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苏轼词的审美个性吴帆苏轼的词既能从心所欲,从肺腑中流出,又不逾越词之"规矩",既能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创造,又能超逸形体之外而富有远韵,这是苏轼词所独具的审美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苏轼以前的婉约...  相似文献   

2.
翟杰 《百姓生活》2014,(10):34-34
苏轼词《定风波·赞柔奴》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王定国之妾柔奴随行,两人感情非常好。后来,苏轼见到王定国,发现他经历此劫不但没有颓废,反而性情更加豁达。苏轼问其缘故,王定国说,只因有柔奴陪伴。苏轼问柔奴:"岭南应不好?"意思是,异乡荒凉之地,寂寞艰苦的生活,应该是很难熬的吧?柔奴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个小女子真的有大胸怀、大境界。  相似文献   

3.
非同素同构的异形词,包括单纯型异形词中"词(字)音的音节结构、词(字)音与词(字)的形体相结合的词义结构"不同的词,合成型异形词中构成成分和"语素义之间的组合结构"不同的词。在信息的传播中,这类词比同素同构异形词干扰更严重,是规范的重点,应当运用系统性原则针对不同意义结构的类型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新兴"被"字结构中"被"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与传统"被"字结构中的"被"一样,都是介词。与此相关,本文讨论了新兴"被"字结构的语法单位性质,认为它是短语而不是词。  相似文献   

6.
河南南阳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文章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进行分类,分别列出其形式,诠释其作用,并与获嘉方言进行对比分析,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南阳方言中以"圪"字为语缀组成的词。  相似文献   

7.
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永福(今永泰)人.南宋前期著名词人,尤以豪放词著称.张元干继承和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在南宋前期国家危难之际,将民族恨和爱国情融于词中,力扫形式主义的华丽词风,成为上承北宋苏轼、下开南宋中期辛弃疾的豪放词派关键词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自谓"情之所钟",这个"情"不只是儿女情,而是"与物有情",以多情之心体验生活,感受生命跳动的节律。欧阳修的词深化了表现儿女情愁的传统题材,还表达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尽思考和对朋友亲人、自然山水的无限深情,流露出厚重的、发人深思的自觉的生命意识。欧阳修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在无意识中逐渐模糊了词与诗、文的界限,为苏轼"以诗为词",在词坛上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昌方言中的“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是西昌方言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倒"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动态助词、介词、副词和构词后缀。本文通过分析"倒"字的词性,重点介绍"倒"字在西昌方言中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亳州方言中的"得"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从其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了"得"字单独使用与组合成词的方言语法特色,对亳州方言中"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单独成词时可充当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组合成词时和名词、动词组成合成词,"得"便成为半虚语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宋词的整体研究,婉约词的研究,"艳词"的重新认识与评价,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宋诗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校学报对宋词宋诗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潘文国"字本位"观点轻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理性思考,对传统语言学抱残守缺,对违背文字规律的学说和学术错觉情有独钟。潘文国试图牵强附会地把我们从刚刚步入的词本位的科学道路上带回字本位对汉语"字"的蒙昧认识的历史中去。  相似文献   

13.
联绵词是指双音的单纯词,"联绵字"的称呼不科学,应作"联绵词中的字"。从古代到现代语言学家的论述来看,"同义连绵词"的注解不妥当,应为"同义词并列连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入"字条目,总体上处理得不成功。"入"除了作文言词使用外,在现代汉语中,根本没有充当词的资格,可是该词典将其前面两个义项都当作词解释。在现实中,公众对相关词的确认,还存在词意识误区。  相似文献   

15.
姑溪居士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著有《姑溪居士文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凡七十卷,他是苏轼门人之一,苏轼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之句,谓读其诗,使人顿悟。其词亦工,尤长小令,清婉峭蒨,不减秦观。《宋史》本传(卷三四四)谓其“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味。”这样一位诗、词、文皆佳的苏轼门人,《宋史》仅有一百一十二字的小传,又  相似文献   

16.
窻窗考异     
从字源来看,"窻"字并非"窗"字的俗写,而是与其形体相似的字,二者分别记录不同的词。"窻"字意为镂空的"通孔",而"窗"字作为"囪"的后起字,最早只表示屋顶的"天窗"。"窻"与"窗"的历代读音、古文字形均反映了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中借鉴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论述"可谓、可畏、可杀、可笑"等"可"字系列词在汉语史上曾有过的一种用法:甚词用法。这种用法,现代汉语已不见,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词是否和音律这一问题,学界争论由来已久,各家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轼只是略懂音律,也有人说苏轼精通音律,是音律家。各家对于音律的理解都存在着分歧,在格律方面苏轼作词显然符合要求,但从音律方面来讲,苏轼的词有很多不和音律的现象,不能说苏轼是音律家。  相似文献   

20.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