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学至清代而登峰造极,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其中王世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均高标独立,对当时及后来诗坛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士禛神韵诗风长期影响着清代诗坛,桐城诗学中也有神韵的色彩。王士禛与桐城几大家族成员有密切的交往,其编选的《古诗选》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视为诗学教科书。桐城派文学主张重神,推崇淡远超逸的神韵境界;向往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结合,于二者中更重视阳刚之美,而创作却偏向阴柔;强调学力与天赋兼重,提倡禅悟之境。这些都与王渔洋的神韵诗学甚为吻合。尽管清代后期王士禛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桐城诗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石洲诗话》前五卷成书于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期间,代表了他的早期诗学思想。分析蕴含其中的辨体意识及对唐宋诗的讨论可知,王士稹神韵诗说对翁方纲此期的诗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翁方纲的“肌理”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方纲继神韵、格调、性灵三说之后,又提出了新的诗学主张——肌理说。本文讨论了其“肌理说”产生的时代文化氛围及基本内涵,阐述了翁氏对神韵说的补救与改造,以及对格调说的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是清初诗坛领袖,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影响深远,对康熙诗坛影响巨大,被奉为"一代正宗"。孙纪文先生以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从诗学文献学研究入手,对王士禛诗学思想进行了细致探究,对王士禛诗学作了深层次探讨,所著《王士禛诗学研究》是一部研究视角新颖、考辨细致、理论阐发充分的学术力作,应该受到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翁方纲的"肌理"说作为清代四大诗说之一,不仅以一种特殊的风貌为清代多彩纷呈的诗说添上一抹别样的色彩,更以其对诗歌、诗歌史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清代中期一次十分重要的诗学思潮转向,从而在诗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神韵集》是清代大家王士禛早年编纂的唐诗选本.江西图书馆馆藏清初刻本《唐人七律神韵集》内署“王士祯(原名王士禛)选”,当今学界一般认为该集是《神韵集》的变异版本或至少有部分诗歌为王士禛所选.事实上,通过当时的原始文献以及该选选诗内容、特点、数量等方面的考析可知,王士禛所选《神韵集》的所有版本均已佚失,《唐人七律神韵集》应为伪托之书,该书并非王士禛所选,乃为清人汪棣所选之唐诗,汪棣鉴于士禛极高的学术地位与声望,而伪托王士禛所选以扩大文学声势,达到宣扬自己诗学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清代诗学家翁方纲倡肌理说,又倡"学人之诗",二者经常被混为一谈。其实,"学人之诗"指涉的是诗歌的题材内容,肌理说指涉的是诗艺。翁方纲本人以数以千计的题跋考据诗实践了自己所提倡的"学人之诗",他却不具备足够才力为悬格极高的肌理说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9.
从清代的学术背景出发,分析了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肌理说.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受到了清代学术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1、过分夸大学问在诗歌创作中的意义;2、主张义理、考据与词章相结合,体现了诗学与学术的同构;3、兼容并包、弥纶群言的学术气度和胆略.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和王士禛是清代两大诗学派别的代表人物,两人的诗学主张都注重诗的意境.不同的是:沈德潜侧重诗的雅正、温柔敦厚教化之功,追求一种至性至情之美;王士稹侧重于诗的神韵之美,他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作为对诗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二人早年初登诗坛时一起编选的明清山东掖县诗人诗作《涛音集》,是他们总结明清山左诗歌、阐发诗学观念的一次自觉实践。这部选集早于王士禛的《唐诗神韵集》,其评点集中体现出他们对杜甫“老成之境”和唐人“妙境”的推崇,审美上倾向于雄浑高古和兴象神韵两种风格。这两个方面是二王早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二王尊杜与贬杜、神韵诗学观念的形成以及二王诗学的联系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清诗学在很大程度上受严羽诗学的影响,清初著名诗论家王士禛的诗论亦如此。王士禛论诗以提倡清闲淡远、含蓄蕴藉的“神韵”著称,诗歌的这种审美特征实际上源于严羽。王士禛在诗歌审美特征论、创作论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严羽诗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诗论的基本宗旨体现出了相当的  相似文献   

13.
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这三种传统诗学都是儒家正统思想之下的产物,其诗学主张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与其相比,袁枚的诗学理论"性灵说"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对其它几种诗学或修正、或超越、或颠覆,显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统,而且在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和总结、对历代诗家、诗作的评价方面也用力甚多。他评诗论诗范围广泛而颇具识见,这是我们研究王士禛的诗学思想不可不注意的一个方面。钱钟书先生对王士禛的诗歌颇多批评,但对其评诗论诗却非常推许:“渔洋论诗,宗旨虽狭,而  相似文献   

15.
“神韵说”是王士禛诗论的核心,也是他用以指导创作实践的准绳。本文对王士禛诗歌创作论进行了探讨,指出“神韵说”的几个特点。文章认为,王士禛对艺术表现手法总的要求是能于诗中得神韵,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创作准则:一、意象浑涵,不着议论;二、笔墨精炼,意在言外;三、浑然无迹,色相俱空。通过对王士禛诗歌创作论的阐述,文章提出“神韵说”的特点是:神韵须出之于自然;极其重视想象的作用;要求内容与形式的一致,以“全美为工”。  相似文献   

16.
向来关注翁方纲的学者,都绕不开他的“肌理”说。通过梳理二十世纪以来对“肌理”说的专门研究,发现自郭绍虞先生将“肌理”定义为义理与文理,并将其他概念都整合在二者之下,后来的研究者都没有脱离这个思维定式,因此,整个“肌理”说研究,一方面出现简单概括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完美解释翁方纲诗学的其他概念,又在阐释其他问题时忽视了“肌理”概念的形成时间,导致出现错综的情况。近来研究者对“二元论”的苑囿有所突破,但对“肌理”说内涵和地位的认识仍不足,而翁方纲诗学在清代诗学史上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最终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翁方纲尚未及用一个术语概括其全部诗学,三个核心概念"肌理""正面实作""事境",实乃相互依托但无法替代的关系."事境",须从"正面"入手,以"肌理"承接之法出之.这个思路拯救了"神韵"说重视"远"和侧面烘托导致的"虚".翁方纲追溯"格调"和"性灵"二说主要弊端的源头,通过批评明七子和南宋杨万里来进行诗坛纠谬.他的主张,并没有超出传统诗学,实是传统诗学的完美调和者.  相似文献   

18.
由王朝中枢直接出面直接干预诗歌创作,是清代诗歌史的特殊现象,这一点造就了清代中前期诗歌台阁风气一统天下的畸形发展状态,造就了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交替成为康熙朝至乾隆朝前期诗坛主导风气的现象.直到乾嘉之际,随着时势的变化和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人的冲击,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渔洋才学何尝薄于诗--李慈铭推许王士禛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王士禛论诗讲求“神韵”,少谈学问,自其说产生后,即遭清代主学文人的非议。李慈铭身为晚清著名学者,却力排众议,推许王士禛的才学,此中缘由,有助于我们理解王士禛的诗中才学。  相似文献   

20.
经学背景下的肌理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学术史上,翁方纲乃持汉、宋之平者。其论诗核心概念“肌理”之理,亦包含汉、宋两种学术背景。仅关注其表面上的汉学家考订之“理”的成分,而忽略其背后隐藏着的宋学家的义理之理,是对翁方纲诗学思想的最大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