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区域间经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对区域间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背景下,通过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运用教育基尼系数测算了我国31个省份1998~2008年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并利用各年度截面数据对其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人力资本不平等性逐渐减弱,表明西部大开发对缩小地区间人力资本不平等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劲的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基尼系数的变化将引起人均GDP更大幅度变化,地区间人力资本不平等性的差距是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3.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区域创新水平与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创新--区域经济增长刻画了一条内生的区域经济增长路径.西部要实现经济增长加速度,需要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对先进技术吸收运用、模仿创新能力,并最终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存量是这一进程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河北学刊》2006,26(4):184-188
本文在简要阐述人力资本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统计数据对河北省的人力资本现状从总量、水平和区域分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河北省人力资本存量总体水平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虽然处于中上游水平,但在本省内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平衡。如何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同时,强化区域间人力资本发展的宏观调控。以逐步缩小区域人力资本差异,是今后一段时期河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区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和高等教育经济增长贡献也存在差异。按照我国传统东、中、西的经济区域划分,利用2001—2010年面板数据,通过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考察各省市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弹性较低,但高等教育经济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较高,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中部地区居中。因此,东部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部应通过改善就业环境留住人才,而西部应强化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越 《学术界》2005,(6):227-23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增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较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本世纪中叶赶超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目标,更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7.
我国四地带人力资本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四地带间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采用面板数据对增长核算方程进行的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时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建议政府采取继续扩大向落后地带的基础教育经费资助、开放教育市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更新思想观念等政策,以缩小四地带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实现地区经济向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条件下,人力资本存量与劳动生产率是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劳动者的素质就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开发人力资本,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现实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是世界各国一致的目标。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的结果,因而人力资本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教育投资水平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协调,政府要强化我国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以期推动各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政佟   《社会科学研究》2012,(1):26-33
在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形成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进程的不同阶段,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是否会表现出门限特征是理论研究方面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的各制度性变量纳入模型,并首次运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之后,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影响因素;区域人均GDP发展水平的变化会使企业家人力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门限特性;在正反馈和自我强化机制以及示范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家的集聚效应也会使企业家人力资本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具有明显门限效应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需要政府强力介入,承担必要责任.我国学校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区域和城乡差别巨大,需要政府实行公平的投资政策,政府投资应当向边远落后农村地区倾斜,逐渐缩小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差距,为经济公平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地衡量新疆人力资本存量,研究新疆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思想与内生增长模型有机结合,把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可变的决定性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在对制度变迁的指标测度进行借鉴与修正的基础上,尝试基于扩展的Barro型回归方程、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考察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在其它变量加以控制的前提下,人均GDP增长率与人均GDP的初始规模呈现负相关,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收敛性,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经济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趋势;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开放度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四大区域人力资本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配置,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区域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高到低也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人力资本代替物质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分别为0.66、0.34、0.31和0.62.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投入要素,比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发展史和大量的经济实证研究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本文认为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匮乏,这要求我们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借鉴TEA、GEDI和CPEA的有益思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和经济数据特征,构建评价我国创业发展能力的创业发展指数(CEDI)三级指标体系,实证测算我国区域创业发展能力;分析我国创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创业型经济发展潜力,验证创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间的S型曲线关系,试图强调在创新驱动阶段,高增长潜力的创业活动和创业环境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EDI作为多维指标,能从多方面测度某一区域创业发展能力以及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潜力;CEDI作为创业资本的度量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创业资本水平,较客观地反映出创业资本与经济增长间的真实关系;我国创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创业资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创业型经济发展潜力也因创业资本水平不同而呈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地区平衡发展的真正内涵除了指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上的缩小外,也应该体现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缩小。运用分布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碳强度差异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发现,两大地区人均收入差异存在绝对收敛,但与此同时,碳强度差异呈现发散趋势,地区间碳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并不同步;人均资本、城镇化、市场化及产业结构对碳强度的地区差异有较大解释力,而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则解释力不大。探究碳强度差异随经济增长差异变化的机理发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降低将引发碳强度差异扩大,而人均资本、城镇化、市场化、产业结构等决定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亦可以明显地影响碳强度差异。以上结论对中国走节能环保型区域平衡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由于影响要素繁多而难以从一种视角予以解释。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着眼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单纯以人力资本数量指标难以有效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有必要将人力资本承载个体与其行为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从而体现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73-80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建立起人力资本这座桥梁,探究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两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模型和人力资本溢出的内生增长模型,对江西省199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而且财政和非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中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比资本存量的贡献弱。  相似文献   

20.
现有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方面的文献,较充分地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然而,对于经济增长如何惠及人力资本形成,或者说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尚未得到清晰描述.一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增长的互动关系角度,量化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区域发展绩效如何通过个人教育投资、公共教育卫生投资以及人力资本迁移等因素影响到区域人力资本成长过程.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研究发现:一些特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已严重脱离于外来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出现畸形扩张;各地区对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方面投入较大,而卫生支出显著较少;区域经济发展绩效主要惠及各地的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同时,不同地区对几类教育投入强度存在明显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