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边际理论与博弈论为分析工具 ,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商品需求不足、供给有限的成因 ,探讨了政府、保险公司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博弈及其均衡 ,指出实现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三赢的策略是 :国家制定法律促使政府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 ,启动资金通过发行国债筹集 ;农业保险实行商业化运作 ,政府仅提供政策支持 ,对农民进行直接保费补贴 ,对保险公司进行税收减免 ;通过利益诱导机制 ,将农民推向保险公司 ,将保险公司引向农业。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业保险自1947以来发展稳定,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农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政府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农户提供高比例财政补贴,对保险经营机构实施税收优惠,以及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使得农户需求动力、保险公司供给动力和地方政府推动动力均得以提升,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运作,以互助、保险、再保险为宗旨的三级风险分担运营体系,共同承担风险,最终实现财政补贴效用最大化。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农险发展应实施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和实行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巨灾保险供求双方行为博弈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外农业保险已较为成熟,但国内农业保险发展迟缓甚至一度停滞萎缩。如何使我国农业保险走出困境,文章从经济学期望效用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保险供求双方——农户和保险公司采取不同行为的期望利润,并以此建立两者的博弈模型,最后分析模型,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部两省两县市水稻种植保险的调查发现,由于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众多、高度分散以及农业保险服务的集中性特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市场化运作存在交易成本困境。在上级政府的激励和压力下,这一困境演化为利益共同体的共谋行为,即基层政府和保险公司合谋套取上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这种行为不仅没有起到化解农业风险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还阻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优化路径是依靠基层组织体系的组织优势降低市场主体与农民的交易成本。进一步提出了可以发挥基层组织的功能优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业保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美国保险制度框架的基础,依次重点分析讨论了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对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利益需求的满足。研究发现: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经过近百年的改革与完善,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农业保险体系之一;它成功运用公私合营的运行模式和差异化的财政补贴制度,构建了美国农业牢固的安全网。美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建立起三方利益需求的整合机制是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将农户作为农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构建一个由农户、保险公司、政府共同组成的利益相关体,并朝着风险分散与利益共享的方向改革与完善,是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作为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支持下的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随着农业保险规模的迅速拓展正不断显现,农业保险原有的“政府热、企业冷,农民无所谓”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基于对农业保险参与主体的认识,本文分别对农业保险的三方主体,即农户、保险公司、政府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政策性措施之一,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却陷入了"供给不足,需求有限"的两难困境,文章对农业保险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运行两个层面,揭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需突破的障碍性因素。无论采取何种产业组织方式,农户整体盈利水平都偏低,兼业经营的普遍化使得农业边缘化、附属化,进而导致农户缺乏投保积极性;财政补贴不足且到位率不高,无法解决开办农险业务的高交易成本问题,甚至使得保险公司开办业务积极性受挫;业务考核商业化与业务性质政策性相冲突,从业人员的自身利益成为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变量。另外,协办机构、赔付标准、行政推动等方面,也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一定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结论是,今后的工作方向主要从政府和农户两大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和选择倾向上入手,走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下降33.3%的危急局面,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农险“需求不足,供给有限”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农业保险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正外部性的新观点,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农业保险必须由政府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给予补贴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0.
SCP范式对农业保险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比较缓慢,存在多种制约因素,其中市场失灵与有效制度供给的不足是矛盾的关键。农业保险的市场化存在着比较高的交易费用,相关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经济行为,因而,农业保险的制度构建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文章依托SCP范式及其演进模式,围绕制度一行为一绩效的逻辑关系,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了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对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分析了政府行为的市场基础,提出了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互动是金融支农的优化模式,在此模式下,农户、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博弈不仅能提高整体收益,并且根据Shapley值分配原则,农户、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各自的收益也能得到提高。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因缺乏谈判力而面临利益被瓜分的风险,进而可能会退出参与或抵制合作;为了促进合作联盟的形成与稳固,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是政府制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实施保费补贴,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保证农户的收益;同时,保险公司与信贷机构通过委托代理形成合作关系,并使用Shapley值分配原则来确定代理费率并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市场进入受限视角,分析农民获得农业保险补贴时的最优行为选择,并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农业保险会对农民的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风险偏好。研究发现:由于受有限理性、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保险公司会进入金融市场中跨度不同的封闭子集。因此,农民和保险公司会在各自的市场子集内对替代农业保险的其他风险规避方案进行评估。由于农民和保险公司仅在各自的金融市场跨度内对金融产品的正交投影进行定价,因此农户的支付意愿要低于保险公司的接受意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有助于拉近农民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估值的认知差距。因此,农业保险补贴仅通过改变农作物的自然收益率和农民对待边际风险的态度来影响他们的生产选择,这种影响应归因于农业保险补贴带来的更多收益机会,而不是农民风险偏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代替直接补贴对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农业保险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开办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农业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贵州省农业保险至今未能突破瓶颈。从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对当前农业政策解读的视角下,分析当前贵州省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贵州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利益集团理论,研究利益集团对三农问题的影响,通过对农民维权行为边际成本与收益分析发现解决三农问题之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建立紧密、专业的组织以代言自己的利益,从转变思想、改革制度、教育、遏制寻租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扶植农民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保险模式进行分析,借鉴传统农业保险模式的基本经验,尝试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一种新型农业保险模式,并从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个体三方面提出新型模式农业保险实施应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区宅基地资源利用粗放,治理潜力巨大,而另一方面,传统农区工商业用地存量不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无法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村庄自身集聚发展用地需求。传统农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又必然严控建设用地指标,形成乡村宅基地资源粗放利用与城乡建设用地紧缺的困局,宅基地治理成为突破困局的现实选择。但是,宅基地治理资金需求大,村庄和农户的分化导致农户的治理诉求各异和农民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宅基地治理的本质是资源配置问题,传统农区宅基地财产性价值弱,市场价值不彰,难以通过市场主导方式解决宅基地治理问题。基于此,应把宅基地治理与乡村建设和提升农民福利相结合,充分利用政府统筹和规划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政府主导、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的方式推动宅基地治理,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突破宅基地交易和价值的区域界限的优势,为宅基地治理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业技术供给、中介、需求"三位一体"的视角,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民素养与家庭特征、农业技术推广等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水平评价模式。基于湖南省2011年的统计数据测度结果表明:湖南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一般,虽然农民科技素养和两型农业技术普及率也有提高,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仍面临政府支持不够、推广效果不明显、资金缺乏等制约。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湖南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保险是一种通过保险的商业化手段来管理农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制度安排,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减轻灾害补贴压力,帮助广大农民减轻农业风险的损失,在WTO框架下,是政府应对国际竞争、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农业保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由政府提供适宜的环境,主要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的商业化运作来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确保生猪产业的有序发展和种质延续,维护肉类消费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探究生猪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能繁母猪保险产业扶持政策推出,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鉴于国内地区间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厘清能繁母猪保险的政策效果,仅以能繁母猪繁育基地安徽阜阳市为例,就该地区能繁母猪保险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市能繁母猪保险仍存在制度失灵、体系缺失等问题,需从稳定养殖户收入预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者参与意愿,优化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