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生产、资本逻辑与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生产的实质,就是空间被开发、设计、使用和改造的过程,是社会利益集团通过控制土地和建筑物等空间主要特征来塑造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组织的过程,而这一空间生产过程又受资本逻辑的支配。中国的城市作为世界空间生产体系的重要节点,也是空间生产和资本逻辑的反映,中国的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当代语境下必须给予应答。本文对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权力的作用、城市空间正义、地理差异与空间生产、资本逻辑的关系以及中国城市研究的本土意识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空间的生产要坚持空间正义。空间正义要求保障人民的空间权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基本伦理诉求是以发展为基础,以平等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以多样性为追求。当前我国城市空间生产中存在着空间正义缺失的状况,其基本表征为空间的贫困、空间的异化、空间的同质化、空间的隔离化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空间生产的相对滞后、资本逻辑支配空间生产以及集体行为逻辑的存在。因此维护我国城市空间正义、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生产需要采取三重维度的解决路径,即实现包容性增长、消弭资本逻辑副作用、破除集体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全球资本空间生产流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众多时空交织的空间变革之中。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摒弃了“资本逻辑”的价值诱导,坚持了“人本逻辑”的价值引导,使得城市化的空间规划与生产不再成为资本生产-积累的工具,而是紧密服务于全体民众的福利与和谐。“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的中国道路,通过加强空间要素聚集,利用城市的经济功能促进空间资源的均衡性分配、公共资源的平等性布置、空间权力的公平性保障、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包容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一场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国土空间的结构变革和生产要素的增长贡献变革,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正义性和正当性,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城市新文明,赋予了人类空间命运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以揭示货币转化为资本及资本发展的逻辑为主线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创立。马克思的这一思想革命蕴涵着当代意义上的空间经济学与空间政治学维度,深刻展示了货币的空间性及资本主义创生的空间性过程,科学地阐发了资本的空间化逻辑正是源于空间的资本化,即力求将一切地点"变为进行资本化生产的地点或生产资本的地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本质指向是政治的,是"时间经济"中的人类自由发展空间("自由王国")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在空间中的无序扩张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空间维度的资本批判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在空间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要求空间治理必须深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正义。在空间规划方面,我国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增殖;在空间界限方面,我国强调劳动者的权利而不是资本权利;在空间解放方面,我国强调差异化空间而不是同质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激进理论"空间转向"的脉络下,正义等概念显著地空间化了。正义的空间性既要注重作为表象的空间分配平等,也要关注生产不正义结果的空间化过程。追寻空间正义就是要培育一种空间敏感性,激发社会运动来消除植根于空间生产实践中的非正义现象,实质上指向的是一种反抗空间霸权的努力。在此语境下,索亚回归本体论的假设以实现空间正义的理论化,并通过城市权概念中介,构建形形色色的洛杉矶"劳工—社群—学院"正义行动联盟,从而超越解释学的宿命,迈向一种激进的空间实践。但索亚有关区域、地方以及"移民穷忙族"的话语,表达了他对边缘立场与微观地形的偏好。在确切的意义上,这是在商品和生产之外寻找革命的落脚点,是一种以激进为姿态的撤退与逃离。它喻示着整个西方左派从宏大革命叙事到社群行动主体的退守,边缘解放与微观政治最终替代了作为集体行动的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7.
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引申至空间维度,是大卫·哈维体认当前社会政治症候的理论手段。哈维由此归纳出现代资本体系无法规避的三个悖论:其一,罔顾个体实际需要的商品生产机制,存在价值过度积累同市场消费不足的矛盾,以及资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彼此让渡的二律背反。其二,缓解资本"滞胀"或贬值的资本"时间修复"与"空间修复"策略,因资本地缘格局的间歇性破坏与全球金融体系区域性剥削的形式,表征出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在时空上的紧张关系。其三,确保剩余价值持续积累的资本地理性不平衡发展,促使空间单位间的协作关系被剥削和竞争所取代,从而在资本循环内部形成瓦解资本逻辑的力量。三者在资本生产、循环和积累层面,描绘出资本主义在面临危机与解决危机之间徘徊的辩证运动轨迹。而它身后的空间非正义政治景观,又佐证了资本逻辑的空间辩证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属性的地理学隐喻。  相似文献   

8.
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必须诉诸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但却没有解放生产者,未能实现社会正义。在肯定资本文明面的同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实体形态、关系形态以及文明形态的非正义展开了深刻批判,构建了以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必要前提、以无产阶级社会革命为实现手段、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的共产主义正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正义思想指引下实现社会正义的现实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和利用资本价值,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逻辑,让资本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顾慧君 《理论界》2010,(9):186-188
本文试图通过社区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上的不同与差异对于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即以社区空间这一视角考察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聚集过程。本文从现有研究和文献的回顾中,从理论上梳理和归纳了社区公共空间影响社区社会资本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功能"解释与"意义"解释两个基本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在理论意义上加深人们对于空间如何影响社会资本聚集过程内在逻辑和机制的理解,在实际意义上也对于社区设计以及社区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袁超 《云梦学刊》2023,(5):62-70
空间正义的出场与发展是理论转向和城市化现实推进的结果,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使得正义理论发展与空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呼唤新的城市正义理论指导城市的健康发展。空间正义首先源于空间与正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双向构建,同时也是对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正义问题的具体回应。空间与正义是一对无法分离的相关性范畴,空间正义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差异性以及多尺度综合性等理论特质。空间正义的研究既要关注“分配”问题,更要站在城市主体尊严的角度关注“承认”问题,以及研究空间自身的价值性和情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空间作为人类生存之必需,长久以来一直被作为静止的人类生存与生产的"场所"。然而,空间是人类再造的产物,它本身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的时代,空间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农业社会神秘的、魅惑的空间,工业社会祛魅的空间,等等。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空间与资本、空间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其结果导致了不平衡的地理发展,使空间正义以及区域剥削问题凸显出来。这不仅赋予了空间新的属性,而且超越了以往线性的历史决定论,预示了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技术以产权之名被顶级公司垄断成为劳动控制与财富转移的工具,既是深度全球化时代逆全球化兴起的根源,又是人工智能时代资本增殖的方式。资本形态的知识化,使得资本能够在今天以创新知识之名而大肆控制、征用甚至是掠夺知识,使事关人类整体繁荣的应用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集中于大公司、大企业和发达国家的手中并成为经济宰制和政治支配的工具。当代西方左翼知识经济学对之进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指知识垄断的问题,其外在反思的方式虽然并不能真正解决知识垄断的问题,但却提示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引,在人类繁荣和历史发展的整体逻辑中深入研究其重塑资本逻辑的现实方式及其政治本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知识加速增长和极度繁荣的今天真正推进知识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3.
空间理论是当代激进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换,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阿尔都塞通过将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结构因果性”以及“多元决定论”思想运用于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的重新理解来对抗传统历史哲学的解读.这种通过结构对抗主体及其历史哲学的方式,成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空间化的主要前奏曲.而曼纽尔·卡斯特对城市问题的论述就基本沿袭了阿尔都塞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资本逻辑是现代世界的主导逻辑。但资本诸逻辑间的有机关联,亦即资本逻辑的系统结构,尚未得到澄明,甚至尚未被作为理论问题被自觉提出。对资本逻辑结构及其当代嬗变的省察,能够敞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前人关于资本逻辑系统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留下了较大深化空间。应既从人、社会历史和自然的存在与发展的高度出发研究资本逻辑,又从资本逻辑的视角切入思考人、社会历史和自然的存在与发展;既入乎资本逻辑其内又出乎其外,以真正哲学的方式透视资本逻辑,研究其鲜活的现实和历史;还需充分运用以否定性和矛盾性为主要特征的唯物辩证法以及结构分析法、“普照的光”法、具体分析法等方法透视资本逻辑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王雪  张盾 《东南学术》2021,(2):47-55
对资本权力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资本是一种规训劳动者主体性的力量,其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劳动主体重塑为“经济上有用且政治上无害”的柔顺个体,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一规训机制具体实现为资本规训权力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同构.在时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对时间的侵蚀,以“工作日”“时间表”的形式占据人的生命活动,使时间成为吸纳和榨取人类精神劳动的媒介;在空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的糅合,资本将触角从以工厂为代表的封闭空间扩展到以城市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以隐秘的剥削性开启了从肉体规训到精神物化的范式转换.资本与时间、空间的同构,使资本对人的规训发展为一种政治权力,结果使劳动主体丧失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最后以产业后备军的形式成为资本权力宰制下的“赤裸生命”.  相似文献   

16.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交通发展是变革空间生产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空间正义的重要途径。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阶段的演变,区域空间格局也经历了相应的演变过程。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是交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空间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应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坚持差别原则和综合均衡原则,探索交通发展的空间正义策略,合理运用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促进区域空间交通的均衡发展,缩小交通发展的空间差距,以彰显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生产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途径和表现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根本路径。在历史发展中,资本一方面促进了空间生产历史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空间生产历史逻辑的僭越。在当代,空间生产成为资本生产的主导历史形态。审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在肯定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要指向对资本关系的历史性批判,首先是对当代城市发展理念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胡滨 《社会科学》2012,(5):59-68
我国城市化进路中,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城市化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工作场所和居住区域的空间分离,并由此带来社会阶级成员的分化以及新工人阶级的形成。卡茨尼尔森主张一种城市空间想象以及向民族国家、政治文化保持开放的理论姿态,以有助于解释工人阶级主体偶然和易变的形成过程,以及工人阶级为何一直未能履行社会革命代理人的历史任务等马克思主义理论难题。以卡茨尼尔森为代表的都市马克思主义提醒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城市做出新的解读,重新理解城市在封建主义灭亡和资本主义形成中的作用和机理;重新图绘城市空间构型变迁对工人阶级意识与阶级形成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休闲过程表现为资本逻辑对之强制规训,那么休闲过程是资本实现与回收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其内容是非正义的,主要体现为休闲的现实空间与时代内容都受到资本逻辑的控制.当代中国推进休闲正义,必须超越资本逻辑,实现体闲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