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一则大学生网游成瘾的案例及其心理诱因——人际交往受挫、学习目标迷失、抑郁人格特征形成、社会支持缺乏,找到矫正策略——认知重建,压力排解,责任归位,勇于“空杯”,以期引发对大学生网游成瘾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近年来引起多学科的共同关注。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最初是作为一种网络越轨行为和家庭社会控制问题得以出现。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医学化的进程,意味着网络成瘾的家庭社会控制演变为医学社会控制,网络成瘾问题逐渐从越轨行为问题转变为临床医学问题。在网络成瘾医学化过程中,网瘾青少年的家长发挥着引擎作用。家长的能动作用分别体现在网络越轨行为初始确认、网络越轨行为非正式医学化、网络越轨行为正式医学化三个递进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家庭权力关系结构清晰再现,并决定着问题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魏胜 《社会科学家》2006,(4):203-205
本文拟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及危害分析入手,研究与探讨由于网络成瘾而导致的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进而引出"慎独"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慎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如何起到抑制作用,并就解决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对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多种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效应。实现网游产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和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政府、企业和教育等各个层面,我们都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规范网游相关产业,促进网游的健康发展,在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之间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5.
吸毒成瘾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强制戒毒所、江苏女子劳教所54例传统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依据,从生活方式理论视角,对吸毒人群的现状进行了定性研究、归纳和分析,提出生活方式定型化是吸毒成瘾的社会根源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霄 《理论界》2005,(11):109-110
现代社会中,网络成瘾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编制“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问卷”的基础上,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探讨了大学生上网的内容偏好、人格同一性和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吸毒成瘾的行为主义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军 《南方论刊》2007,(11):50-51
吸毒成瘾不仅是一个生理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行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耐药作用、身体依赖和心理强化三个方面,涉及到了个人、物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了吸毒成瘾的生理、心理机制,并为预防吸毒成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净化社会环境、塑造健康人格和延长戒毒时间。这样是为了发挥心理学在当前戒毒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新型看待吸毒成瘾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少数同学对网络过分痴迷,超出了正常限度,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为各高校领导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甫玉龙 《江汉论坛》2007,(5):136-139
就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而言,数字化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最严峻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努力跟进网络文化的发展步伐,切实将"网游"变成传播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强化美育的陈地,用科学的方法,让健康的网游为祖国人才培养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负面效应有如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当前网络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来说,当首推大学生上网成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种原因,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几方面入手,对大学生戒除网瘾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全面来临,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愈演愈烈,并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征,相应的研究也得以不断丰富。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回应网络全息时代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新挑战,反思已有研究的经验和局限,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时代命题。在对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性、描述性、影响性、相关性、对策性以及反思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在范式、视野、内容以及维度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要不断深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视野,实现学科融合;更新研究范式,拓展研究深度;丰富研究维度,加强比较研究,开创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的新视域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及对策浅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网络成瘾”这一种上网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青少年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本文通过对“网络成瘾”及临床初步诊断的讨论 ,从青少年的生活层面、文化和社会层面、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青少年心理需要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提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为辅、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强化行为矫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心理疾病,也成为信息时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面临的新课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相比较而言,在网络成瘾研究中,国外居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国内研究者逐渐重视网络成瘾现象,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空前高涨的态势.本研究以国内近几年出现的几个重要网络成瘾测验为基础,从网络成瘾诊断测量研究和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设定研究两个方面论述国内网络成瘾研究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的视角思考"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应当以人道主义为主要理论根据,界定网络成瘾的概念,探究其本质,阐明其机理,并揭示其危害.社会现实是成瘾的"真正根源",虚拟化的快感原则是成瘾的"内在机理".成瘾个体既不拥有一个真实的世界,又不拥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可能会丧失正常的情感、人格和道德观念.从根本上说,网络成瘾是一种异化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存在其根基处的价值秩序和规范关系(目的-手段关系)被颠倒了,人的自主活动、现实生存本身仅仅沦为了生产虚拟快感的手段、资料和能源.如果不加诸有效的遏制和引导措施,网络成瘾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甚为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是一种异化现象,它导致大学生人格封闭、迷失、分裂,价值观模糊,甚至出现对生命的践踏。异化理论为我们解决网络成瘾提供了学理支撑和对策依据。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是不和谐的现实社会,主要原因是人自身的弱点,直接原因是网络易获得快感和满足。基于此,可从教育、疏导、监控、制度四个维度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性强的高校“四维一体”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阈中的青少年网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极其复杂。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本文认为网络工具使用特性、网络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网络信息内容多元及网络传播异化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要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就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努力实现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社会理论常带有偶像化特征,这与信息匮乏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密切相关。俄罗斯从来就没有不加区别地对待马克思,结果马克思及其理论在苏联造就了一系列神话,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理想化的马克思形象占据了统治地位,至上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原来的官方认可的理论地位和国家赋予的权威。近年来,在俄罗斯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分为好斗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本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和好斗的马克思主义者派别。后苏联时期,研究者开始关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试图以此作为解决当今俄罗斯社会问题的钥匙。现今俄罗斯对未来社会的前提和社会主义前景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及继承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资料,大学生网络成瘾数量正逐步增加。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主要是由缺乏成功体验、自主性被长期压抑、性格内向、适应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消除网络成瘾应以预防为主,逐步戒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对东莞某高校450名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2%。大学生网络成瘾在性别、学科类别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溺于网络,理工科大学生比文科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网络。大学生网络成瘾在年级、地域类别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为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网络成瘾问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吸毒成癌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强制戒毒所、江苏女子劳教所54例传统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依据,从生活方式理论视角,对吸毒人群的现状进行了定性研究、归纳和分析,提出生活方式定型化是吸毒成瘾的社会根源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