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发展迅猛,并成为刑法保护的新领域与薄弱点.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裂变式发展,各种网络侵犯著作权的违法犯罪肆虐,利用数字出版技术传播色情信息等犯罪亦大肆蔓延,借助数字出版物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频发.于是,如何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刑法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刑事政策与法律规则的连接点,刑法原则在数字出版的刑法保护中十分重要;以刑法谦抑和有限保护原则、罪刑法定和协调保护原则、宽严相济和司法均衡原则指导现行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适用与完善,有助于构筑系统化、严密化的数字出版产业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的网络出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科技期刊网络出版的优越性:简化出版程序;降低经济风险;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使用率;使信息更生动、检索更方便。介绍了两种网络出版方式,即POD方式和Apabi方式。提出了网络出版的实现途径:建立在线出版系统;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制定网络出版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出版存在的版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出版出现得最多的侵权表现主要有网站出版无出版权的作品、侵犯其他网站的网页著作权、滥用修改、删节权等。要发展文化艺术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数字版权产业,解决网络出版存在的版权问题,首先要增强出版单位的版权保护意识,提高出版单位的技术保护水平;其次则必须及时更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尽快与国际保护接轨;同时,还要通过尽快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利益。  相似文献   

4.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网络出版是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 ;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 ;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所谓“大媒体”的阶段。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在载体、传播型式、传播工具和手段、功能、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范式 ,目前出版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出版应运而生.从网络出版的内涵、特点、优势等方面探讨了网络出版的基本概况,进而分析了网络出版的局限性、发展趋势和其发展面临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其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从出版稿源、技术支持、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现代网络出版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网络出版的现状、流程、优势和支持网络出版的技术 ,来阐明网络出版将成为出版业的生力军 ,笔者结合高校学报的具体情况 ,基于《电子毕》NEWSTECH@跨媒体网上出版系统 V 1.0来推行期刊网络出版 ,进一步地体现学报是学校学术的“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版权立法趋势简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上出现的法律问题可以分为公法问题和私法问题。目前关于网络版权的民事立法相对滞后。网络版权法律保护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并经历了网络环境下版权亦受法律保护、为单纯提供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商(ISP)提供免责的制度、P2P技术引发的新问题三个发展阶段。网络版权立法应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网络出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打破了出版业原有的模式,一种全新的网络出版形成了全球性的、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传输体系新模式。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国际互联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媒之后兴起的"第四媒体",由此,网络出版兴起和发展。当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出版正在改变着以纸张为主的传统出版业,推动传统出版业走向网络出版的新时代,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电子出版一起将构筑起新世纪多元化的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的编辑素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赋予了编辑工作许多新的内容 ,它引发了编辑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革命性的变革。处于信息传播前沿的编辑人员应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不断更新观念 ,掌握新技术 ,成为不仅具有专业知识 ,而且具有现代出版技术 (主要是计算机编排技术、多媒体出版技术和网络出版技术 )能力的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发展与立法适时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的范围和领域的探讨 ,提出了随之带来的诸多法律问题 ,如网络侵权、网络犯罪、干扰网络管理秩序等 ,进而提出了加强与网络有关立法的迫切性。分析了针对网络技术立法将遇到的困难 ,如网络的开放性、上网对象的复杂性、新的法律规范的无可借鉴性等。指出针对网络技术立法 ,要坚持适时性 ;其法律规范 ,要做到具有针对性、准确性 ;要注意与其他法律体系的整体协调性 ;要注意与国际通行规则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版权问题,有认为其涉嫌侵权。根据1928年《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的条文,1938版《鲁迅全集》的出版只需要得到著作权人的同意即可,不必以收回北新书局等出版机构的鲁迅遗著出版权为前提。李小峰同意由第三方出版《鲁迅全集》且对出版时间未设限。这种正面态度有助于消除王云五对于北新书局“反诉”的疑虑,也有利于《鲁迅全集》尽早出版。《鲁迅全集》出版过程中并未侵犯北新书局的权益,也不存在侵权问题。在民国法律框架下,1938年版《鲁迅全集》一经注册,其著作权(编辑著作权)就应归“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所享有。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具有犯罪主体新颖、犯罪方式独特、犯罪情节复杂的特点。刑法学界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问题以及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帮助犯问题未能达成共识,使得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我国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法律规范大多形成于网络云端技术诞生之前,网络云端技术的出现给网络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带来了新问题。在侵犯著作权罪刑法规则尚未作出更新性应对之前,应当积极发挥司法的自我适应功能,对于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以基于实质解释论的立场,在不违背罪行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复制发行”、“以营利为目的”、“犯罪主观”等犯罪构成要件进行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在更快更好地获得和交换信息的同时,也给著作权的保护带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网络著作权及侵权行为的界定,分析了网络著作权的特征及主要侵权类型,探索建立对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技术保护、行业自律保护的三种主要保护模式,以期对我国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P2P技术在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版权侵权问题。由于P2P是具有双重用途的技术,所以在认定网络服务提供商和软件提供商间接侵权责任时,既要考虑保护版权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到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比美国、澳大利亚的帮助侵权、引诱侵权和许可侵权认定规则,提出构建以共同侵权为基础的间接侵权认定规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版权侵权现象日渐增多,涉外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学界和司法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涉外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除了要受到一般侵权领域法律适用理论新发展和新突破的影响之外,还须要结合网络环境下作品传播的特点,考虑符合实际需要的法律适用方法。较为务实的做法应该是:采取扩大解释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同时,应重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网络版权侵权问题始终为立法界、司法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是规定应对受到侵害的网络版权权利人给予何种救济措施的法律制度,因为关系到网络版权侵权责任的追究效果,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我国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必须从民事救济的体系化、行政救济的完备化、刑事救济的规范化入手,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侵权行为适用民法上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作为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其判断标准可以客观化,即以是否违反注意义务作为判断标准。著作权侵权行为中的审查注意义务是判断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民法上的过错理论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审查注意义务的判断提供了借鉴。著作权侵权行为区别于民法上的一般侵权行为,在借鉴民法上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和方法时,需要结合著作权的特点、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司法政策等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与科技论文发表相关的著作权概念,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对科技期刊著作权规定的差异,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和科技论文作者著作权的侵权现象,以利于引起我国科技论文出版中对编辑和作者著作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版权瑕疵是指作为出版合同客体的作品存在侵犯他人权利或附有他人的权利负担的不圆满状态。司法实务中的版权瑕疵主要包括作品侵犯他人人格权、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权利过期、重复许可和违反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等类型。在出版合同履行过程中,若版权存在以上瑕疵,出版者可以通过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减价、要求著作权人补充履行、依法解除合同或请求损害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网络传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已得到普遍应用,这也就使侵犯短信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从阐述短信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侵权类型入手,力求在现有社会环境、技术条件和法律制度下,从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两个层面寻求短信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短信作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