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克木族主要居住在老挝北部,是现今仍在"使用铜鼓的民族"。国内外学术界对老挝铜鼓情况了解甚少,通过对老挝馆藏铜鼓和克木族铜鼓文化的考察发现,老挝博物馆收藏有较多数量的铜鼓,这些铜鼓大多数为黑格尔Ⅲ型鼓,即中国学者所称的"西盟鼓"。老挝克木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村社文化保持着封闭性、凝固性、稳定性的特征,尽管老挝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铜鼓文化在克木族聚居区仍保存较好。目前,铜鼓仍被广泛地用于求雨、占卜星象、祈求丰收、祈福等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铜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已经30多年,但是在万家坝等8型铜鼓中,比较明确矿料来源的只有北流型和灵山型,铸造地问题也是一直悬而未决.通过比对广西各类型铜鼓和铜、锡、铅矿点的分布范围,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高度对应:铜、锡、铅矿点的分布是影响铜鼓分布的重要因素,矿点开发的程度和年代早晚也间接影响到铜鼓类型的兴衰发展.这样的分布规律暗示着铜鼓应是在古人有目的地选择靠近矿点的地理位置后,就地或就近取材铸造.铜鼓从云南传入广西后,在广西被“本土化”,骆越、西瓯、僚、乌浒、俚等先民利用广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4.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文化.壮族民间信仰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样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经历了原生起源缓慢发展期、原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磨合发展期、断裂期、复兴与重构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当时国家推行的文化、宗教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后,壮族民间信仰复兴现象普遍在壮族地区出现,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期,应坚持人类社会学中的“示范性指导”理念对信仰加以引导,实现壮族民间信仰的良性发展,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间铜鼓纹饰艺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铜鼓装饰纹样及铜鼓造型伴随着铜鼓的发生而发展.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图腾崇拜、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先民文化艺术形态和思想意识的具象或抽象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7.
自古以来 ,壮族一直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业方式 ,牛是壮族主要的耕畜 ,因而有爱牛、崇拜牛之俗。本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寒屯的牛魂节活动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8.
用国际视野对越南东山铜鼓和东山文化重新考察,可以看出,东山铜鼓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作为铜鼓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参与铜鼓分类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源泉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探讨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的渊源关系,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壮民族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壮汉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成了壮族民间长诗表现的重要内容.通过壮族民间长诗我们可以看到,壮汉文化间的对立冲突,既体现在壮族族群命运生存上,也体现在壮族个体生命成长上.并且,壮族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与族群命运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粤语与壮语     
粤语与壮语有着脱不开的渊源关系.本文论述粤语是在壮群体先人越人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靠扰汉语而形成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4.
壮语是分类词强势型语言的代表,壮语分类词也因而备受关注,几十年来在汉语量词理论的观照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语言类型学家所引用,这和壮语作为分类词强势型语言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壮语分类词研究亟需吸收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壮语分类词放在整个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参照类型学的描写框架,借助分类词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相关参项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分类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壮语分类词的共性与殊相。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壮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有关生态的研究始终甚为薄弱,颇有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本文就开展壮学生态研究的必要性、主要内容以及视角与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壮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把民族过程理论引入壮族经济史的研究,经济人类学与壮族经济史的研究,民族史研究与一般史学研究,以及关于壮族社会发展的氏族聚落时代--古国时代--方国时代--帝国时代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自然崇拜、始祖崇拜、师公教、娅汪女神四个研究专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已有成果,探讨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独特价值,对比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与全国民间信仰研究在研究动态和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研究有以下发展趋向:继续深化对民间信仰"壮族模式"的研究、加强对壮族民间信仰复兴和再造的研究力度、注重对民间信仰仪式实践的考察;并认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的相同和相近、地名的相同、民歌旋律的基本相同、部分民间信仰的相似相近和体质人类学的相似等方面来看,可以确认壮族、泰族、老龙族、傣族在古代是同一人们共同体,后来才迁徙、分化成不同民族.大约至公元8~9世纪,这4个民族尚未分化,以后才逐步迁徙和分化.  相似文献   

19.
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壮族民间麽教是从越巫发展而来的民族民间宗教 ,其特征是 :已树立有统一的最高神祗布洛陀 ;有自己的基本教义和教规 ;有较系统的麽教经书 ;已形成较固定的法事仪式 ;有半职业性的从教者。壮族民间麽教已是由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中间形态。历史上 ,广西的右江、左江、红水河流域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壮族聚居地区都有民间麽教流传。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密不可分 ,成为布洛陀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