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玉萍 《理论界》2010,(1):159-161
本文认为,国家认同建构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任务,媒介是进行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机构。春晚作为一个创造出来的传统,通过电子媒介传播实现空间化,是国家通过媒介将民族传统习俗与国家政治话语相结合的产物,典型地反映了媒介中国家认同建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体育承载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神圣使命。然而,在体育全球化与媒介化的大趋势下,西方体育强国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媒介优势基本垄断了体育国际话语权,挤压了中国等非西方国家体育文化传播空间。因此,构建“传播空间命运共同体”,争取一个公平正义的全球传播环境,成为中国推动全球传播空间治理的伦理诉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应然逻辑在于形成一系列良性互动关系,即处理好体育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构自我话语权与尊重他者话语权的关系、价值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关系,促进各国民族国家体育文化和谐共生、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评价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对跨国媒介的分析,包括跨国媒介作为跨国公司权力体系的本质、跨国媒介对民族国家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其危害的途径,指出传播政治经济学从媒介与政治经济力量的深层关系出发所做的跨国媒介批判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凌翀 《理论界》2012,(6):157-159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成为衡量民族文化传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尺度。作为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播主体,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全新媒介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就成为了民族文化能否更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素,大学生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决定着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力 《北方论丛》2013,(4):58-62
媒介话语的跨文化传播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语境下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文化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与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传递、新闻资讯的往来,更是情感交流、文化交往、文明交换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意义共享的过程。对媒介话语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间性"问题加以理论思考,从文化间性、主体间性、文本间性的角度可审视媒介话语跨文化传播实现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媒介文化可影响甚至改变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译者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承担着引进外来文化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双重责任,因此,提高译者的媒介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传播学和翻译学理论基础上,从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信息等媒介素养的四个要素探讨了提高译者媒介素养的途径,并指出了提高译者媒介素养对正确传播外来文化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亟须构筑一个既能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文明传统与历史实际出发,又能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大国家传播体系,需要从文明传播的战略高度建构一个能讲好伟大历史与光明现实的"中国故事"的传播要素体系,建构一个能谱写出恢宏、壮阔、瑰丽、奋进的"中国史诗"的传播精神与传播框架,建构一个向全民族、海内外有效传播"中国精神"的媒介融合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球人文价值的合理部分进行主动的、有取舍的交融,从而形成对海内外中华儿女、各阶层各族裔的全方位覆盖、吸引与凝聚。  相似文献   

8.
振奋精神勇于探索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史金波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历史研究受到重视。民族史学为传播中国民族历史知识,为国家进行民族识别、制定民族政策、理顺民族关系、划定边界,为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来民族史学科的长足进...  相似文献   

9.
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是源头与支流的关系,现代传播是文学发展与进化的自然结果,传播媒介的内容、类型、形式、写作方法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文学艺术与信息传播活动都是人类选择的完善人格、愉悦身心的方式,现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多是通过文学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现代传播的兴起在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与民族国家的本土性、民族性及族群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民族特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经武 《东岳论丛》2019,40(7):16-25
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在古代主要体现为朝贡贸易传播和民族迁徙传播,在近现代主要体现为华侨华人传播,在当代呈现出多元传播的特点。总的来说,自古至今,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路径是日趋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的特点尤其体现于当下这个时代。今天,各种各样的传播形式和媒介载体多元共生,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强势崛起,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传播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与楚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楚辞学的研究规律是:每一种学术派别、研究方法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文化学术思潮相联系。任何摆脱时代制约的努力,往往正是时代思潮的反映。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楚简、秦简、汉简、楚帛书帛画、楚国青铜器及铭文的大量发现,这种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的方法很快被楚辞学界所接受和运用,沿袭多年的文献考据之法、义理评论之学,升华为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传统考据与西方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文字、文献、礼制、民俗、民族、考古、历史、哲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刘克明 《云梦学刊》2010,31(5):43-48
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颇丰,诸如中国古代制图工具:规、矩、镬、绳、墨以及画法的描述,是楚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科技史的角度来考察楚辞中有关图学的记载,是楚辞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极具中国乃至世界图学发展史研究的价值。楚辞对于了解秦汉之际中国图学的成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1,22(6):13-18
周建忠辑录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各城邦因各种原因广泛开展了殖民运动,希腊人的殖民地遍及地中海、黑海沿岸。殖民运动对古希腊国际公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其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萌芽与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纪望书 《云梦学刊》2013,34(2):61-6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其阴阳合一奠定了故宫天人合一的总体设计理念,保和太合规制着故宫崇尚中和的基本设计思路,八卦五行铸就了故宫独异其趣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后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选任标准;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培养教师的 创新教育能力。二是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三是改革传统考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卓振英 《云梦学刊》2005,26(5):34-37
在《大中华文库·楚辞》英译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训诂、移情推理、考据、文化历史观照、文本内证、文本外证以及诗人与文本的互证等方法有对楚辞若干疑难问题进行考辩,以辩明是非,寻求新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初唐四杰在接受楚辞时 ,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的 ,但骨子里正得楚辞之精神。尚为的生命价值追求 ,悲剧性的生命历程 ,决不委心从俗的高尚人格 ,这都是他们在创作中自然接受楚辞的主要原因。但他们缺少必要的生活阅历与生活基础 ,思想不够深沉 ,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生活关怀 ,才华横溢而又急于求成 ,在接受楚辞的同时 ,在创作上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19.
胡和平 《云梦学刊》2001,22(1):66-69
西方哲学家和我国当代学者关于美感与美的本质的论述,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揭示了美的本质的二律背反的特征,如美的难与易、形而上与形而下,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等等.美的本质的二律背反带来了美的表象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巧燕  贺方春 《云梦学刊》2003,24(6):109-11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异读词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PSC的顺利进行。针对PSC中异读词读音混乱现象,对此类异读词进行系统分类,综合考虑审音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利于确保PSC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