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西周厉王在位年数的确定,关系到整个西周王年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结合有关铜器铭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厉王三十七年与共和始年重合的观点提出疑问,并就《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对厉王奔彘之年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小彘”是谁呢?告诉你吧!“小彘”是我的朋友——佘鹏。他的体重夸张一点说,那是相当重了。所以,我给他起了绰号——小彘。我觉得“小胖猪”之类太俗气。当初,他听了“小彘”这个美丽的绰号,相当地气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9):59-59
“乱七八糟”是人们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追究这个词语的来历,与历史上的两次叛乱相联系: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先后刊载过几篇关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生彘肩”的解释文字。我对那些文字,有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语文学习》一九八○年第十期方楫的文章,解“生”应是“全”字传抄中的误写,此说见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余行达的《〈鸿门宴〉》注释商榷》一文,并非新解。又据我所知,解“生彘肩”为“不熟”的彘肩,亦早见于《康熙字典》“生”字条。 二、《语文学习》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所载  相似文献   

5.
关于“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若干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在祝总斌同志提出“晋武帝在位时安排的皇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不得其人”为主要原因之后,又出现两种新说:何吉贤同志认为主要是“西晋士族门阀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罗宏曾同忠认为根本原因是“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思想颓败所致”。祝文对大封同姓王而建立许多王国说和出诸王专方面重镇说,从制度的成立、特点、作用诸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它们都不是造成“八王之乱”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乱”是古代的一个音乐名詞,指較长乐曲中最后的、也往往是使用多种乐器合奏的一个段落。《詩经》里的乐歌具备“乱”段的一定很多,其中有几篇还可以从古文献里找到线索。一、《关雎》的“乱”《論語·泰伯篇》記載孔子的話說:“师摯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师摯是魯国的太师(乐官),《关雎》是《詩经》第一篇的篇名。对于孔子这句话,有种种不同的解释,除了望文生训的一些說法之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甲)朱熹說:“乱,乐之卒章也。《史  相似文献   

7.
"彘肩"之注首见于1927年胡怀琛等选注的《史记》。八十多年来,大陆与台湾的学者对该词之注解大致有5种之多。此种众说并峙的格局直接影响了对鸿门宴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界定"彘肩"之确切体位并考论其文化内涵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望文生义”是翻译之大忌。然而一些初涉翻译的人在翻译过程中却经常犯这种错误。究其原因,我认为大概有如下几种。一、缺乏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翻译家严复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足见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涉翻译的人常这样认为,所谓翻译,不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大意表达出来吗?这种求“大意”的态度结果就导致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率尔操觚,信手乱译,望文生义。例如,有的学生把 1)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2,(17):1-1
欣观社区建设今日之形势,已是热潮泛起,你追我赶。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遍布神州大地。典型之好,令国人赞叹,“洋人”惊叹。典型之花已飘香四溢。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社区建设如何从点到面?“星火”能否“燎原”?!社区建设需要“星火”,“星火”的作用在于“燎原”。如果将社区建设的典型比作“星火”,那么,社区建设从起始到发展,都需要这些“星火”引来“燎原”之势。这就是常讲的榜样的推动力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社区建设之所以迅速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居民群众欢迎、全社会上下认同,一个重要原因,是透过典型,领导看到了社区建设在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0.
“红巾之乱”再次把安丙推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安丙平定这次溃军叛乱是其一生中的重大功劳之一。“茗山纪功之碑”是有关这一事变的唯一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安丙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之间一场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开始是宫廷政变,后来演化成大规模的屠杀战争。在这之前,阶级斗争,民族斗争本来并不尖锐,社会秩序是比较稳定的。干宝描述说:“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晋书·食货志》也说:“平吴之后,……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些话虽有极大夸张,却并非子虚乌有。而从“八王之乱”开始后,情况就大不同了。规模比较大的少数民族起义和流民起义,接踵而起,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不过二十几年,一个强大的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很明显,“八王之乱”是西晋灭亡的一个关键性事件,所以古今论述它的不乏其人,笔者在这里想仅就爆发的原因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于“无以”和“有以”,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为是语法成分的省略。有人认为这种结构是“无所以”和“有所以”的省略,有人认为是“无以之”和“有以之”的省略,且基本上认为“以”是介词。二、没有明确指明词性,但把它们作为固定结构放在介词“以”的下面来解释,对译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什么可以拿来……”三、认为是助动词结构,但没有指明哪个词是助动词。对译为“不能”、“没有办法”和“有可能”、“有办法”。四、认为“以”是介词名物化或指代词,否定了省略的说法。五、认为“以”是动词。其中有人认为“无”、“有”是无定代词,有人认为这种结构不是固定结构,单解“以”为实义动词。以上各家说法,虽然所持各异,但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无以”、“有以”是一种固定结构,”无”、“有”是动词,“以”是介  相似文献   

13.
“八王之乱”一词 ,行用虽久 ,而理据不足。近代以还 ,诸多史家有心巧作弥缝 ,终究名难孚实  相似文献   

14.
(一) 问题的提出鬲攸从鼎铭云:“唯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王在周康官(彳屖)大室”,此鼎郭沫若同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列为厉王时器,刘启益同志《微氏家族与西周铜器断代》一文(见《考古》1978年第5期),也认为此鼎是厉王时器。鼎铭中的“卅又一年”,刘启益同志释为“卅又二年”,这是因为“一年”二字在铭中是合文,有误释为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有着非常深切的救世之心,“成物”或者说“外王”是王阳明的核心关怀之一,把握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不应忽视此点。王阳明认为世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良知之学不明”,他开出的救世之方是“讲明致良知之学”,显然,其“致良知”之学有着很明确的“外王”旨趣。王阳明心目中的“大同”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人各尽所能、人人视人如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只有通过“讲明致良知之学”,使人人致其良知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文坛的历史上,名声之臭最早的一种是“郑声”。在数千年的时序更迭中,“郑声”历尽沧桑磨难,始终被“靡靡之音”、“亡国之音”的评价所困扰。后来学者多试图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经济环境、风俗民情等角度出发试图重新探讨,为“郑声”减轻或洗刷罪名,然而其结局却往往事与愿违,越辩越乱,愈洗愈黑。久而久之,“郑声”竟成了一桩众说纷纭、“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公案。因此,扫除迷雾,走出误区,还“郑声”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收“幺蛾子”一词,薛克谬、刘晓颖考其本字为“天俄”,但难以得到文献例证的支持。经过进一步考订本文认为,“幺蛾子”本字为“妖讹”,本义指“谬误怪乱”。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论语》注本甚多,究竟孰优孰劣,已难以缕述。王肃注“子不语怪力乱神”,见于《论语》的最早注本——何晏《论语集解》。王肃认为,“怪力乱神”系四件事情。“怪”是“怪异”,“乱”是“臣弑君,子弑父”,“神”是“鬼神之事”,这是大体正确的。然而,他将“力”解释为“若奡荡舟、乌获举千斤之属”则有待商榷,从当时的思想背景来看,应该将“力”理解为“武力和暴力”。  相似文献   

19.
大嬷嬷 《今日南国》2014,(11):53-53
我们总是讲,要把事情看清楚,要把问题想明白,就要讲辩证法,就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防止牵不住“牛鼻子”,才能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在当前的反腐纠风中,主要矛盾是“乱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看似一个矛盾,但我们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一部分人的“不作为”,而是长期累积的某些官员的“乱作为”.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3,(16):4-4
为解决“行车乱”,将小区内道路由“双向行车”改“单向行车”——这些一般人认为“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事,上海市虹口区秀苑居民区却用了近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