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语言习得之理论周胜谈到第二语言习得,首先需要了解第一语言习得(FLA,以下都用简写)与第二语言习得(SLA,以下都用简写)的区别。学习者,尤指小孩,从未学过任何语言,现学习一门语言,这时就发生了FLA。FLA从出生之日持续到青春期,所以把出生之日...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课堂教学赵霞一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习得能力(CapacityforLanguageAcquisition)通常是潜意识存在的,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潜意识地具备掌握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能力,但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中国学生就没有英美人...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的能力通过后天努力习得 ,语言习得分为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比第一语言困难得多 ,复杂得多。人们在进行第二语言习得时往往会受到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 ,这些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社会环境、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 ,其中学习动机对人们的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学习能力,在儿童时期能够轻松地习得第一语言——母语,然而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素。本文从社会文化因素、态度与动机、焦虑状态、年龄因素等方面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供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L.Selinker等人提出的“中介语理论”(又称过渡语言假说、语际语言理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一般规律。作为差错分析(erroranalysis)的基础,它同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文化移人模式(AcculturationModel)、渐进体系模式(ApproximativeSystemsModel)以及监检模式(MonitorModel)等一起丰富充实了第M语言习得理论,并成为近二十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研…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美国教育学家R 埃利斯所探讨 ,总结或描述的社会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进度、语言能力的类型 (如会话能力或读写能力等 ) ,以及最终取得的语言熟练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异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 ,部分则是由社会因素如习得者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民族等以及习得者所处的习得环境 ,如自然习得环境或教育环境等决定的。研究表明 ,某些教育环境或教学形式例如双语浸泡式教学更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二律背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过近40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建立起了自己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有两大学派格外令人瞩目:第二语言习得先天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论。它们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过程。先天论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探讨影响语言习得、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先天因素;环境论则从语言习得的环境着手,研究促进和制约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各种环境变量。尽管它们的理论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但都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环境、第二语言的输入及其与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学习者外部因素、对第二语言的认识和语言的共性等一系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和相关的语言学习理论等学习者内部因素以及认知方式、性格特征等学习者个体差异,构筑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框架结构,确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对中国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习得理论入手,分析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并从语言功能角度解释儿童习得第二语言年龄因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一是重视语音语调;二是尽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三是培养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0.
以频率为中心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输入频率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重要因素,并对语言结构的能产性起着决定作用。投射假设则认为,语言习得并不完全以语言输入为基础,学习者对某个语言参数的习得往往蕴含着对另外一个相关参数的习得。频率和投射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种互补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进程有三个,即过滤、组织和监察。影响语言过滤的若干因素,有动机、情感状态、性格、年龄等。变体问题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对第二语习得的确有很大帮助,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都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大家知道,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环境因素。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外语学习的课堂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最主要的语言环境,课堂中的具体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小组活动(groupwork)常常被视为交际语言教学的最根本特征。(Brumfit,1984)Long and porter(1985)也曾明确提出group work能给第二语言学习者带来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率。并且,在小组活动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者会产生更…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理论从人的大脑发育程度出发认为儿童学习第二语言/外语具有优势。除此以外其认知能力水平及情感因素也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年龄包括人的大脑发育程度,认能能力水平及情感三种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语青学Krashen所倡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他的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设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输人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Affective Hypothesis)。其中“输入假说”是克氏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在语言学界得到了许多实验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挑战。集中介绍“输入假说”的局限性及其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如智力,环境,年龄等,在诸多因素中年龄因素备受争议.本文主要阐述了关键期假说的概念,以及中外研究者关于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的研究,同时探讨关键期假说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意识丁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看,本质上属第二语言教学。所不同的是对于华侨或华裔来讲,其习得顺序和语境可能有所差异。为了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我们认为必须将“语体意识”(stylisticconsciousnes...  相似文献   

18.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读,听活动的附带产物,学习者会在读或听的活动中习得一些词汇知识.频率和语境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种互补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认知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两组不同的认知风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人往往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会给外语学习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学校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及其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