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察小学语文课本各册《生字表》同《汉字频度表》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生字表》里分布的具体汉字没有很好地按照字频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安排学习,存在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分布不合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书法的本质?书法生命底源泉是什么?曾是近几年书法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有人根据汉字形体不同于其它文字的这一特殊性,而认为书法“就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或者依据书写工具的独特性,提出书法是:“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并又不断发展出,书法是“汉字载体基础上的主体情感抒发的艺术”等等。同时,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提出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是“抽象的造型  相似文献   

4.
回顾汉字习字格的发展简史,提出梯形是汉字的基本特性的看法及梯形习字格在书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法在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舞台上,它被赋予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及个人修养等多重历史使命.近代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书法教育”走向“近代书法习字教育”.与此同时,一批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教育中来,极大地推动了师范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向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书法是一种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视觉艺术,既指写得精美的汉字,又指文字结构和运笔的“法”,即规律。汉字书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越出了运用毛笔的单一方法,继而产了大众化的钢笔和圆珠笔的书写方法。因此,今日之书法,实际上包括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种。语文教学的目的无疑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沽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汉字书法,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根源、审美特征、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等。汉字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上罕有的,更是借助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书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意识等。这里笔者仅对汉字书法的形美与神美的心理因素谈一点浅见,愿与同行共勉。影响久远的是“象形”说(或称“观物取象”说),这种说法认为书法起源于摹仿自然事物的具体形状,书法美的根源是“象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唐代李阳冰认为…  相似文献   

9.
今人误写繁体字时有发生,从个人自身因素以外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汉字简化方案”带来的影响,“汉字简化方案”是单向性的为识写简化字服务的,不能对繁简字的对应关系进行充分说明,今天的人们写繁体字时如果仅根据“简化字总表”进行简单转换,极易产生错误。其次是《新华字典》等字典、词典带来的影响,现有的字典、词典其编排很多未能充分反映简体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用这些工具书来识写繁体字容易出错。最后是中小学校语文教育带来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小学校语文教育对繁体字的教育基本是缺失的,影响所及是几代人难以通过正规渠道接受繁体字知识及实践训练。避免繁体字书写错误,除了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解决方案相应有三:修订和完善“汉字简化方案”;改进字典、词典的编排方式;把繁体字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语文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启功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来解读启功先生关于写字和书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实用汉字先于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不能违背书写规则。汉字的美化有自然美化与艺术美化两个层面,书写规则属于汉字的自然美化层面。书写规则是社会使用汉字的人在熟练书写中摸索出汉字规律从而形成的写字习惯,又由习惯提升为规则。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书写规则是它的底线与基本功。书写教育与书法教育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二者有关系但不能混淆。我们不需要把全民都培养成书法家,但需要中国公民从小接受书写教育,提高文字素养。书法家需要的是在正确熟练书写的基础上产生独有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书写纯熟、高超的技巧上。书法艺术是精神成品,心灵美才能造就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梁披云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云: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这一定义抓住了书法艺术的载体(汉字)及其内涵(人的精神美),符合古今书法创作实际,应予认同。这一定义可从三方面加以理解:汉字是书法的唯一载体;书写是书法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人的精神美是书法不可缺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与语文教学有着难以分割的连体关系。上好书法课,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两者的互补效应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所在学校比较重视书法教学,曾培养了不少书法新秀。欧阳鑫和桂湘文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学生书法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他俩的作品已选入《获奖精品集锦》一书。此后,还有一些学生先后在全国或省、市书法竞赛中获奖。面对这些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可是,当对学生书写能力作一番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之后,又为他们的整体水平普遍偏低而担忧。学生的字写得马虎潦草,如史如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  相似文献   

13.
蒙学中的书法教育是唐代初级书法教育形式之一,它与识字教学密切相关。《急就篇》和《千字文》,以其具有识字和习字双重优势成为唐代蒙学中的主要教材。蒙学中的初级书法教学,不仅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而且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这既反映在当时的专论文章中,也对后世书法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千年来,写字与做人,在传统文化道德的范畴之中一直并驾齐驱。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其承载的中华文化内蕴则亘古不变。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却日渐式微。为此,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呼吁恢复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令人甚感欣慰的是,国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尤其是近十年来,书法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何整合高等书法教育资源,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当今书坛的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言恭达,就此接受了本刊的访谈。主持语:  相似文献   

16.
古代雕版刻书或文字书写最为常见的行列格式是下行左书,但仅从书写便利的角度考察其成因,将之归因于行为习惯的结论不足以服众;从简策书写的影响方面立论,又为时已晚。作为中国书法篆刻的源头,甲骨文契刻隐藏有汉字行款成因的重要信息,“用刀乃右手”、“自右向左或由上而下执刀直冲”、“将甲骨旋转,以便取势”等刀法特点,是形成古代汉字下行左行行款的更为久远、也更为直接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王筠立足于其“人本”语文教学观,将识字教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识字教学思想。即,针对汉字特点进行教学,提高识字的效率,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汉字本身及汉字书写的教育功能,使识字教学负载了更为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一代有一代之书法。《艺概·书概》说:“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书法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书法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创造因素。这些创造性因素对创造性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追求的是文字书写的形式变化,并以此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心态。书法艺术恐怕是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作风气质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门艺术。学习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主体的文化修养,不同程度地影响主体的个性品质,强化其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杰 《百姓生活》2011,(6):F0003-F0003
日前,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一行专程来到中关村学院《陈翔四力法》全球书法速成教育基地考察,并对当前许多青少年普遍出现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严重汉字书写退化"现象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20.
陈第《毛诗古音考序》中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汉字作为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