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在寻求范式突破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它借鉴了西方马克思研究的有益成果,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形成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研究范式.如其说它是传统文本解读范式的回归,不如说是一种以马克思本人文本解读为基础、以现实需求为目的,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为一体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研究:"历史科学"化,还是"马克思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建构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科学化等同于"马克思学"化的片面理解,它根源于一系列认识上的误区:在理论界域上将"马克思学"等同于或主要限定为"文献学考证";在理论范式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超越意识形态的真正科学研究类型;在理论旨趣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同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根本不同的纯学术研究.走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苏联模式"的显性意识形态,决不能走入"马克思学"的隐性意识形态,而只能"历史科学"化.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文献学考证、文本学解读、思想史诠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三是思想史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蒋晓东同志在<学术论坛>2009年第8期发表了<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一文,阐释了中国马克思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一种研究范式,这种范式是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研究范式,是传统文本解读研究范式的一种回归和超越.然而,从中国马克思学的工具正当性与价值正当性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一门学科而非研究范式,它是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此外,从文本解读的历史发展来考察,中国马克思学所强调的文本解读是传统文本研究范式的超越,但并非是回归.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学本身有着清醒的研究范式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文本解读、学术对话、现实引导.这三种研究范式是互补整合而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马克思学要在这三种范式的文明交流与对话下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图从理论上解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目的,也是西方马克思学的一个学术主旨.开创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前提是"解读"而非"解构".回到马克思,建构中国马克思学,必须对意识形态问题与科学问题有清醒的意识,自觉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的方法论体系,实现马克思"文本解读"和"时代解读"的结合,同时还要积极借鉴西方马克思学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穿越西方"马克思学"神话,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理论自觉意识,矫枉过正,就会执着于外在的文献、文本考证,忽视了研究的根基和目的,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国家的一些学院研究混同起来.从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角度看,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必须坚持"学术化诉求"与"中国化问题"的统一,坚持"文本解读"与"以中解马"解读模式的统一.同时,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一定要实现马克思学领域中的"两个文明对话",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彭松乔 《学术论坛》2008,31(3):161-166
作为历史转折时期重要的思想资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近30年来文艺理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几次重大的文艺理论论争都与<手稿>密切相关.总的说来,马克思<手稿>的中国文论境遇呈现出"术归于学"的趋势,话语权力交锋的姿态逐渐被学理探讨所取代,但这一"术归于学"过程中所隐含的问题域错位及对问题域复杂性把握现象不够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未来发展,必须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营养的同时,厘清它所指涉的问题域,创新理论生发路径.  相似文献   

12.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从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到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研究黑格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黑格尔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的理解,"回到黑格尔"意味着"回到马克思".20世纪早期,卢卡奇使马克思回到了<精神现象学>,20世纪中后期施密特和内田弘等人又使他回到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受到关注的今天,国外学者又试图使他回到<法哲学原理>及其讲义笔记.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掀起一场"回到黑格尔"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13.
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著作中唯一一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为依据的哲学著作.他明确指出,这本书"与一般哲学对马克思进行的解释相比,更多地参照了中期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特别是参照了<资本论>的'草稿'"③.在对马克思这两部政治经济学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施密特提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理解,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由于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存在种种偏差,从而导致 "他本人所反对的旧唯物主义哲学逻辑,最终却静静地平躺在文本表层逻辑拼杀的理论无意识的最底层"④.本文将就这个方面展开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做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定位与评价.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新解读是马克思研究史、研究轨迹的创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源头.这一文本体现了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间的传承和超越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日本学者柄古行人在其专著<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主张,应该以"马克思式的阅读"方法来读马克思,作者以此为中心探索并回答了读什么、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读马克思三个紧密不可分割的问题.毫无疑问,阐明"马克思式的阅读",必将为进一步探讨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研究是在马克思生前即已存在的学术现象,第一代和第二代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重视马克思研究.梁赞诺夫使马克思研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学术声誉.在西方世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研究也经历了从格律恩贝尔格的马克思研究到吕贝尔的马克思学的深化.中国马克思研究也正经历从上世纪宽泛的马克思研究到21世纪马克思学的转变,将"马克思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是推动中国马克思学走向深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演化与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种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西方范式,西方“马克思学”因其中立的研究立场而借助于学院(科)姿态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在理论上,这仍然是一种容易证伪的范式,但是其提出的有关文本问题以及在“两个马克思”和“马恩对立”论上做出的论证却具有很大影响。这组笔谈从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核心论题等多个角度考察西方“马克思学”的有关基本问题。如作者们强调的那样,这种正本清源式的学术清理工作有助于澄清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理论问题。编者认为,自觉的方法论建设在任何时候对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拨开先前各种理论成见和迷雾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意义上,西方“马克思学”具有案例性意义。稿件的学术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我们编发这组稿件,旨在推动对当前各种有影响的马克思解读模式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学"在当代的出场,必须抓住其"实".从内在属性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科学与哲学的辩证统一;从方法论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遵循解读而非解构的学术主旨;从价值论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学术与意识形态的辩证统一;从时代定位的"实"来看,"中国马克思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有没有从哲学意义上对"价值"概念作过界定,是国内哲学界在价值论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核心概念密不可分,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前提.在回顾否证派与肯定派的论争之后,将马克思的具体论述放置到上下文中,在<评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文本的特有语境中进行重新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关于"价值"普遍概念的那段话,并非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思,而是马克思转述瓦格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学园版MEGA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结束之后,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模式,已经取代前苏联、东欧哲学原理教科书的传统解释模式,成为国际学术界中的主导模式.MEGA的编辑工作也不再处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支配下,而是呈现为"去政治化"、"国际化"和所谓"学术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恰恰和吕贝尔等人创立西方马克思学的初衷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MEGA的编辑工作往往带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献学的解构"的马克思学倾向.如果不注意识别新版MEGA中反映出的西方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倾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就会在尚未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时候,又陷入新的西方马克思学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