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5.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学科,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壮大有其鲜明的传统特征,又不断出现新的跨界融合.新近的全球新冠疫情,引发了国际比较神话学界的普遍关注与反思.2021年8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比较神话学大会,以"世界神话中的死亡与迁徙"为主题,讨论古今不同神话观念,对新冠疫情作了深层次的学术呼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梳理,通过与前期历届会议相对照,考察当下国际比较神话学研究的新旧传统、全球视野、跨学科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学发轫于古史研究、民俗研究,经历了民间文艺、民族调查,参与了新时期中国的新启蒙和思想解放。21世纪以来,中国神话学进入全面反思与革新的新阶段。学者们开始不约而同地深入检视神话的基本定义和研究范式,探寻神话学的当代价值和社会功能,思考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性命题。本文梳理出当前神话学研究的三个主流学术问题:神话学的人类学转向、“朝向当下”的神话主义、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旨在厘清当代神话学在研究视角、研究路径、研究内容及方法上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系列革新性的研究转向,对中国神话学研究原有的研究格局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具有知识性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晚明是华夏第一次对西学大量译介和争论的时期,晚明士人对西学分类的认识、以及西人介绍西学时的策略皆能体现中西文化最根深蒂固部分.晚明西学分类的次第观念为文学(教育之用)→医学、海学等等→理学→天学,只有本土理学、天学才是正统.晚清士人受此影响并参入新因素,即在“学”与“理”中间加入“政”,形成器物之学→制度之学→文化之学的递进关系观念.在此基础上,晚清传入“神话”——这种外来“知识”仅关乎古希腊等异邦的“神”之故事,它既无法对应中国的“天”之内容(历象、人伦、物理、祭祀、五帝、祖先等等),也无法抵达“格物穷理之大原本”,仅有启迪民心的教育之用,从属于“文学”.受此观念影响,中国神话学逐渐从属于文学研究.尤其在当下学科建制中,神话研究者基本集中在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这促使学界需要更深层反思中国现代学术史观念,以及“神话”及神话学何以能更贴切本土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经历了自然状态下的比较研究和现代神话学理论指导下的比较研究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比较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少数民族神话之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之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神话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和少数民族神话与国外民族神话之间的比较等领域或范围内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主编叶舒宪介绍"神话学文库"的来龙去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文库"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并针对"神话学文库"的下一步出版计划提出了建议,譬如坚持翻译国际神话学经典著作和最新著作,增加本土神话研究著作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促进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2007年10月12-14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建立民族工作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名称和内涵、学科性质和理论特色,以及学科地位和基本体系,论证了建立民族工作学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民族工作学应为法学门类民族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二级学科并列.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13,(6):I0001-I0001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神话观的变革",《新世纪神话观的变革与神话研究新趋势——中国神话学会前沿对话》文章中,叶舒宪与廖明君探讨如何让神话研究重新整合和沟通文史哲与宗教、政治、艺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谭佳《神话为何属于文学研究?——以晚明、晚清西学分类为起点》从晚清由西学传入中国的“神话”与中国“天”之内涵的错位,造成了中国神话学从属于文学研究的尴尬境地,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何以能更贴近本土文化实质的思考。安妮萨·卡萨姆、杰梅楚·梅格萨著、唐启翠译的《铁和珠子:男性与女性的象征符号——一项关于博尔兰奥罗莫人饰品的研究》尝试在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中来探索和展示“物的意义”,是人类学研究“物的民族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既是张开焱《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一书的序言,同时也对书中所提出的中国神话中的神话叙事受祖先崇拜的制约这一文化现象展开商榷。文章从前文字的大传统视角审视祖先崇拜的由来,指出中国文明早在史前时期就形成了祖先比德于玉的大传统,并提出中国神话学可以通过玉礼器来研究玉教神话观的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神话学这门新学科经由日本传播到中国,是以妖怪学为其先导的。如今的文学人类学派倡导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关注"神话中国"的万年大传统,由此反观一个世纪前的"万物皆妖"说以及妖怪学登陆中国所遭遇的学科归属不明之尴尬地位,提出在当今学术语境下可将妖怪学作为广义神话学的下属分支,并可从神话学、宗教学和民俗学三方面给予其学理上的支持。在中国,书面文学所记录的神怪形象有两千多年历史,而石雕、玉雕和陶塑等图像表达的神怪形象,则可上溯至八千年之前。作为人类想象所建构出的超自然现象,在华夏文化传统中,神明与妖魔之间,并非一成不变。何为妖魔鬼怪,何为祯祥福星,是由特定文化群体的文化编码规则决定的,如蛇、蝙蝠、蜻蜓等形象,在东西方文化语境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传媒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成立20周年纪念会的主题是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与学科教育.会议围绕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编辑出版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出版业的改制与产业发展、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编辑实务等,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在提升编辑出版学为一级学科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汉族的女娲神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都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对远古时代生活的记忆,展示了早期人类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幻想性认识,呈现了不少共同点,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形既反映出汉族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凸显了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