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江娟 《生存》2020,(15):0129-0130
我国有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这些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心理发展方面都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区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难题。探寻他们的成长足迹,寻找更有效的途径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值得我们山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唐美静 《社会工作》2014,(1):128-13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自2004年后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难以被满足,从而妨碍其成长与发展,甚至连个人生存都受到威胁。本文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大因素在于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残缺。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安全、有效、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具体行动则应该从个人内部和个人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4.
现状2011年,吉林省通化市对全市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留守儿童危机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监护不力,失、辍学现象严重。失、辍学中94.6%是隔代抚养或亲属寄养儿童;其二,亲情缺失,不良习气及人格扭曲情况堪忧;其三,监管不力,致使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经济贫困是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直接根源。在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贫困问题。如果留守儿童危机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网严重缺乏,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陈学远 《生存》2020,(14):0214-021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体系的不断推进,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载体,成长档案袋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点点滴滴,进一步为儿童的发展与成长提供有利且丰富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档案袋的建立具备着非常有利的作用,然而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问题,为此应积极针对问题进行调查,合理对留守儿童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豫东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离开父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各种问题: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学业问题、社交问题。家庭是个体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家庭偏差。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的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弱势群体问题并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基于此,应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支持与被支持双方的平等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0.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政府、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郁 《生存》2020,(15):0221-022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学校,留守儿童占学生人数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作为多年在贫困山区担任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使山区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绝不是讲几句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坚持长期、细致、耐心地做工作。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学习动机与自我评价方面没有差异,留守儿童在孤独感、日常交往、情绪稳定等方面的测量指标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是大部分农村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设置专门的学校社工岗位,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农村儿童、学校老师、监护人及家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丹  彭萍 《社会工作》2021,(4):59-68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出现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它与儿童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个体范式、社会范式和互动范式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解释侧重从横向视角看待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生成,使得既有政策在对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进行治理时,相对忽视留守儿童的成长历程这一历时性变量.基于生命历程视角,从"依附-控制""承诺-信念"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敏 《社会工作》2011,(10):54-5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主题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素质、人身安全等,但留守儿童问题是复杂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制造出来.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朝鲜族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大量出现留守家庭及留守儿童现象。通过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和哈尔滨地区16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朝鲜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父母在外打工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改变等两个方面。因此,从学校层面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体系,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从家庭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严爱相济;从社会层面要积极整合各界力量和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心和帮助。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进一步推进朝鲜族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办学途径,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承继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以"关系缺位"为特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约制和现代性蔓延的伴生物.借助"制度—关系—主体"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对研究进行了综合性理论梳理,认为"关系为本"的治理实践是关系视角在社会工作中兴起的自然趋向.而"关系社会"的中国文化特质为社会工作的关系理论以及关系为本的实务方法应用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现实土壤.基于"关系社会"的本土语境,关系视角的核心理念,以及获取信任的"给面子"、"做人情"、"搭关系"概念,从生态学角度,以立体性方法介入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态性环境,即依托个案工作方法,促动留守家庭亲缘关系包容性发展;凭借小组工作策略,提高其集体融入意愿和社会交往能力;借助社区工作技巧,强化留守儿童非正式社区关系网络,进而使其在他助、互助与自助的生态关系建构中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打工经济"将会存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这种打工经济的伴生现象也将长期存在。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如人身安全、孤独感高、社会性发育程度偏低、容易被同伴群体排斥从而形成内向、自卑、拘谨的性格等,而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有效地降低这些不确定性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引入学校社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应对风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体系建构:福利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具有深刻的结构根源.留守儿童是风险最大、自我保护能力最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亟需社会关爱和保护.研究者从福利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不清晰,留守儿童社会保护资源短缺.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国家基本责任承担,强化家庭主要责任主体的意识,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社会组织力量的有效参与,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传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从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该问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关爱留守儿童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