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和发展当代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历史演进中,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过程中。由此,我们通过认识当代先进生产力,把握其特征和发展规律来促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的人在研究经济规律体系时,往往把生产力运动和发展规律排除在外。我们认为,生产力运动和发展规律也是经济规律,应把它包括在经济规律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当代理论和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联系,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也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同样是一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其纳入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体系,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变革。所以,要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认识生产力的结构、层次和发展规律。生产力的第一层次生产力主要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自然力,一方面是社会力。这是生产力的第一层次。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是由自然力和社会力结合而成的。其中社会力是主要的,因为自然力没有社会力量、没有人的掌握、运用,自然力不和社会力相结合,不组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经济学的任务是在认识生产力系统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揭示其发展运动规律,为人们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提供一种理论指导。人们遵循生产力发展运动规律去影响和改造原有的生产力系统,设计和创造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产力系统,这一活动就是生产力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到管理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与科技进步相比,社会对管理进步认识不足,管理生产力还存在巨大潜力,应该像抓科技进步一样抓管理进步工作,将管理进步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或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进步涉及广泛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管理进步投入少、见效快,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7.
生产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社会观念的变革。上个世纪西方社会所出现的“标准化”现象对我们今日的社会观念更新仍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将导致传统观念中对人本身的理想化、差别化认识走向统一化 ;它将会对人类活动 ,尤其是社会参与活动产生中性化的认识 ;同时整个社会也会逐步接受“容忍度”这一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概念。社会经此反思必将更好的合拍于生产力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一些人往往把研究生产力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办事,看成是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事情,而不是经济学家和经济部门领导人的使命。一些经济工作者在说遵循经济规律办事的时候,大多只想到生产关系规律,而没有想到或很少想到生产力规律。这是十分片面而有害的想法和做法。这种状况,同我们的生产力理论不健全有关系。过去,经济理论界不承认生产力规律也是经济规律,更不研究生产力经济规律的体系,以及它们同其它规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9.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有两个方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共同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各个社会共同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对这一规律在各个社会的具体表现的阐述,也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10.
艾斐 《晋阳学刊》2002,26(4):8-13
文艺作为意识形态之一,虽然不直接表现为物质生产力,但却能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并通过"人"这个中介而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先进的文学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认识这一点,对于正确评价文艺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以及指导其不断实现新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与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的认识与把握,都需要相应的物质平台,即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其次才是系统论方法.因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政治文化意识等上层建筑的建设高度.况且,一切都在运动发展中.这也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无止境,一劳永逸停步不前是无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多种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规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等;有的是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所共有的规律,如价值规律;有的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由这些经济规律组成的体系即经济规律体系,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运用经济规律体系,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想谈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社会的发展,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也取决于社会科学的进步。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并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自然科学主要是通过生产力发展而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科学不仅研究生产力,而且还研究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生活,因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在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作用。 在我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博大精深的一面,对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其封闭、保守的一面却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之最终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孙子兵法》对于指导战争的胜利,至今威力无穷,被中外军事指挥员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执政的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及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社会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的关系互动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既受时代发展的影响 ,也受各国国情条件的制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包含了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5.
促进生产力发展既尊重其规律 ,也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理解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性要求 ,要把握四点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取得先进的生产关系支持 ,更需要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快速发展变化的及时反应机制 ;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有良好的生产要素基础 ,而首先是要有一个不断进取、素质良好的劳动者团队 ,更要有一个善于组织生产要素并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领导群体 ;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在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得到确认与提升 ;立足于国情实际 ,加速我国先进生产力成长的同时实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们对社会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认识严重不足,导致我国的社会科学发展长期落后。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社会进步。制约社会科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即有科学共同体内部因素,也有科学共同体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并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针列入国策中。但也有一些同志对这一理论还不够理解。比如,有的同志提出: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就意味着从科学到生产不需要任何转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是工人”是否矛盾?社会科学是否也成为第一生产力?等等。这里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无疑的。不过,习惯上把这一规律的实现形式,理解为新生产关系总是发生在旧社会生产力最发达的环节上。出于这种简单化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社会在不发达国家中,比如在我国的建立,有二种不正确的认识。一种认识以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主张在这些国家中首先发展资本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了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年代,中国的托派就持这一观点。这种认识,早已被历史事实所粉碎。一种认识则以为,这是可能出现的,但是,这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现象,而并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实现的一般形式。这种认识仍然不能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刻的内在必然性。本文要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十规律的一般实现形式,恰恰是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市场机制得以顺畅运行所要求的外部环境。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稳定、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将更丰富,并将进一步成熟起来。然而,在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否则,易于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失败,使其难担保障之责。经济运行的领域和场所是市场…  相似文献   

20.
群众文化始于原始人的劳动,它的产生完全是出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其最大特点和主要规律;一是社会、群众性,二是主动、自愿性。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如果不顾群众文化的特点和违背其发展规律,群众文化也不能健康发展,相反还会出现病态:赢瘦或虚胖。赢瘦当然就是消瘦虚弱,肩高过耳;在群众文化中的表现就是萧条冷清,就是群众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群众的需要。本文着重探讨历史上出现的群众文化的“虚胖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