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之一,马克思早期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思想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转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马克思早期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解读表面上来看大相径庭,实则具有相同的内核,都是从二元对立的观念论切入,排斥现实进入自身体系,正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批判的"解释世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代替"抽象的人",对人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现实的、历史的、实践的解答,以社会为方法论切入,为改变世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任平 《现代交际》2023,(9):35-44+122-1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运用哲学方法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关键性文本。其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两个目标,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政治哲学批评路径,并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滋养。因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政治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转向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社会中,青年马克思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产生了"苦恼的疑问",青年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初步确立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本文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基础,思考青年马克思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方法论后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同时试图厘清青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以探讨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继承及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年马克思在1842年至1844年初先后参与撰稿、主编了《莱茵报》并筹办了《德法年鉴》,在此期间,马克思自身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马克思的办报思想中对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843年是这种变化产生的重要时间点。从《莱茵报》上关于"《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的七篇通信到三篇"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办报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语境中的"人民报刊"转向对公民与市民二重身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语境下"人"的复归。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中,马克思占有卓绝的地位。在马克思的许多伟大思想中,人学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文章通过探究马克思人学的动因、马克思人学形成过程及其发展,总结出马克思人学的主题、核心、方法论、功能、思维方式及根本价值目标。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提出了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方式方法,为社会主义深层次的解放人、开发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由人本逻辑、辩证逻辑和现实逻辑构成。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转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架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马克思"现实的人",人学研究的纷争在历史长河中跌荡起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构了超越以往旧人学理论、结合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合理内核、理论归宿,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十一条著名论断的基础性和研究价值也始终为国内外学者所看重。相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本,《提纲》全文看起来非常简略,这也就使后人研究此文本,并深入把握马克思思想的难度大大增加。随着时间的变化,也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这篇学术经典的不断剖析,在不同时期学术界呈现出对其思想不同的理解,对于《提纲》中重点涉及的马克思的实践观问题,学者们的理解也有各自的独到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问题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将《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问题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进而说明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新形势下的"人学"研究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任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的走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现代人处于海德格尔所说的"被抛"状态,人们找寻不到自身的存在,遗失甚至遗忘了存在,为了找寻能使现代人更好地存在的方式,笔者将从分析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状态、对"人之为人存在根据"的探讨以及人的存在方向和价值三方面来加以说明。总之,在马克思哲学的人学存在论思想下,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运用实践活动,以人为本为人的存在方向,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为存在价值,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思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剖析了旧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并对其进行了批判,科学地阐述了环境、教育和人的活动三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简要阐述了其观点。通过对第三条内容的研读,结合前人的资料文献,阐述对第三条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1)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观念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人学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整个的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变革实际上是人学观上的一场思想变革。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马克思的人学观还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唯物史观理论构建的基础之作,该篇中对于"现实的人"的思想内涵进行了丰富的论述。"现实的个人"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不仅对我们正确把握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有着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我们立足当代中国实践,正确看待现实中的个人生存、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的理论生成,并结合现实,分析"现实的人"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思想不可忽视的文本。在其中,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康德、席勒、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独特的实践美学思想。马克思的实践美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美感的发生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象"的双向建构过程;第二,劳动创造美,美根源于社会实践;第三,美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第四,美的规律是实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思想不仅影响着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中国实践美学也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探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