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入综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和田玉向内地输入综略程越玉的琢制和使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琢玉所用的玉材,包括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等,而以和田玉为上。和田玉是产于新疆和田、莎车、且末等地的软玉,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按其产出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山料玉,即...  相似文献   

2.
道符结构、语义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道符的结构进行了符号学的剖析,对道符的造作思想材料和构成图形作了初步的分类。文中主要通过对《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和《道法会元》中的道符的考证剖析,分析了这些道符的结构、变形、象征语义;并对道符的通神禁鬼、佑护有道人和道教信仰者的自我道德控制双重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他创建的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兵制为满族夺得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1644年(顺治元年),世祖福临定鼎于北京,设“禁旅八旗”警备京师,保卫宫廷;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清廷又先后派遣八旗劲旅分驻各地要冲,在边陲形胜之地,设将军、都统督率镇守,这种八旗官兵被称为“驻防八旗”。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清初为准噶尔部割据,平定之后,清廷设驻防八旗(1)与绿营等共同屯戍天山南北。驻防八旗作为清廷在新疆统治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清廷在新疆长达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的禁戏史上,各种禁令层出不穷,尤以清代为烈.而在清代众多的禁戏令中,首推国服戏曲禁令制订层次高、持续时间长、涵盖范围广、惩处力度大,对伶人生活和戏曲生态影响深刻.为消解国服禁戏带来的负面影响,伶人及戏曲经营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而地方官员在依律禁戏的同时出于同情也会给予伶人演剧适当的弹性空间,一定程度上缓释了禁令给伶人和梨园业带来的生存危机.对国服禁戏的考察,可加深对清代禁戏史、演剧史以及伶人生活史、戏曲文化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有汉一代,在新疆水利开发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疆地区大规模的水利开发始于西汉,而东汉又加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探讨这一时期新疆水利开发的历史,对新疆水利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汉代,新疆大规模的水利开发始于渠犁(在今库尔勒之西境)、轮台(在今轮台境之玉古尔)之屯田,在此以前,新疆的部分地区已有城郭田地,人们过着农业定居的生活;不过当时灌溉农业还是比较原始的,只在近水处利用河水、泉水和夏季融雪水进行小规模的灌溉。公元前2世纪后期,为了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决策,汉武…  相似文献   

6.
徐伟功  贾赫 《社会科学家》2022,(10):130-138
由于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存在冲突、当事人在利益驱动下挑选法院以及标准必要专利领域国际司法合作的局限性,近年来该领域国际平行诉讼案件中禁诉令频发。域外国家法院发布禁诉令禁止当事人在我国法院提起诉讼或禁止申请执行我国法院的判决,不仅损害我国诉讼当事人的正当利益,而且间接地干扰我国司法主权。为应对域外国家宽泛管辖权产生的消极影响、顺应市场主体的客观需求、完善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规则以及积极推动我国国内法域外适用,有必要构建符合我国立法精神与运行机制的禁诉令制度。该制度在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理论渊源、法理依据、立法基础和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禁诉令规则条款,明确适用禁诉令时应保持谨慎谦抑原则,同时对适用的案件类型及违反禁诉令的惩罚措施等作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7.
在鸦片造成的种种危害之中,最大的一项危害就是地方财政、税收对鸦片的深度依赖。这种依赖的存在,导致历次禁烟的结果总是陷入禁而不绝、明禁暗弛、亦禁亦弛、寓禁于征的怪圈。反思近代贵州百年毒品的危害,对于当前开展的禁毒斗争,以及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地方士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阐发禁奢思想,采取禁奢措施,意图革除民间奢侈风气.对于倡导禁奢的士绅们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行为,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目标.不同于官方禁奢令,士绅比官员更注重儒家礼仪的可操作性,他们试图将社会儒家礼仪与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协调统一起来,并通过约束自我、家庭、宗族等方式,革除民间奢侈僭越的习俗.  相似文献   

9.
明代初期以树立朝廷纲纪、防止官员腐化为根本目的,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士大夫阶层的"戏禁"政策,其经历了从明前期厉行规约到明中后期渐行废弛的发展过程。明初朝廷在树立"礼乐治国"的形象以拉拢士人、实现吏治清明、倡导节俭风尚等方面的需要,是这些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戏禁"令本身没有全面禁绝士大夫的戏剧活动,也没有对戏剧在文坛业已取得的地位形成根本性冲击。宫廷演剧风尚对士大夫的影响,以及皇帝个人对戏剧的爱好,都推动了"戏禁"政策最终走向废弛。"戏禁"政策显著地影响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戏剧活动,戏剧教化论观念成为明代文人戏剧理论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元代自然灾害频年发生,导致粮食供应紧张,而酿酒耗粮巨大,因此政府屡次下令实施酒禁.前后达七十余次,为历朝之最.元代酒禁政策的内容既包括禁酿、禁饮、禁市等取缔社会酒类消费行动,也包括国家实施榷酒政策以垄断酒业经营,禁止民间私酿、私酤.酒禁政策呈现出救荒性、区域性、时段性、特权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酒禁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粮食危机,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统治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到政府的赋税收入,制约了元代酿酒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屡禁屡弛.禁弛的反反复复,实质上反映的是政府对国计民生的利弊权衡,是牵涉国家根本利益的博弈之举.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烟(鸦片)、赌、娼愈演愈烈,成为毒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三大害,并由此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新桂系为宣示其政治清明,振兴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之实施禁政。但烟、赌、娼业的巨额税捐是新桂系实施扩军备战,"建设广西,复兴中国"所需的可观财源。新桂系对"三害"采取的基本上是"寓禁于征"、明禁暗纵之策,结果自然是禁而不绝。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玉部》是东汉时期许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社会用玉的实际 ,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总结。通过对“玉部”字的分析 ,可以看出汉代人对玉的释义、分类等已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尤为可贵的是 ,“玉部”所反映出的汉代“玉符”思想的强化 ,这对后人认识玉有很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期以后禁毁戏剧愈演愈烈,加之时事政治斗争的复杂,文人士大夫因戏剧肇祸的事件频频发生,而不少文人又挥戈而起,对"戏剧戕人之恶"口诛笔伐,并通过官箴俗训、功过格等言论和行动参与禁戏,这种文人作剧被禁与文人禁戒戏剧的悖论循环.反映着明初以来官方禁撰禁演禁观赏的戏剧文化管理政策,已形成了惯性延续的舆论禁忌和强势社会控制,造成了明代戏剧生态环境的芜杂和恶化.  相似文献   

14.
"以时禁发"是指根据不同节令对捕杀某种生物的封禁和开放所作的明确规定.<左传><国语>对"以时禁发"生态意识有大量丰富的相关论述."以时禁发"生态意识产生的原因与我国古代对农业高度的重视以及古人仰观俯察、法天则地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有关."以时禁发"的生态意识,强调的是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微弱差距作出的芝加哥禁枪令违宪的裁决,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把美国的枪支管制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以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为着眼点,选取美国枪支管理过程中1976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禁枪、1981年芝加哥禁枪、2008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华盛顿特区禁枪令违宪、2010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芝加哥禁枪令违宪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探讨美国公民拥有武器权(下称持枪权)的多方面成因,并对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 ,禁书类型多样 ,其中 ,道学图书之禁是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禁书类型之一。宋代禁止道学图书主要在北宋末、南宋初和南宋后期三个时期。考察其背景、原因和始末 ,可以明显看出宋代禁道学书与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 ,因党争而引起党禁 ,因党禁而引发书禁 ,禁书与禁学合而为一 ,这是宋代道学图书之禁最显著的特点。此外禁道学书与道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也密切相关。不过就禁书的最终结果而言 ,禁书并未被彻底禁绝 ,但它确实对道学在宋代的发展和传播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轮台县东南约20公里的荒漠中,地表可见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墙垣,城中有一高台。以往有学者推测此遗址可能为西域都护府所在地。经过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明确了该遗址城墙、高台构筑方式与基本结构。该城址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后废弃,是这一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一处重要城址,是目前新疆地区经科学考古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北缘城邦文明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新疆史前文明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棜"、"禁"都用于承放酒器,"棜"无足,"禁"有足,石鼓山西周墓所出的"禁"称为"棜"更恰当。西周时期主要是将所有的饮酒行为纳入到礼乐制度中,"棜"等的出现体现了西周以礼规范饮酒,而不是简单地禁酒。"棜"的出现还反映了周的礼乐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郑琪 《船山学刊》2010,(1):212-215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的。当时来华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中国的强大实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适应策略”,以西方的科学技艺作为敲门砖。两种文化相遇。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本论文就从雍正的禁教政策展开,重点对雍正的禁教思想、禁教政策、禁教措施所赖以形成的社会的、历史的背景及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郑琪 《理论界》2010,(2):115-117
基督教之天主教自明末清初第三次传入我国后,曾一度辉惶。但好景不长,不久就在华遭到严禁,由康熙提出,全面实施于雍正;表面上由礼仪之争引起,实质则是不能见容于封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为此,结合剖析雍正在位时的禁教过程,从雍正帝禁教措施的出台、禁教的具体措施、禁教特点及禁教结果四个方面客观全面地考察雍正帝的天主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