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文赋》撰出年代的看法归为三种,具体分析各自的不确之处。并从臧荣绪:《晋书》记载、《文赋》与张华文学思想的联系、《文赋》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生平交游和《文赋》的写作契机等方面详细考证,得出结论:《文赋》是陆机于元康元年或稍后写出的。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中的八篇文章以论乐为主,通过考察这八篇文章中与《礼记·乐记》相同的内容,可知《乐记》中的《乐本》、《乐言》、《乐象》等篇在《吕氏春秋》撰写前已经基本成书。而结合其他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可能还保存了《乐记》十二佚篇中的《乐作》、《说律》与《意(音)始》篇。  相似文献   

3.
《笙赋》中所表现的“中和”之美、礼乐教化思想,既对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充分强调了以笙乐为代表的中和之乐的能动性,体现出笙乐在传统礼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其音乐审美意识.以《笙赋》中所描写的情境感受及其表现出的音乐美学思想为核心,结合潘岳履历、生平遭际,斟酌文中词气,可以确定《笙赋》作于闲居洛阳时,大概与《闲居赋》同时或稍后,即晋惠帝元康六年(296)或稍后.  相似文献   

4.
臧荣绪《晋书》括两晋历史为一书,材料详实内容丰富,是唐修《晋书》的底本。该书虽已亡佚,但通过对其辑本的分析看,其史料应多来源于萧齐以前的众家晋史和起居注,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既可纠正唐修《晋书》之讹误,又可补充其缺漏,是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一、鲁胜生平及其作《墨辩注》的时代背景 鲁胜《墨辩注·叙》是中国逻辑史第一篇专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上叶。《晋书·隐逸传》说他“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晋惠帝元康初,迁建康今;后称疾去官,大概从此即过着隐逸生活。 鲁胜对历法和逻辑均有深入研究。在建康令任上,曾著《正天论》,并上表请求根据他的推算改正以前历算上的错误,表示“如无据验,甘即刑戮”,但没得到朝廷答复。在逻辑方面,他有两部专著:一是将《墨子》的《经》和《经说》上下四篇辑为《墨辩》,并作注;一是“采诸众杂集为《形名》二篇”。“其著述为世所称”,可惜都遭乱遗失,至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时,即仅存《墨辩注·叙》,收入《隐逸传》中。  相似文献   

6.
裴頠《崇有论》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頠字逸民,是晋朝的“名士”,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在当时各政治派别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为赵王司马伦所杀。他的著作有《崇有论》和《辩才论》。《辩才论》大概是讨论当时所谓才性问题的,还没有写成,他就被害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崇有论》,《晋书》把它完全载入裴頠的传中。《晋诸公赞》说:“頠疾世俗尚虚无之理,故著崇有二论以折之。才博喻广,学者不能究。”(《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照这个说法,《崇有论》共有两篇。《惠帝起居注》说:“頠著二论以规虚诞之弊,文词精富,为世名论。”(《世说新语·文学》注  相似文献   

7.
陆机是晋朝的著名诗人和作家,据《晋书》记载,司马氏一举灭吴国,陆机时年二十。此后便“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末年,与弟陆云离吴入洛,当时文坛名人张华曾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可见陆机在当时的名望和影响。《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文章传》说:“机善属文,司空张华见其文章,篇篇称善,谓曰:‘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钟嵘《诗品》不唯将陆机列为上品诗人,且将他同潘岳作了一个对比,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高下亦不言而喻。臧荣绪《晋  相似文献   

8.
陆机《行思赋》所作时间,学界仍有争议。今据陆机入洛时间的新成果,以赋文中的蛛丝马迹和赋文主旨,将《行思赋》的作年定于元康五年(295)。  相似文献   

9.
关于《周易》中各卦爻辞的句读,学界争议较大。正确的句读是准确理解《周易》语言的重要保障。结合该书的成书地安阳的方言、上下文语境以及语篇结构考察可知,其《无妄.初九》之"无妄往吉",正确的句读当为:"无妄往,吉。"《泰.九三》之"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当断为:"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井.九五》之"井冽寒泉食"当断为:"井冽,寒泉食"。《既济》之"亨小利贞"当断为:"亨,小利贞。"  相似文献   

10.
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现多认为成书于三国时期。从有关史书著录情况及佚文中出现的大量晋地名看,成书于三国时期实难成定论,成书于晋初却很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