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边缘儿童往往表现为心理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心理症状或行为问题。他们是有特殊需要的一类儿童,但其在正常教育机构中的特殊需要并未得到满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边缘儿童问题给予及时关注和心理干预。本文通过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边缘儿童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心智化教育减缓边缘儿童边缘化倾向;通过沙盘游戏减轻边缘儿童焦虑情绪和交往不畅;通过涂鸦游戏减少边缘儿童行为问题,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2.
边缘人(marginalman)是美国社会学家帕克提出的概念,"广义上指未充分参与任何群体的人,狭义上指同时参与两个以上的群体、其行为模式捉摸不定的人。边缘人常常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其特点是缺乏群体认同感,不认为自己真正归属于哪个文化群体。"[1]少数族群、移民等因其身份归属问题易于表现出边缘人特征,而"社会的分层也能分化出边缘人,社会下层的人位于群体的边缘,这里是社会文化空间里的边区"[2]。本文所指涉的边缘人即是由社会的分层所形成的边缘人,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与中心世界呈现疏离态。  相似文献   

3.
正确评价当代青年学生,深入分析其思想特点,应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研究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需要把握严峻复杂的社会形势。青年学生成长教育规律体现在以下方面: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群体,是一个时代环境塑造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群体,是一个需要推进自我教育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转型社会大变革、大流动的特定背景诱发了中国社会边缘群体游民意识的复苏,导致了部分社会边缘群体的游民化;游民意识及边缘群体的游民化,构成社会稳定风险的隐性来源,防范和化解游民意识复苏和社会边缘群体游民化的关键在于化解其生存危机,因此,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培育公民文化和完善法律救济以保障边缘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流动儿童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长在城市之中,但在城市生活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依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出现了城市社会适应的困境。本文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将流动儿童视为服务的主体,注重发挥流动儿童自身的优势,采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方法探讨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向度上讲,弱势群体是具有特定亚文化意识,与主流文化意识之间易产生心理拒斥、隔绝等现象,在主流社会中经常性处于意识失语或意识表达纷乱境况的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该群体亚文化意识与社会主流规范体系的疏离,也是由于该群体利益表达能力的孱弱性、利益诉求话语权的缺失、利益表达渠道的非常态性等所致的意识表达失语.为此,我们就需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文化关怀,改造其贫困亚文化,促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效对接;同时要强化他们的媒介话语权,提高他们的意识表达能力和意识表达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规模群体,他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与缺位,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仍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搞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这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农民工群体的自身特点和社会保障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况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群体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城市里的融入程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本文以北京市一个中小型维吾尔族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和描述了他们的城市融入状态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0.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11.
供暖体制改革后,很多城市针对困难群体的采暖需求实施了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负担的采暖补贴政策。长春、哈尔滨、太原和天津四个试点城市的采暖补贴政策表明,政府的采暖补贴只覆盖了低保户中的极端贫困者,而企业的补贴则明显地倾向于收入较高的群体。大多数低保户以及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家庭既不符合享受政府补贴的资格,其工作单位也往往由于经营困难而无法分担其采暖费用。因此,供暖改革不仅明显地加剧了当前贫困家庭的经济困境,也使相当一部分处于贫困边缘的群体由于生活费用的增加而陷入了新的贫困。供暖改革对贫困及低收入群体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现行社会政策在公平和效率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政府需要对社会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缺少社会政策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有充分的认识,制定积极的政策帮助社会成员增强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使他们陷入贫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处于社会的弱势和边缘状态,无法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此,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基本表现,农民工弱势地位的产生原因,提出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的途径:赋权和增能。  相似文献   

1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为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底线保障。依托既定的低保标准,低保边缘群体是被广泛提及的一类相对贫困群体,面对同样的生活困境,他们得到的救助资源是较为有限的,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需要对该类群体的救助帮扶状况给予关注。在吉尔伯特和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下,可以从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体系、供给保障四个方面对当前低保边缘家庭救助供给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全面检视。虽然相关救助措施在扩大救助范围、扩充救助内容、缓解低保制度的悬崖效应等方面呈现一定的政策有效性,但还存在救助标准界定工具简单、救助内容造血效果不足、救助管理体系缺乏顶层设计、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少等问题。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救助主体单一、救助标准较低、救助理念以保生存为主等不足,从而造成资金来源紧张、救助覆盖狭窄、救助目标弱化等后果,也成为当前制约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多族群地区中,族群文化互动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人类学研究的经典话题,探讨文化互动中边缘群体的主体性则是新近人类学关注的主题之一。在藏彝走廊地区,羌族在吸收藏族的罗达后,根据自身社会结构、信仰和认知方式对罗达进行了积极的生产和维持。这是一个文化经营的过程,它体现了身处边缘状态的羌族利用自身观念和价值创造文化与保持身份认同的主体能动性。探讨边缘群体的主体性表达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华夏边缘论,超越中心与边缘的对立,同时也有利于思考全球化时代地方  相似文献   

15.
边缘贫困群体是一个新出现的困难群体.结合江苏省南京市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低保"标准偏低、界定的单一化、就业不稳定以及政府缺乏专业工作人员,是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针对边缘贫困群体的4点扶助对策,即推行"发展性社会政策"、实行差别救助、积极发挥社区援助功效以及强化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①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处于社会的弱势和边缘状态,无法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此,文章分析了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基本表现,农民工弱势地位的产生原因,提出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的途径:赋权和增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群体生育保险制度缺位,其根源在于忽视边缘就业群体的社会需求、对生育保险制度的功能认识不足以及立法中缺乏"利益相关者"民主参与的程序和社会性别视角。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和国内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灵活就业群体的特点,分类构建灵活就业群体的生育保险制度供其选择,修改享有生育保险待遇条件,并给予灵活就业群体医疗和收入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速信息网络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之一是造就出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分析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就能发现 ,促使网民上网的最重要的心理动因是他们具有的各种不同需要 ,其中常见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社交需要、休闲消遣需要。而且 ,这一庞大的群体中 ,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类型的网民 ,即精英型、社交型、娱乐型、平均型、沉溺型 ,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可以采取的措施。除了农民工自身因素外,社会、政府、专业机构等应对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必要的人文关怀,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多丽丝· 莱辛在《好邻居日记》中书写了英国社会中边缘群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在消费社会的话语建构下,作品中的老年群体和女性对自我身份产生了怀疑,而身份焦虑背后指向的是他者的困境.通过不断追寻爱,老年群体最终实现了身份认同.莱辛的小说展现了人在消费社会、父权制度等压迫下的多重困境,反映了莱辛对边缘群体追求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