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权”口号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问世的。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启蒙到形成、成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 ,又是中国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罪犯人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对罪犯的人权保障既要注重权利内容的完善 ,更要注重其法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创新人权的人本理念是创新人权理论的关键所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则为人权人本内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以人为本视野下的人权的人本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是人权之本,具体的人与社会的人是人权的立足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从人的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发展,人人和谐共处,人人参与人权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然权利论者假定,在起源上,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国家有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而不应侵犯人权或对人权施加不必要的限制,人权与国家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梁启超基本接纳了“人权先于国家而存在”的假定,但对“人权不能被国家权力所侵犯或施加不必要的限制”,“国家权力是人权最强大、最危险、最经常的敌人”之类西方逻辑心存疑虑甚至断然拒绝,梁启超通过对自然权利关于人权和国家关系观点的接纳、吸收、批判和改造,实现了人权与国家关系的中国化论证.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的人权与中国古代的民权有三点差别:其一,主体不同,民权是百姓之权,是“下层”的整体权利,与其对应的“上层”权利乃至君权也是整体权利。人权是个体的、分散的权利,其对应面有他人权利,但主要是国家权力,后者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分解为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权力。其二,内容不同,民权是含糊有限的,主要指生存权等私权利。人权则既包括生命权、财产权等私权利,也包括选举权等公权利。民权不完全是权利,有时也是权力,而人权仅仅是权利。其三,来源不同,人权是天赋的,有权源的特征,国家权力源于无数个体的授权。“民权君定”“君权神授”,君权是一切权利和权力的源泉,争民权可能是争人权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权?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文章认为,人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给人们规定的各种权利。它分为无阶级性质的人权和有阶级性质的人权两种基本类型。文章通过批判地反思各个社会形态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揭示并阐述了人权由无阶级性的原始平等、经阶级不平等、到消灭阶级后的真正自由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文章指出,在原始社会,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只限于生存权利和萌芽性的社会权利。在阶级社会,人权包括有一定程度发展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实质上为剥削者阶级垄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权成为劳动者阶级的权利,人权关系的阶级不平等波废除,但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权与人的全面需要达到统一,平等、自由和普遍的人权真正实现。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权,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公正、最合理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被视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现有研究主要强调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忽略了发展过程中实际主体互动,造成了乡村社会重构。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权利空间,因受政府力量及资本力量的介入被重塑,造成旅游空间与乡村社会权利空间之间的结构性张力。从而导致农民的基础生产生活空间使用权、旅游经济分配权及公共资源享有权被资本主体吸纳,造成农民权利空间的挤压。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实践,关键是要“目中有人”,保护农民的权利空间,应基于“平等”和“共享”的权利保障原则,探索出既能推动产业发展又能维护农民乡村权利的协调包容发展路径,从而促使产业发展有效契合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权的义务主体是人权实现的核心要素,其是否履行义务对人权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各国政府承担人权实现的最主要的义务。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组织,也承担着重要责任,但其作用侧重于“监督”。各社会组织特别是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人权保障上的作用将日益加强。个人是人权主体,但同时也是人权实现的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人权问题,国际社会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所谓“人权”.指责社会主义国家违反人权、违反人道主义、限制个人自由、压抑个性发展.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认真看待与分析人权的实质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的基础之上,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从而捍卫社会主义的人权制度.一“人权”一词的提出,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它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一面,也具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人权,其字面意思是人的权利,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只是由于那一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所强调的“人”并不具有普遍性和独立性,比如说,柏拉图所指的“等级制”和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就很难与严格意义上的人权观念相调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权理论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作为严格意义上的人权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其中,以十七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洛克以及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倡导的人权思想最为突出.洛克在他所撰写的《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状态、自然法、社会契约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理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从物种发展的层面来看,是“类存在”权利的不断获得与确证,不断发生与发展;从个体发展的层面看,是个体于所处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应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个性特征在个人生活过程中的不断获得、确证与发展。人权的全面生成与获得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生产力发展状况在最终意义上规定着人权的发展状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争取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个性特征的尽可能发挥是获得人权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权与主权     
本文在阐述主权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和批驳了“人权高于主权”论、“人权无国界”论和“人道主义干涉”论,进而探讨了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文章对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各国相互尊重主权,才是实现各国人权的正确途径;人权从属于主权,而不是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与人权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而占首要地位的仍然是主权;人权与主权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主权并不是人权实施的障碍,而是其重要保障;尊重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中有关人权的种种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人权问题,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权这一当代重大问题上的原则分歧作些理论分析。关于人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目前主要存在着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从原则上说,这两种观点是矛盾和对立的。在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著和资产阶级法律文献中,关于人权的概念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如“人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全体人类的权利和自由”,“从人性中必然引伸出来的权利”,“人权即人的自然权利”等。这些界定都是建立在“天赋人权论”的基础之上,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谈论人权,用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产权安排是保障其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石.我国已在实践层面对旅游资源产权变迁有所尝试,但国有旅游资源所有权主体虚置导致“公地悲剧”现象难以遏制,监管者责任虚化带来旅游资源公共管理失范,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虚位,面临着消亡风险,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创新设计在应用层面还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制度设计来加以保障,具体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干预的理性退让;完善法制建设,理顺产权体系;发展“中心缔约人”管理体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监管执法的权利机构,协调各个部门的业务行为等.  相似文献   

13.
“正当程序原则”是美国宪法“正当程序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这一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经历了一个从程序性条款到实质性条款的过程;在实质性含义中,又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财产权到转向人身权,最后走向基本人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明白地揭示了人权的真谛:人权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历史范畴,从道德权利到法定权利直至现实权利,无不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思想文化传统的制约;那种将不同条件下特定的人权观强加于人的作法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它本身就是不尊重人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小农经济国家,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应该放在小农经济场景中进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农经济正在经历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由此带来整个乡村社会“脱嵌”与“入嵌”的双向运动。乡村旅游存在于这一特定历史场景中,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向运动,由此形成了以乡村振兴和文创乡建为策略的反向运动,诞生了一种新型社区——乡村文创旅游社区。但在众多不确定性风险带来的冲击和扰动下,乡村旅游社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引,而新兴的韧性理论恰好为乡村旅游社区建设提供了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平等的、公正的人权?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文章认为,人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给人们规定的各种权利。它分为无阶级性质的人权和有阶级性质的人权两种基本类型。文章通过批判地反思各个社会形态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揭示并阐述了人权由无阶级性的原始平等、经阶级不平等、到消灭阶级后的真正自由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文章指出,在原始社会,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只限于生存权利和萌芽性的社会权利。在阶级社会,人权包括有一定程度发展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实质上为剥削者阶级垄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权成为劳动者阶级的权利,人权关系的阶级不平等放废除,但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权与人的全面需要达到统一,平等、自由和普遍的人权真正实现。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权,是人类社会史上最公正、最合理的人权。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权利。要把它变成现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礼法政治传统的国家里更需法律制度的推动。作为“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且有“动态宪法”之称的行政法在保护人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权保障在我国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权利救济等方面不断得以体现和落实,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权价值是一种公共化的理性价值,契合了现代理性社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需要。现代理性社会在伦理道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推动着人权价值的实现,但其实现也遭遇着公共化的困境。个人主义是实现人权价值的主要障碍,是个人实现人权价值的异化现象。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体现着人类共在的一种公共化价值追求,有利于破解个人主义对人类共有共享的人权价值的阻碍。从实现形式来看,人权价值的实现就是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人权价值的公共化就实现于人类构建的伦理社会、政治社会和法律社会当中。人权价值的公共化体现为人权价值的伦理化、政治化和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8.
积极城市权利能够使市民平等的参与城市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积极构建公正的城市空间,也产生出服从城市空间管制的道德义务。积极城市权利能通过“威尔曼公式”的检测,它是以道德理由为基础,至少包含了五种霍菲尔德状态的权利体系,应该将其视为真正的道德权利。积极城市权利也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权利类别——人权,是人的能动性与自治性的实现。要实现这项人权,就要从道德领域转向法律领域进行保护,同时不同于道德权利,法律规定的积极城市权利需要接受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囚犯享有人权是囚犯主体资格的内在表征。囚犯作为人类成员享有人权:人权是一个“人”仅仅因为他是“人”便应当享有的权利,具有无条件性与绝对性;囚犯作为社会成员享有人权:人权产生并存在于社会之中,犯罪人作为社会中的犯罪人,享有基于社会成员的身份而享有基本人权;囚犯作为国家成员享有人权:囚犯虽受刑事处罚,但公民资格并未被剥夺,享有基于公民资格而应享有的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人权入宪开启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时代。民事赔偿权利是基本人权,但对其保障的状况存在着严重缺失,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极不相适应。本文从认识和立法两方面提出主张,以期改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