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可以测度资源和环境约束下2002—2011年中国266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可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城市群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非城市群城市,东部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工业专业化、城市密集度和客运能力变量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正相关,而货运能力、服务业专业化以及环境规制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市场化通过显著改善劳动力市场要素扭曲程度和资本市场要素扭曲程度的作用路径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地理区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区位异质性。为克服市场化内生性问题,进一步依据2015年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批复政策事件,运用双重倍差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DID)分析并检验了市场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式,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动态能力理论、“资源”三角形理论,以2015-2021年广东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能正向显著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有一定滞后性。特别是,非国有企业、非制造业企业、大型企业、高股权集中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明显。在影响机制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的途径进一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视角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再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将技术创新纳入模型中,构建动态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与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技术创新传导的中介效应为负向;而公众参与型规制通过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兴起,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EBM Super-Global-Malmquist(EBM-SGM)指数对2002—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20%,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2)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和东部地区;(3)互联网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扩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制,并选用中国2009-2019年1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扩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中间投入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三个渠道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竞争效应并未通过中介机制检验。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认识扩大服务业开放对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以及为评估现实影响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就如何从扩大服务业开放角度探寻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促进制造业升级转型,也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营商环境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因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选取201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为样本,分析了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整体特征及演变趋势,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营商环境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人均GDP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办企业、办理破产、获得电力供应和跨境贸易等有关政府经济规制程序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发展,其他细分指标如建筑审批时间、获得贷款、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和执行合同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财产注册甚至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总体上,沿线国家应当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根据营商环境具体指标的要求逐步改善本国的营商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出发,沿用“索洛余量”规则选定投入变量,通过数据包络法(DEA)测算1998—2017年省级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融资平台扩大举债会有缓解财政压力的短期效应,但长期债务扩张会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显著的负效应。那么,政府债务扩张的动力更多是来源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西部“弱者”,还是发展较好的东部“强者”?基于区域异质性的考虑,将样本作区域化处理,构建包含滞后期的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政府举债对整个政府债务扩张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国的政府债务扩张对于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融资约束视角出发,对《物权法》出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且以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物权法》出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法律制度环境越好,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物权法》出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