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网络写作与网络原创文学现象进行探讨批评有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和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两种批评形式.这两种批评形式,从批评者的身份到批评态度,批评目的,批评形式和批评效果上看,都存在着差异.差异形成了宏大与琐碎互补、崇高与庸俗共存、精致与芜杂同行、网内网外联袂出击的局面,这种局面必将为网络写作的繁荣昌盛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相似文献   

2.
源于自然科学的互联网在最具人文色彩和人文精神的文学领域也结出硕果--直接催生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和蓬勃发展.互联网不仅是网络文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深深地影响着网络文学从形式到特质的各个方面.网络作品充溢着灵动的思维和鲜活的语言,极具创造力.而Web2.0的出现使得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更趋成熟,保证了优秀作品能够及时脱颖而出.伴随网民素质的提高和网络文学规范的形成,网络文学终将实现其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文学的交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的推动 ,文学鉴赏出现了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的趋势 ,实现了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 ,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 ,交互式写作在网络空间里得到了无限的发挥。本文就是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方面 ,对网络文学的交互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批评小说是在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发展中衍化孕育而成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网络文学生态的全新批评话语。它集读者、作者、评者于一体,借助网络媒介的即时性、交互性、超链接等媒介特性,前所未有地实时介入网络文学的创作现场,直接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其平等交流的对话性与直接介入创作的批评有效性,颠覆了以西方文论为主导的文学批评话语模式,对于建构真正切合网络文学实际的批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阳光与阴影的街上——网络文学现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网络文学 ,可以看到网络意识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认同。网络文学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 ,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展望 ,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本文试图从网络文学的作者、作品、读者三方面入手 ,思考网络给文学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批评要改变其与网络创作不相适应的格局,需要正视网络作品海量阅读、评价标准无从依傍和评价方式形殊而理异等现实困境。要破解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呼吁批评家真正进入网络文学现场,二是建立网络文学批评的通变观,三是打通写、读、管、评各环节,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概念为文本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意义关系的视角.根据互文性理论,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们之间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无限广阔的网络.作者总是通过对现存的文本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构成新的文本;读者对于新文本的理解也依赖于先前有关文本的知识和自身的经历.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文本意义的解读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特征,它取决于作者的建构和读者的解读,取决于二者间的交际互动.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亟待正视与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引发了怀疑与争议。针对当前网络文学不被正视与批评的现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文学批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通过批评界与网络界的共同努力来创造网络文学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随之出现,并呈现高度自由、互动、迅捷的特点,这对书面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网络写手的水平、立场、心态的复杂性,写出的作品良莠不齐,在价值观方面出现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可从网络文学的内涵及特征、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及网络文学的走向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网络文学的价值观问题。通过对网络文学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正确把握网络文学价值观方向,对当代文学发展,对和谐文化建设,对培育读者健康良性的价值立场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经过十年发展,已积累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并探索出自身生存模式。当前网络文学存在题材的类型化使阅读体验变成读者按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在线写作和阅读对海量文本的需求引起作品内容拼凑、抄袭;产业化运作和快速浏览的阅读〉-j惯是网络作品节奏缓慢的根源等问题。原因在于研究主体身份的困惑,研究对象的模糊、文本到达的困难以及因作者、网站与研究者目的不同所带来的文本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发展20年来,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点击量和产业数据之外,它还具备更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当前网络文学以类型网文为主流,这一来自通俗小说的流行文体紧密关注日常生活,在不同文化阶层群体之间进行解释和沟通,因其流行性和受关注度成为构建社会文化议程的一个新维度。网络文学创作逐渐由非专有性社会生产向专业写作过渡,当前商业化的文学网站保障在线原创内容的稳定供给、实现作者收益,同时也使得这一创作领域不再自由开放。从媒介技术和传播能力角度看,与读者即时互动的网络文学具备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的能力,但类型网文自身的容量和本质上对外部力量的迎合性限制其取得新的突破。网络文学的局限性不仅仅由于类型小说的盛行,也是数字技术对注意力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丁筑兰 《学术论坛》2012,35(5):89-92
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以网络文学为例,网络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使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从实际效果看,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拓了文学写作的空间;网络链接实现了文学内容的非线性组织;多媒体技术赋予作品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能力;网络文学的双向交互建立了灵活开放的读/写者关系,引发文化意义的内爆。然而网络文学也出现了本体缺失和主体混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蕾 《广西社会科学》2022,(11):146-155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过程中涉及中国本土文化及其海外传播。通过分级构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满足评估学方法所要求的高效性、全局性、客观性与独立性要求,定性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结合国外文化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对因素按照权重给出先后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认知角度来看,海外读者更容易接受玄幻动作类网络文学;从态度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较高;从行为角度来看,海外读者付费意愿不强,但愿意参与到创作之中;从接受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翻译质量和故事发展关注度高,各影响因素耦合助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正向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可扩展海外传播网络文学题材范围,满足海外读者多样化需求;强化个性推荐与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完善网络文学多元价值评估体系,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整合AI翻译技术和人工翻译,破解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翻译难题;跨界开发全球优质网络文学IP,稳步推进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周志雄 《中州学刊》2014,(5):157-162
网络媒体带来了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新的文学生产商业机制。商业化机制对网络文学写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网络写作者在跨过"谋生的焦虑"之后,需要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向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脉络的延续,是我们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即信息"的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文学形态及其审美的变化,还带来相应的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随着媒介地位的提升,文学批评的标准从艺术性、审美性向技术性、商业性转移。信息交互带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对文学话语权的掌控,使得文学批评的主体得到扩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对象——文学文本也发生巨大变异,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学、话本小说、微文学等批评对象的审美特性及运作机制与传统文学相比差异较大。由于学院派、媒介、读者、作者等不同批评主体秉持的传统审美理念,不能有效地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文本进行有效阐释,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及物、空洞化、批评标准的模糊性、批评实践的以偏概全等问题。我们呼唤建构一种立足于文本自身的本文诗学,以应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  相似文献   

18.
快速崛起的网络文学量大如山却体犹未健,“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十分突出,亟需文学批评家入场,补齐批评标准这块“短板”,以加强文学批评,运用一定的标准去解读、评价、引导和规范,助推网络文学从“长个子”走向“强筋骨”,实现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离不开“文学”品格,也不可脱离“网络”特点,是在赓续文学传统基础上的理论拓新;应基于网络语境的思想性、艺术性、产业性、网生性和影响力等维度,架构起由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组成的动态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文学活动中,阅读的次序、作用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表达,甚至参与情节构思,成为创作的一部分。网络时代大众的阅读意见不再通过代理发表,评论权从专业批评研究者转移到付费者手中。网文原发页面琐碎而情绪强烈的留言,表达着文本激发的虚拟人格;综合性评论平台上的热度趋势等,则将阅读划类分组,使其在数据层面获得价值。网络小说顺应消费逻辑,将评论权力赋予付费者,作为产品提供方的作者也必须积极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在写作语言、叙述方式以及媒介表现手段等方面加以调整。网络读者不仅阅读文本,也结成以作者为中心的粉丝群体,通过对个人的包容和支持,鼓励作者突破类型套路不断创新。通过需求和回应的往还,参与者在网络文学活动中建立起紧密联系,网络作品是多方意愿妥协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魏天真 《江汉论坛》2004,2(9):126-128
网络语境使网络文学写作成为一种最具后现代特征的语言行为。从创作过程看,网络写作使主体得以恢复受大众传媒操控而丧失的自主性;从传播和接受的特征看,作者与读者交互作用并同时影响文学文本;从网络的交流功能看,贯穿于写作过程的交流是对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的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