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学科“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模块的教育价值、可行性、阶段性,提出了素材选择的一些原则和教材编制、教学实施与评价的一些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并论述了国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设置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时代性、选择性和基础性的特征,也反映了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有利于深化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提高整个地理教学的水平.贯彻新课标,就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创造必要的硬件、软件和师资条件,积极开展新课标所建议的相关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课程与教学     
肖川 《新天地》2011,(5):1-1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课程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规划学习进程。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这个系列行为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四个基本要素。课程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教学必须基于课程的规制和指引,才能保证它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的知识需要和情绪表现,在人的认识与活动过程中,起着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呢?这主要与地理课程本身的枯燥无味,以及在初、高中阶段所处的“副课”地位有关,(中考与高考不考地理,学生普遍不重视这门课)。但这并不说明地理知识就不重要,相反,地理知识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相关课程的应用中都显得相当重要和普遍,更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仅2000年高考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节为例,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习目标、学习起点、学习方式、学习方案的设计以及学习材料的利用作新的探析.为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构建科学的、和谐的课堂,提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遵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初心,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课程“是一切工程设计基础”的这一本质特点,深入挖掘各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仔细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授课切入点,对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课程思政递进目标,构建“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入基于网络智能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以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课程思政实践情况,为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阅读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学习特征,必然发展成为“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综合思维能力、落实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联系阅读”可以分为“单次联系阅读”与“多次联系阅读”两种主要课型。“联系阅读”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的阅读目标、进行得当的阅读指导、选择精准的阅读内容、保障充足的阅读时间并重视阅读测评的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9.
档案袋评定是课程评价范式中质性课程评价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本文立足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档案袋评定”方法的个案研究,对“音乐活动档案袋”的理论基础、设计与构成进行分析与反思,并透过个案研究探讨适合音乐课堂实践教学的“档案袋评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对课程内容的重组以及整合,利用教学平台,引入企业项目案例资源,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Hadoop大数据处理”课程为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适应大数据专业的工作岗位,介绍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Hadoop大数据处理”课程模块化设计,分别是教学主体转换、内容模块化设计、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设计、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以“Hadoop大数据处理”课程中大数据计算分析模块中“微博精准广告营销”为例说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不拘泥于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教师通过知识传递实现价值引领,使得各类课程都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中,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对各学科教师的素养及能力和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当从理科、工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要想完善研讨式教学法,并进一步推广,必须对其变式进一步研究。“三明治”教学模式是“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重要变式之一,它由“基础知识讲授”、“典型案例讨论”和“科研项目研究”3个环节组成。“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之目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机械制造技术是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去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结构科学的重新组合,这样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将教学知识结构模块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基于网络制造技术的机械制造教学模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即研究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职前教育必须为师范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当确立教育科研素质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理念。增设教育研究课程模块、优化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是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语文教学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使之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以助解决语文教学中效率太低和不顾实用这两大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凡是成功的课。执教者余兴不尽,听课者誉之为“艺术的享受”,其必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反之失败的课一定是违背了这些规律。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效率高、成绩佳、能力强者,其学习心理必然是“认识来源于主体改变客体的活动和动作”,“其一个刺激要引起一种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皮亚杰语)此反应刺激能力取决于其“准备…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通过开发互联网虚拟平台技术,把课程设计模块化,使其分为设计任务模块、预习模块、指导模块、计算模块、范例模块、自检模块、虚拟设计模块和网上答疑模块共8个部分。基于虚拟平台的课程设计丰富了课程选题,做到与时俱进;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交流沟通效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激发和调动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和语文活动(听、读、说、写)的内部机制乃是“言”与“意”凭借“生活”这一中介条件的互相转化。语文教学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学习活动,如果从教材、教师作用、学习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看这种特殊学习活动则具有若干特点。因而,语文教学原则,应是语文教学独特规律的总结,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沟通,求得言与意的互转,求得听说读写的结合,求得学习与实用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能力本位是与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相适应并作为其文化价值基础的核心理念。文章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培养能力问题,提出了培养学习能力、丰富能力化教学内容和提升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要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的课程总目标,必须明确“人文素养”的含义,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人文素养,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人文因素,学习方式上要强调在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中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针对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思政元素”提炼有误、对育人成效缺乏教学评估这两大实践误区,提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法,并运用教育实验检验之。【设计/方法】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1学年秋季学期专业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在正确提炼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后采用“静态组间比较”的“前实验”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假设,即:如果任课教师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中植入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那么,将政治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将会对学习该课程的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坚定又红又专的成才道路,使其学好专业课程更有动力。【结论/发现】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教育实验假设成立,实验结论有助于高校理工科教师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