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前中国音乐剧正在走向繁荣,但也显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于何谓音乐剧,需要呈现它的前世今生,多面关联,文化定位;对于中国音乐剧,需要认识它与世界主流音乐剧即美欧音乐剧的关联,与中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关系,与中国艺术体系的关系,与中国文化体系的关联.而这些都与中国审美文化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总体格局纠结在一起.音乐剧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娱乐/艺术样态,从西方到中国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音乐剧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艺术方式,也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思考.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和解决这些问题,方能从中国审美文化走向全球化这一整体格局中,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音乐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出的一座艺术宝库,其积累的众多优秀音乐剧目是中国歌舞剧创作的灵感源泉,对中国各领域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剧的发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总结中国民族音乐剧的审美特色,为中国民族音乐剧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础,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形象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本文通过对音乐剧形成和发展脉络的探究,目的是为了从历时的角度,横向地窥探其发展的艺术轨迹,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鉴赏这门新兴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4.
音乐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舞台戏剧艺术,集戏剧、舞蹈、音乐三个核心元素于一体.中国本土音乐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三种不同风格,即都市化风格、乡土化风格及综合化风格.当前,中国音乐剧面临四个方面的困境:国内对于音乐剧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音乐剧专业人才比较短缺;精品原创音乐剧剧目少;音乐剧的观众群体太小.  相似文献   

5.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都是融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两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基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审美原则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革新传统戏曲、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何辉 《国际公关》2013,(3):88-91
现今西方世界的中国观念有着丰富的思想根源:从13世纪的柏朗嘉宾、马可·波罗开始直到如今.许多西方人在他们的著述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对于中国的看法。在浩如烟海的西方著述中,挖掘这些对中国形象与中西交流有着深刻影响的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世界,也有助于我们在与西方世界的沟通中更好地阐述我们的观念.并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为此,本刊将陆续刊发何辉教授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提、基础、状况,认为中国所谓的现代主义的基础和前提与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完全不同,由此决定了中国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走完全相同的西方现代艺术之路,从中国当前的状况来看,还是以"中国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指代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初,中国文学批评界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其焦点是如何认识西方的现代主义,中国是否能够发展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如何评价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实际上演化成了关于中国文学道路的探讨。从变异学视域来审视这场论争,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语境下是如何发生变异与他国化、并进而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学品格建构中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自由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否定的自由到肯定的自由再到肯定的自由和否定的自由统一.中国的法治进程中,自由思想对其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西方自由思想进行解析,也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进行解构,使中国在吸收了合理的自由思想后更好地达到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穆藕初作为我国近代引入西方科学管理法的第一人,在漫长的实业管理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推广科学管理法。从穆藕初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入手,运用大量史料详尽地介绍了穆藕初管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从历史的角度向读者展现了穆藕初一生都在积极介绍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企业实践相结合。他既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理论,也不囿于中国多年的固有成见,勇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他一生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引入和传播过程,把握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陈独秀思想特点,采用文献解析的方法,认为:五四时期,陈独秀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以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等先进理念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评判,目的是以西方现代文明来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尽管这种评判带有"舍中求西"的情感倾向,对传统文化批评过多,但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对之进行合理改造,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五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来看,陈独秀的评判基本上是客观的,其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科学的、先进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危机.与此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洋节以其“时尚、娱乐、狂欢、人性”等时代特征,并借助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伴随全球化的浪潮迅速传入中国,很快赢得中国年轻一代的青睐和追捧。西方节日中国的盛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甚至触及到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从时尚文化角度来探讨西方洋节的中国化问题,以期更好地解读西方节日在中国传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就油画在西方的产生、发展以及油画艺术与历史、社会文化、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当前文化、艺术状况加以考察,论证了油画在西方艺术中从中心退至边缘、价值内涵转变的根本原因和油画生存的价值,以及油画艺术在西方的嬗变原因、过程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源头出发探寻中国与西方法律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古代东西方地理、人文、经济、思想的研究,找出双方的差别所在,取长补短,更好地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蝶”效应     
《蝶》被称为"世界级中国音乐剧",制作方希望这只在东方振翅的"蝶",翅膀的颤动能在西方掀起龙卷风"世界级中国音乐剧",是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蝶》被赋予的头衔。这样的投资规模与1981年首演的经典音乐剧《猫》旗鼓相当——当年《猫》的制作成本为450万美元。《蝶》的制作阵容被称为"世界级"的重要标志是法国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主创人员构成的"五架马车":创作导演吉勒·马呜(Glies Maheau)、导演韦恩·佛克斯(Wayne Fowkes)、编舞岱恩·查尔斯(Daren Charles)、多媒体设计奥立佛·古力特(Oliver Goulet),还有剧本医生吉昂·巴尔伯(Jean Barb)。他们来自英国西区、加拿大等地,都是国际音乐剧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6.
《天下》月刊的译介出版活动,践行了该杂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之间更好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宗旨.它通过多元化的出版选材,跨专业、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中外译者和撰稿人群体,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合理完善的编辑发行体系将中国文化成功地传播到西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文化的成功之道为我国当下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葛兰西在民族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创新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及阶级分析方法基础上,在领导意大利无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的实践中,葛兰西创造性地从文化层面来寻求民族国家建构的战略方针和具体路径。葛兰西以文化霸权为着力点构建民族国家、增进民族认同的战略思想和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实践中对当今民族问题的解决仍有指导性意义。对葛兰西民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也可以为中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爱·文姬》这部音乐剧以“蔡文姬归汉”为线索,从女性视角对蔡文姬这个人物进行塑造。她对亲人有小爱之心,对苍生有博爱之心,对国家有大爱之心,同时更是挚爱文化。这些特质在女主角“角色化”演唱的过程中都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也体现了这部音乐剧深刻的内涵和时代主题,即民族的融合、团结和发展。虽然,在这部音乐剧中没有提到一个“爱”字,但是全剧爱意浓浓,同时,这也是音乐剧女主角“角色化”演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跃萍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5):53-55,66
《歌剧魅影》是现代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伊德·书伯创作的经典音乐剧,描写了巴黎歌剧院内发生的传奇故事。本文从剧本、音乐、舞蹈、舞台场景等几方面来研究《歌剧魅影》,分析其成功原因,仔细揣摩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在此部剧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我国音乐剧发展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结合本国国情及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奋斗走出的新型现代化模式,打破了传统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的单一模式。从主要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特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