导广大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对网瘾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干预,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在“精准扶贫”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物质脱贫和心理脱贫.调查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和心理,分析背后成因,从而尝试给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援助.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3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潜在的网络依赖行为表现和内外成因,从提高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探讨缓解和戒除贫困生网络依赖心理的长效机制,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自编青少年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对辽宁省某市4所中学的701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索初高中学生群体的网络成瘾状况。研究发现,辽宁省初高中学生网瘾的比例为6.3%,男生与女生在网络成瘾率上呈显著差异(X2=4.667,P<0.05);网络成瘾状况总体变化趋势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呈逐级下降趋势;学校类型对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多数中学生网龄为4年以上,成瘾者与未成瘾者的每日上网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及人际关系等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524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经历网络欺凌的类型和主观意识程度上男女生有些许不同,但在总体上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并未受到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交网络群体接触以及与身份可疑的人在线交流,则更易遭受网络欺凌。同时,遭受网络欺凌的经历可能使受欺凌者成为欺凌实施者。防治大学生网络欺凌需要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度、完善多方联动技术控制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犯罪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少管所500余名在押青少年和18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犯罪组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犯罪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更长的网龄、高昂的上网费用、更为频繁的上网次数、上网地点多集中于网吧;上网内容更多以休闲交友、寻找乐趣为主,打游戏是其首要选择;对网络世界表现出一定的痴迷,对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道德评价出现一些扭曲。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认知、情感和生理原因,幼儿行为偏离教师期望的事件常常发生。而不同性别教师的教育行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特征。研究选取三所幼儿园四个大班中的四名男幼儿教师和四名女幼儿教师对失范幼儿教育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行为类型及方式的分布、不同失范背景的教育行为、不同失范主题的教育行为三个方面对不同性别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性别教师对失范幼儿的教育行为特征,并提出思考建议,以优化教师面对幼儿此类事件时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8.
探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调查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有15.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非成瘾大学生与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他人控制(P=0.042<0.05)和机遇控制维度(P=0.035<0.05)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二(P=0.005<0.05)、大一与大四(P=0.001<0.05)网络成瘾发生率成显著差异,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分别与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对网络成瘾总体和部分维度有一定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25左右.分析认为大二和大四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控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与网络成瘾总体及部分维度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信息问卷、现实人际信任问卷、网络信任问卷、人际关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8名大学生进行预测、462名大学生进行实测,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不同网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在性别、科别、年级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现实人际信任方面网龄和年级差异显著。(3)不同网龄大学生在艾森克人格四个分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等 7所中小学 15 48名学生接触网络实际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 ,发现 :1.学生上网比例为 18.7% ;2 .有近 1/ 3的家庭有了电脑 ;3.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都有所了解 ;4.绝大部分学生对上网都持积极看法 ;5 .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有积极影响 ,对品德发展没什么消极影响 ;6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网上黄色问题 ;7.“没条件”是学生没上网最主要的原因 ;8.上网最早的是在幼儿园小班 ,即 3- 4岁这个阶段 ,上网地点最多的是在自己家 ,上网频率以“一个月 1- 2次”为最多 ,每周上网时间以“1- 2小时”为最多 ,学会上网的主要途径是自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