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鄂西北地区,传唱着一部神话叙事长诗《黑暗传》。《黑暗传》由歌师在丧葬仪式上演唱,属于丧鼓歌。除口头传唱外,《黑暗传》也经由木刻本等书面文本得以保存并流传。1983年,胡崇峻在编辑《神农架民间歌谣集》时辑录了500多行《黑暗传》唱词,  相似文献   

2.
俄国对史诗《格斯尔传》的研究[俄]Д.乌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格斯尔》或称《格斯尔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格斯尔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相似文献   

3.
徐盈 《东方论坛》2013,(3):128-129
原型理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运用最为成熟、成果也最为丰富的西方文学理论之一,而提及原型理论,就不得不说到三个人:弗雷泽、荣格和弗莱。英国学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在十九世纪末《金枝》一书中借"禁忌"与"交感互渗原则",在人类学层面成功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神话、传  相似文献   

4.
我院中文系教师张开炎的学术专著《神话叙事学》和《文化与叙事》已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分别于今年5月和10月份先后出版.《神话叙事学》综合运用结构叙事学、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学、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对人类远古神话叙事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建构起一套关于神话叙事模式的理论,是国内学术界系统研究神话叙事理论的第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悉心搜集、整理,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画面,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我国叙事长诗不发达的偏见。据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初步统计,“解放后,陆续挖掘、整理出的民间叙事长诗有一百多部”。仅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的《中国民间长诗选》三集,精选出的我国民间长诗就有  相似文献   

6.
《五指山传》为广义的叙事长诗,如用叙事学的方法,从叙事主题、叙事功能方面进行考察,可以见出黎族史诗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7.
神话史诗在人类学知识谱系的研究中通常与相应的"历史事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章以文学人类学的多重证据法为理论观照苗族史诗《亚鲁王》的一些"史事",由此说明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并以此论证和探讨《亚鲁王》在口述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透过"英雄转化"和"史诗轻量化"两个角度,可探讨江河的现代神话史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意义与价值。12则中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巨大创作潜能,沸腾了江河的诗歌生命,继而产生了英雄转化和叙事轻量化,反过来丰富了这12则古老神话,并赋予全新的精神意涵。带有悲剧成份的创作心灵、错综复杂的朦胧诗发展背景,轻巧地浓缩在精简的叙事里面,再加上颠覆性的解构诠释,江河精彩地完成了一次现代神话史诗的先锋实验,也完成了自身"心灵图象"的建构,对第三代诗人的逆崇高、反英雄、平民化的先锋美学实验,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达拉姆"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结尾部本《地狱救妻》中的主要人物,集英雄、王妃和魔头等多重身份于一身。"阿达拉姆叙事"是藏族《格萨尔》史诗发生于部落社会及佛教化、生活化演变的绝佳表述,集中体现尚武、向善的藏族文化精髓和世俗民间、宗教阶层的复调言说。从叙事内容层面看,部落社会时期的阿达拉姆是创造文明、开拓疆土的"文明使者",骁勇善战的阿达拉姆女英雄在佛教化社会中演变为宗教叙事中"杀生"的"食肉空行母"。阿达拉姆叙事体现的是社会行为,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已然成为当下民众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文化大、小传统的神话编码",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探讨神话研究的三种媒介载体,或称文化编码方式,即语言文字叙事、图像叙事、物的叙事。米尔恰·伊利亚德(著),王伟、王乐琪(译),叶舒宪(校)《铁器时代的神话》对今日从事神话学跨学科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启示,对大、小传统再划分的文化符号理论,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安琪《神话的图像叙事:明代丽江壁画研  相似文献   

11.
史诗作为神话、传说、历史和诗的综合体,代表着英雄时代审美的最高成就。在史诗中,古老的神话体系,依然在史诗叙事中闪耀光芒。尽管神话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史诗中神话叙事的改变却在所难免。可以明显地看到,神话叙事在融入史诗的过程中已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回鹘史诗《乌古斯可汗》中,可以辨析到西域狼祖神话叙事在史诗时代发生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尚书》的早期叙事篇章以四篇《虞夏书》为代表,由上古的口传叙事史诗发展而来,虽经后世史官和诸子学派学者的不断加工修订,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早期口传叙事史诗韵散相间的巫瞽讲唱因素,具有"史诗兼诗与史,融而未划"的特征。如果去除后世添加上去的历史叙事话语,便可发现其中蕴藏一部初具规模的早期汉民族史诗的雏形,包括"虞舜史诗"和"周民族开国史诗"两部分内容。借鉴叙事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尚书》文本的叙事语言和文体入手,可为解决上古汉民族史诗缺失问题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神话叙事原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将“西游”人物、“西游”故事原本的关系进行交错作为叙事主题的文本在非主流叙事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其中《大话西游》和《悟空传》是典型代表。两者在各自的创作理念中暗含着孤独与狂欢的矛盾与悖反,也体现了不同的取舍与选择。从两部再创作品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中可以见出该叙事类型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可从艺术样式和人文诉求等角度丰富当代神话叙事的外延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一百多年以前——19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的年青研究人员乔治·史密斯发现: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关于乌特拿比什提姆的神话和希伯来《圣经·旧约·创世记》中关于诺亚方舟的神话,极其相似,在基本情节上特别相近。因而,1872年12月,他在圣经考古学的学术讨论会上,以《迦勒底人的洪水神话》为题,做了报告;大胆地提出:希伯来人接受了巴比伦人的影响,诺亚方舟的神话是源于乌特拿比什提姆方舟的神话。这一崭新的见解,在当时的学术界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学者同意并支持这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5.
《亚鲁王》作为苗族复合型的大型史诗,保留了大量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神话情节和母题。该史诗流传的悠久历史体现出麻山苗族地区丰厚的神话传承土壤,史诗叙事中关于万物起源、造日月等典型神话母题具有值得关注的神话内涵与文化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的重大贡献毋需赘言。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即是"儒家神话新探",所刊发的两篇文章,一是叶舒宪《儒家神话的再认识》,一是唐启翠《體与禮: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叶文是从神话概念的反思入手,论述神话和信仰在发生学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提示更新现代中国学术中的神话观,使之从民间文学的狭小范围中释放出来,还原为文明发生的原型编码及体现文化基因的神圣叙事。在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下一些知名诗人积极写作"里程碑式"长诗文本的现象,以柏桦《水绘仙侣1642-1652:冒辟疆与董小宛》、欧阳江河的《凤凰》、萧开愚《内地研究》、西川《万寿》等最近的几部长诗为例,可分析他们的写作抱负、写作特点、诗体模式和审美属性,以查看当前长诗写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是长诗文体创新的华而不实,他们所实验的元诗歌写作、史诗写作、地方志写作和百科全书式写作,均显露出勉力而为的窘蹙;二是创作者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的明显消竭,这些长诗文本的艺术水准不仅远未达至他们之前的优秀之作,且多呈粗糙生硬之相;三是诗学理念与创作实绩之间的严重脱节;四是被评价过程中过多的虚与委蛇与牵强附会。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探析当下长诗写作中普遍出现此类问题的动机或缘由。  相似文献   

18.
以往学术界对"苗族古歌"的研究重在"外部",诸如叙事艺术等"内部研究"几为空白。该文以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苗族古歌通解》文本为基础,运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苗族古歌的问答叙事形式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问答是苗族古歌的基本叙事结构;总结了苗族古歌的五种问答叙事形式——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多问多答、自问自答和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有了新的起色。本文试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间或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识者。 关于长诗的名称 这是一个研究者们笔下常有,而未曾专门论述的问题。一些常见的称谓是:《格萨尔》,或《格萨尔王》、《格萨尔王传》,其前冠以长诗、史诗、长篇文诗、神话长诗、英雄史诗等修饰语。 一般的称谓仿佛无关宏旨,而科学的称谓却往往代表着称谓者的倾向和观点。生活中,人们喜欢用简称或省称,而简称、省称  相似文献   

20.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相继被介绍到30多个国家。作为传播到日本的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日本影响颇大,不仅有诗歌、童谣、散文等4个译本,还有广播剧、舞台剧等活态表演。在文化要"走出去"的今天对《阿诗玛》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